歌德谈话录
1. 青年人忠告:提倡写应景即兴,从小处着手,青年人尽量规避大部头论著,而从现实生活中获取写作素材,采用现成题材。不要过分相信自己的独创能力,用想象虚构素材。
2. 从抽象观念中解脱出来,对个别特殊事物的掌握和描述——德国文化耽于沉思和抽象,缺乏感性的体会
3. 歌德认为席勒对哲学的倾向损害了其诗歌,把理念看得高于一切,甚至损害了自然。
4. 莎士比亚:(温克尔曼)莎士比亚的许多天才的奇迹是人力可以达到的,与他所在时代强有力的创作风气相关。《维特》直接关乎个人的境况,不属于某个特定的时代。
5. 在法国革命和专制统治之外“第三个人”——对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歌德和当时许多带有进步思想的诗人和学者一样"开始是表示欢迎的,到了雅各宾专政时期就表示失望和厌恨。
6. 如果神智和高度教养能变成一种公有财产,诗人所演的角色就会很轻松,他就可以始终彻底真实。本世纪二十年代的英国人就忍受不了生气蓬勃的莎士比亚时代英国人所能忍受的东西"所以在今天有必要发行一种家庭莎士比亚集。
(歌德认为人生下来应该学好并做自己份内的事——理想国中的各司其职划分)
7. 只有所写对象和作者本人的性格有某些类似,预感才可以起作用。我们一致认为预感的窄狭或宽广是与描绘者的才能范围大小成正比的。(本疑惑这与现实生活的取材是否违背,依据内心世界进行描摹和观察现实世界,后文中温克尔曼给予了明确:现象世界、内心世界。凭预感将现象世界放在心里,在进行描摹,这也是拜伦不会写低级动物的原因 但注释拓宽了思维:凭预感知道所写对象与性格是否相符,其中就包含了推理,就不是先验论,由此可见歌德思想的矛盾所在)
8. 歌德自评:我和整个时代是背道而驰的,因为我们的时代全在主观倾向笼罩之下而我努力接近的却是客观世界。我的这种孤立地位对我是不利的。
宗教不等于艺术
9. 法国与德国:法国形式和内容主题方面都很狭隘,德国内容材料较强;法国有智力和理解力,但缺乏虔信和根基。大多数德国青年作家唯一的缺点就在于他们的主观世界里既没有什么重要的东西,又不能到客观世界里去找材料。
10. 歌德认为大多数德国文学来源于英国,参照前通过德国观众与英国等观众对比,歌德的英国情结。
神曲用的是 “三韵格",三行一组,下组的第一韵用上组的第二韵,aba,bcb,cdc格。
11. 歌德本人对《浮士德》评价:
l 那是一部怪书,超越了一切寻常的情感。浮士德是个怪人,只有极少数人才会对他的内心生活感到同情共鸣。靡非斯托夫的性格也很难理解,由于他的暗讽态度,也由于他是广阔人生经验的生动的结果。瓦格纳代表某些青年人身上的狂妄自大。
l 浮士德后半部以人为纲(多见于传记体小说),而非以事为纲(戏剧的发展脉络)——各别部分都应鲜明而有重要意义,而整体则是不可以寻常尺度去测 量的,象一个没有解决的问题,永远耐人钻研和寻思。(把英雄人物的故事作为线索)
l 上卷与下卷:上卷几乎完全是主观的,全从一个焦躁的热情人生发出来的。个人的半蒙昧状态也许会令人喜爱。至于下卷,却几乎完全没有主观的东西。所显现的是一种较高、较广阔、较明朗肃穆的世界。谁要是没有四面探索过,没有一些人生经验,他对下卷就无法理解。
l 结尾: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12. 母题,音乐术语,用在文学,同主题,此处等同情境。生活总是一样,一些情境经常重现,民族间生活相似,生活情境与诗歌情境可以相同。
13. 歌德对于拜伦将《浮士德》拆解,认为歌德所写有妙文参考。歌德回应:拜伦作为一个诗人是伟大的,但是他在运用思考时却是一个孩子。浮士德序曲——旧约 约伯记
14. 席勒评价:他大胆地抓住一个大题目,把它翻来覆去地看,想尽办法来处理它。但是他仿佛只从外表来看对象,并不擅长于平心静气地发展内在方面。自《强盗》以后对恐怖场景的偏爱。
15. 拜伦评价:拜伦的趋向背离了一般群众的趋向一个只比一般人高一点的诗人能够博取观众欢心。三一律只有在便于理解时才是好的。拜伦在艺术中遵守了三一律,却因为缺少道德方面的束缚走向毁灭。责己过宽,责人过严,不断反抗与挑衅,导致自我流放。拜伦是天生有大才能的人,但拜伦的崇高地位和金钱,使其口无遮拦,不断与人冲突。
16. 歌德对剧本的要求:宏伟妥贴、爽朗优美,至少是健康的,含有某种内核。
17. 创作研究态度:对现有优秀艺术作品的鉴赏与学习,而非盲目创作,大出风头。见识和实践分开,博文广见但专精为文。最大的艺术本领在于限制自己的范围。
18. 歌德否定了公认的“希腊悲剧的衰亡始于欧里庇得斯”的说法,没能对作品的优秀之处悉心加以揣摩。莫里哀对歌德产生深远影响:他的喜剧作品跨到了悲剧的边界上。
19. 英国历史特殊,经常重现善良、健康因而带有一般性的因素。法国历史不然,是一个一去不复返的时代
20. 盛赞莎士比亚:莎士比亚是多么丰富和伟大呀,他把人类生活的一切动机都画出来和说出来了,而且显得多么容易,多么自由!莎士比亚并不是一个适合在舞台上演的剧体诗人,他从来不考虑舞台。对他的伟大心灵来说,舞台太窄狭了,甚至这整个可以眼见的世界也太窄狭了。
莎士比亚给我们的是银盘装着金橘,我们通过学习,拿到了他的银盘,但是我们只能拿土豆来装进盘里。歌德认为《麦克白》最适宜舞台演出。莎士比亚的剧本有吐自衷曲的性质,莎士比亚是伟大的心理学家,从他的剧本可以学会懂得人类的思想感情。
21. 再议拜伦:大部分持否定态度的诗作“被扣压的议会发言”
22. 一切倒退和衰亡的时代都是主观的。与此相反,一切前进上升的时代都有一种客观的倾向。我们现在这个时代是一个倒退的时代,因为它是一个主观的时代。
23. 自由理想贯穿席勒的全部作品——康德的最高意志
中国传奇与贝朗瑞的诗 世界文学
l 歌德所称中国传奇可能为《风月好逑传》
l 中国人在思想、情感和行为方面与德国人几乎一样,只是更明朗、纯洁、合乎道德,中国的文学作品中一切都是可理解、平易近人,没有强烈的情欲和飞腾动荡的诗兴(温柔敦厚的诗教)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诗歌中流露出严格的节制,贝朗瑞的诗歌截然相反。
l 民族文学在现代算不了很大的一回事,世界文学的时代已快来临了。现在每个人都应该出力促使它早日来临。
l 诗人比历史家走得更好更远(亚里士多德延续)
24. 索福克勒斯所塑造的人物都有这种口才,懂得怎样把人物动作的动机解释得头头是道,使听众几乎总是站在最后一个发言人一边。对莫里哀赞颂,对施莱格尔表示鄙夷。学习莎士比亚,莫里哀,希腊人。
25. 艺术家既是自然的主宰,又是自然的奴隶——双重虚构的艺术手法,艺术家在个别细节上要忠于自然,恭顺地模仿自然,但在艺术创造的较高境界中,艺术家便可挥洒自如,求助于虚构。麦克白夫人给婴儿喂奶
26. 恶魔赌输了而一个一直在艰苦的迷途中挣扎,向较完善境界前进的人终于得到了解救。
27. 天才论:天才有民族文化的基础,天才和创造力等同,情绪、身体对创造力有很大影响。青年时期是天才大放异彩的时期,然而不平凡的天才则有第二届青春。最高级的伟大思想创造力等都非人力可为。每种最高级的创造,每种重要的发明,每种产生后果的伟大思想,都不是人力所能达到的,都是超越一切尘世力量之上的。人应该把它看作来自上界,出乎望外的礼物,看作纯是上帝的婴儿,它接近精灵或护神,能任意操纵人,使人不自觉地听它指使,而同时却自以为在凭自己的动机行事。
28. 古典是健康的 浪漫是病态的
29. 温和的自由派(也即歌德对自我的定位):真正的自由派要用所能掌握的手段,尽其所能努力去做好事。但是他要小心避免用火和剑去消灭不可避免的罪恶和缺点,而只采取谨慎的步骤,尽力逐渐排除彰明较著的缺点。但不用暴力措施,免得同时把同样多的优点也消灭掉。
30. 极端浪漫派虽不可取,但能够使文学获得较自由的形式和更多丰富的内容:我把目前这个文学时代比作一场发高烧的病症,本身虽不好,不值得希求,但它会导致增进健康的好结果。歌德超民族的立场和世界公民观
31. 个人幸福——社会幸福 评红与黑:女性角色浪漫主义色彩太重,但显示出作者的周密观察和细致的心理把握。
32. 目的论——有神论 歌德是泛神论——追究事物以什么方式发生(歌德对进化论的贡献)
33. 浮士德身上有一种活力,使他日益高尚化和纯洁化。到临死,他就获得了上界永恒之爱的拯救。
34. 歌德心目中的上帝,并不是基督教的上帝。而是最高道德准则的体现,理性和自然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