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沧桑是无泪有伤
在喜马拉雅上听完了卡勒德.胡塞尼的《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和《群山回唱》,由三个不同的人来播讲的。在一个人在家时,收拾着屋子的时候,在衣兜里装着手机,播放,无意中按照他这三部书的出版顺序听完了。其中《追风筝的人》是我听的三部里播讲效果最好的,《群山回唱》是效果最差的。
这三部有关于阿富汗的小说,至少我是认为不错的。

在这三部小说中,《追风筝的人》是叙述方式最普通的方式,是一个人阿米尔由童年到成的一已经历,通过自己随父亲逃离阿富汗经过的那些事,以及后来成人之后想要自我救赎时回到阿富汗后所耳闻和目睹的感受,通过这种方式讲述阿富汗经历的由战争带来的苦难,和个人成长相关的——我觉得应该算是忏悔与救赎吧。

随之《灿烂千阳》,则有了两个人,两个女人——玛丽亚姆和莱拉,两个受过不同教育的女人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里的经历和成长,当然更多的时候是伤害,精神与会肉体都不能幸免,也许正是这样的苦难,让两个女人相互取暖,以善良与坚忍的方式度过那没有尽头的生活,才有了两人的成长与反抗。书中对政局的动荡也有了与《追风筝的人》不一样的反思,通过拉西德这个可以算作受害者也是施虐者的人说出。

到了《群山回唱》,则通过阿卜杜拉、纳比、帕丽、尼拉、阿德尔等人的叙述,围绕阿卜杜拉一家展开了,从不同人的角度,来反映那些年的战乱、流离,是写作上最特别的一部。在近70年的变迁中,是人和社会之间的难以割舍的联系,关乎爱、被爱、背叛、逃离、伪善等,虽然很少有关于战争的直接伤害。
三部小说里有很明显的反苏亲美的表达,特别是《追风筝的人》,随后在两部中好似在渐渐淡化。这也是一个人随着阅历的增加之后,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有了更多不同的声音进入一个人的心里,对这个世界有一个与原来不太一样的认知与理解。
很喜欢《群山回唱》的结尾:帕丽与阿卜杜拉相遇了,但是阿卜杜拉却因为老年痴呆认不出帕丽了,阿卜杜拉为了失去帕丽而伴随终生的伤害再也没有办法弥补,而帕丽想找到自已丢失的童年来处和亲情的愿望也没有办法实现了,那遗憾象一张网般,将一直伴随帕丽以后的日子,再也没有办法挣脱……
不知怎么想起了童安格的这首《无泪有伤》。
记得春天的一个下雨天里,自己听到这首歌,觉得与当时的心境颇合,于是发在了朋友圈里。
今天,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初秋的日子里,坐在电脑前,看着窗外的蓝天白云,敲打着以上的文字,觉得这首歌有种安静,还有面对飞转的流光的无力的感伤。在飞转的流光里,不管是容光,还是心情,无知无觉中发生了变迁……
季节是流浪的人
总在来去间失落青春
生活让人奔忙 谁要听梦想
所谓成熟是学会隐藏
回忆是念旧的人
想努力留住永远的真
对未来越迷惘 越依恋过往
所谓沧桑是无泪有伤
……
2018-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