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如何渐渐沦为“差老师”的
我今天静下心来慢慢分析一下。
我已经带了两轮差班了。如果按照所带班级的标准,来判断老师,那我的确是个“差老师”。
不过,我也的确要认真反省一下,为什么我会连续两轮带“差班”。
之所以想分析自己的“差”,是因为刚刚听完一个同事的课。她让学生一句一句翻译《陈情表》,然后把重点词都抄在黑板上。翻译完一段,就总结本段的意思,里面需要注意的东西。我认真地记录,(其实也不算太认真,就是把上课流程记录了下来)我的课总似乎少了些规范。每节课和每节课都不一样,这个班和那个班也往往不一样,还常常有感而发,就中断讲课,让学生写随笔。所以,我记录下这位老师的课,想模仿着也这么做。
这么做,是源于我对自己的怀疑。
下面详细说说我是怎样一个语文老师。唉,有点不好意思。不过我也没有豆瓣好友,没什么人看到。
我执念于“语文就是读书和写作”。所以放给学生过多的自由时间去看课外书,又把课堂上的时间分出来一部分,让学生练笔。
我又比较迷信“语言是思维的工具”,除了让学生写,还愿意让学生说。让学生谈论新闻,给学生分享人生。这些东西都显得比较空。尤其是相比于其他老师对课文的认真分析和总结,对试题的认真落实——
别的老师,会写满满一黑板重点字词、文言句式、古今异义之类的,但是我对这些往往淡化处理。我更愿意让他们放开了去读《庄子》原文,鼓励他们读各种各样的书。我确实对课文关注得不够,尤其是在讲解课文的时候,知识点没认真落实。学生自然会觉得,好像没学什么东西。
别的老师,会把试卷一题不拉地让学生做。我爱删题。有一次,我很任性地把文章后面的几道题都删掉了,因为那篇文章实在感人,我流泪了,我就让学生只在原文批注,然后写随感。(试卷是每周考两次的那种,利用晚自习时间考,是学校的统一安排。题目都是老师轮流从网上搜的,攒成一张40分钟的小试卷,发给学生。)有时候,删掉的题目比较多,省出来的时间,就自由阅读。确实很任性。总想让他们在高一高二的时候,少做点题,多读点书。
不过,反省了半天,我也要为自己辩解一下:每次的学生高考成绩,我都不差,不仅不差,还挺好。我都觉得心虚。我也会悄悄告诉自己:语文这东西,学了和不学没啥区别。当然,这话不能跟学生说。
不管怎么说吧,我现在是被边缘化了。我在领导眼中不是个值得信任的老师,同事当然不会着我的面说我不好,不过,我知道家长选班不会考虑我,这就够明白了。
这样一来也乐得清闲了。教“差班”,我更自由,更自在。没那么多事儿事儿的。挺好。这也算“无用”的好处吧。
写到这里,发现该下班了。先走。回头再修改,补充,也顺便为自己辩护辩护。我还有十几年才退休呢。我不想在“差老师”的坭坑里待着。
(继续)我看到这样的句子会心惊:更有甚者,用自己的一套歪理讲地狱辩成天堂,最后,连自己都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