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千年积淀——舞火狗
广东海洋大学寸金学院7月24日电(通讯员 郑金泉),黎明三下乡服务队为了寻觅蓝田瑶乡的少数民族文化,采访了文化中心的杨站长。
从杨站长口中,我们了解到蓝田瑶乡的祭祀活动——“舞火狗”。“舞火狗”是瑶族的千年文化沉淀,它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龙门蓝田瑶乡至少有300年历史。据当地的老人描述,“舞火狗”既是一种祭祀活动,也是一种特殊的仪式。当地的瑶族少女要参加两到三成的“舞火狗”仪式,方能向族人宣示自己已经成年,进入了谈婚论嫁的行列。因此,“舞火狗”也是瑶族少女的成人礼。直到今天,“舞火狗”仍是蓝田瑶乡最隆重的节日仪式。一年一度的“舞火狗”仪式会在每年的中秋节晚上举行,这个活动的隆重程度丝毫不逊色于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小。
杨站长回忆,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即中秋节之夜,瑶乡同胞会举行“舞火狗”仪式。参加成人礼仪式的瑶族少女会采集黄姜叶制成衣服和裙子,用野藤缠于胸部、腰腿和两臂,上面插满点燃的香火,跳起古老的蓝田瑶族舞蹈,唱起悠扬动听的瑶寨歌曲:“火狗仔仲吾来,火狗公仲吾来,来咯……来咯……”。。随后先到祠堂祭拜先祖,除了传达对先人的思念与哀思之外,还祈祷先祖保佑后人,旺财旺丁。然后再到地塘围着火塘唱歌拜舞,伴随着皎洁的月光,美丽的瑶族少女在地塘围成一圈,此景不失为瑶乡一大文化盛宴。完成了火塘拜舞,瑶族同胞会到灶台和菜园拜祭,男青年会作为跟随护卫,燃放爆竹,驱赶助兴,同时会在菜地里唱捉虫歌,唱完捉虫歌之后,来年的农作物便无虫无害,土地肥沃。这不仅仅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祈祷明年丰产丰收,也是为了驱除瘟神,祈求平安健康。
杨站长自豪的说:“附近其他地方的土地没有唱过捉虫歌的,农作物的长势都没有我们这边好,我们这边拜过菜地后都是没什么害虫的,每年都是这样。”这一句话体现了杨站长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瑶乡居民的文化自豪感,也体现出了他对于蓝田瑶乡这片土地由衷的热爱之情,这也是杨站长坚守蓝田,努力寻回瑶族失去的民族文化的原因。
拜完灶台和菜地之后,瑶族少女们会汇集到溪河边,卸下身上的香火和黄姜叶,把他们抛入河中,任凭河水冲走,仿佛是冲走霉运和疾病。并与对岸的瑶族少年进行情歌对唱,与心上人互通情意。
杨站长的耐心讲述,为队员们展现了一个绚丽多彩,神秘独特的瑶乡。也更令队员们对当地的奇风异俗心向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