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关于说话的思考
蔡康永说话之道2
l 说“不”的时候,尽量怪自己,把责任归到自己头上:
对方在你百忙中,还要你拿电脑去修时说:“啊,你看我有多会拖!老板叫我早上发的报告,我现在还没打完!我死定了,等我先度过这个难关再说哦!我真是够慢的”
对方拉你去和陌生人吃饭时说“我和陌生人吃饭超放不开的,会很扫兴,一定会让你同学是失望的,以后有机会多一点人再一起去唱歌好了。”
l 工作的时候,未通知就给别人打电话过去,应该先说“你现在方便打电话吗?”
需要记些东西时,说“方便找纸笔记下吗?”
l 苦衷留在最后说:
给老板做报告,如果一开口就说“我昨天感冒了,我爸爸又胃痛,我陪我爸去看医生,自己也完全没有体力,所以资料准备得不是很充分。。。。”这样的开场只会使现场气氛一开始就陷入低潮,使你的报告听起来比原本更弱更无力。
l 有位爷爷发现奶奶越来越少跟自己聊天,爷爷心里嘀咕,担心奶奶年纪大、耳朵聋了。爷爷担心之余,决定返回家时测试下奶奶的 听力。他用钥匙开门,用力关上门,看见奶奶在厨房煮饭的背影,连招呼都不打一声。
爷爷大声地喊“我回来了!”奶奶没有回应他。爷爷走到客厅,又更大声地喊“我回来了!”结果奶奶还是没有回应。
爷爷很着急,快步走到厨房,对着奶奶的耳朵大声喊“你聋了吗?”
奶奶转过脸来,对着爷爷大声吼“聋的是你,从你开门进来,我已经大声应你三次了!”
在说话之时,所有我们嫌弃别人、觉得别人表现得差的部分,往往都是我们自己的问题。我们自己听不见,却一心以为是对方听不见。
很多个性成熟、见过世面的人,当着我们的面,往往不愿意直接点破我们的无知和错误,是怕我们会下不来台。
然而不知进退的我们,却都自我为中心地嫌弃对方糊涂、愚钝、原地兜圈。
当我们大呼小叫,对方却似乎怎么也听不明白的时候。我们最好冷静下来,想一下以对方的历练或智商,是否真的会听不明白,还是其实不明白状况的是我们自己?
l 台湾娱乐界的几个大型颁奖典礼都已经能够对专业完全尊重,把典礼舞台尽量让给该受荣耀的人。
不过我仍然记得有一年,小s和我一起主持一场电视圈的典礼,当时的某位台长要求上台致辞,主办典礼的单位答应了,但又担心致辞冗长,问我怎么办。我就拜托小s用半撒娇半开玩笑的方式,当众叮咛这位台长,致辞不要超过三分钟。
我深知“英雄难过美人关”,大人物面对美女的拜托一定会有风度地答应,何况是小s这样刁蛮又可爱的大美女。果然小s不负所托,在这位台长上台之时,利用为他调整麦克风高低的机会,轻轻唤了声台长的名字,全场当时鼓掌大笑,大众纷纷竖起耳朵听小s接下来要说什么。
结果只见小s妩媚地附到台长的耳边,用声音性感地说了一句:“不要超过三分钟哦!”然后拎起礼服的裙摆,款款走向我。全场掌声如雷,我心中对小s真是爱到不行,怎么想都想不出比这更巧妙的提醒了。当然,在这种气氛之下,那位台长也很懂得配合气氛,很简洁地讲了几句话,不到一分钟就致完辞了。
确实,男生不方便开口说的话,由美女来开口,效果会有天壤之别。
l 不知道聊什么的时候,聊吃的!
l 你不能不说理由,但你可以说一个讲了等于没讲的理由:
晴天下了飞机,拖着皮箱,走到机场的出租车站,要打出租车由机场赶去公司。等着搭出租车的有十多人,排着队等待。
忽然有个欧巴桑不顾队伍顺序,疯狂地挤到最前面,抢着搭上了车。排队众人纷纷拦阻,叫她不要插队,结果欧巴桑哭着脸拜托大家“拜托,拜托,不好意思,让我先啦”
“凭什么让你先?”晴天大声问
“因为我真的赶时间啦!抱歉哦,谢谢啦,谢谢大家”欧巴桑说完,大家不再拦阻。
欧巴桑有说她可以插队的理由吗?好像有。什么理由?她说她赶时间。这算理由吗?额,好像可以算,又好像不可以算。
上面讲的,是一个真的实验。做这实验的社会学家发现,只要你随口硬说一个理由,即使是完全不成理由的理由,大家也会头晕晕地接受。
当我们要求别人给一个理由时,我们通常需要的是感情上的一个回应,而不是理性上的回答。
l 懂得如何说谢谢,才懂得如何拿捏人情的轻重:
餐厅服务生端水给我们,我们说句谢谢,对带给我们大好机会的贵人也只说句谢谢,对在关键时刻借我们十万块钱的人也只说句谢谢,对帮我们开刀开了六小时的医生也只说句谢谢,这样有分出轻重吗?自己心里真的有体会到欠了对方多少人情吗?
要练习致谢,下次不要只是说句谢谢就以为够了。只要顺口多加一句“我真要谢谢陈医生,如果不是他花了六小时给我开刀,我这条命早就没了”“我一定要谢谢金小姐的帮忙,要不是她雪中送炭借了我十万块,我的 公司早就倒了。”
借由说出口的话,训练自己感激的习惯,也训练自己拿捏人情的轻重。
A302习得:
1. 新来的要和老师等领导主动进行自我介绍,要热情,让大家都知道你叫什么名字,名字对人真的很重要!!
2. 正式开会时大部分时间不要太松散,玩笑少开。平时打闹和正式开会不一样。开会坚持早到5-10分钟,掐点到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3. 在办公室不要吸鼻子(感冒时),不要有坏习惯,影响形象。老师委婉的赶走了感冒的助理员。
4. 要交接的任务,事后必须及时了解事情的完成情况,并不是交接完后就完全没有责任了。
5. 关门离开时,动作不要太快,转身时留个微笑,也防止他们有礼貌目视你离开:去302交材料,老师不在,张洁学姐和一个大四的学长在,我匆忙离去,关门时余光瞥见学长给我挥手,结果我关门动作太快,直接关上了,也没个回复!不礼貌!
6. 班主任和同学们见面的机会不多,但要做到亲切的话,必须认识每个同学。董老师让班长给每个人拍张照,文件名上备注上姓名,他没事可以翻翻看,这样就能很快的记住
7. 毕业确认时,带着学弟学妹值班,不能光顾着自己在电脑上操作,学妹干的登记工作也要自己盯着点,像代办的这种,登记情况特殊,签字情况也特殊。不要想当然地交给他们,他们出了错,是你担责任。
8. 中午不睡觉忙“同心光彩”,在我电脑里改过的Excel给他们发过去,和我这的不一样。改个名就好了。后来贫困毕业生的Excel表格我发给董老师,老师那接收的表格和我手机里显示的又不一样。所以,表格传送,每次最好改个名,并且和对方核对下!
生活体会:
1. Best创业精英培训习得:创业,项目不重要,模式的创新才最重要。比如教练自己就是企业家,她给老总培训,她手下的老总就是她的资源,她还做新西兰游学项目,还做传媒。三个领域形成了一个闭环:给老总培训,有能力游学的基本都是富家子女(即老总),而他们在游学时可能有拍些视频的需求,又找到传媒。所以三个领域能互相传送资源,就是模式的创新。所以一定不要通过项目赚钱,而是通过产业链来赚钱。
2. 妈妈的同事不一定都叫阿姨,叫姐,坦然点
3. 《安娜卡列尼娜》中学到的:①“你真好,真是太好了!”凯蒂喊道,把她拦住,吻了吻她,“如果我有一丁点像你就好了”“为什么你要像别人呢?你本身就很好”②不想跟人说话时,可以假装在看书,眼睛盯着书本
4. 平时就在饮食方面多对自己好点,不要太苛刻,否则这种亏待自己的情绪会在某个美食节或者出行的时候爆发(和园园、子绪一起去的美食节),结果是花了不少钱也没吃到好吃的
99元买的刘轩心理课
一年前我在网络上购买了好些课程,不知不觉中自己也被卷入了知识付费的浪潮中,今天刘轩老师的课就更新完成了,他本人也要去美国了,就来总结下这些心理课吧。
1. 猜想一个人的心情,先看脚,从速度和轻重分析,脚步的反应是最原始的反应,很难掩饰,它与一个人的体重无关。步子快,说明急性子或者赶时间,步子慢,说明身体不舒服或者有心事或者犹豫不决。
2. 瞳孔放大,眉毛拱起,眼睛一亮,这是全世界人见到熟人时或者惊喜时的表情,眉毛拱得越高表明越惊讶
3. 很多年轻人见面时会拥抱一下,手肘张得越开,表明关系越好
4. 两人坐下聊天时,对方侧身对着你,手里抱着公文包,表明他并不自在,而且打算随时离开;当他把身体转向你时,表示他对你的话感兴趣;被问到某事时,对方身体向后倾,表明他对这话题可能有些敏感;通常手环胸,身体往后时,表示对方感到防备、不安;不对称的坐姿说明两人聊得不顺利
5. 每个肢体语言有多种含义,此时想要搞懂就要遵循以下步骤:
观察→分辨→分析→试探
要先认识一个人的惯常动作,才能分辨出不寻常的动作;有技巧的试探,未必是直接提问题,也可以是主动地分享和交流,然后观察是否停止不寻常动作
6. 用余光观察,而不是正面观察,有些微表情是不会当着你的面做出的
7. 参考书《FBI教你读心术》、《魅力学》、《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8. 穿着:舒适≠宽松,自在来自于练习。
9. 如何文雅的扎袖子:3:7的比例,不要超过手肘,折叠处也要平整
后来还听了刘轩老师的一节微课,讲述他的成长故事,还蛮有收获的,把二维码放在,以后可以再听听,而且那12堂视频课也可以偶尔回顾。
知识点:
l 心理学告诉我们,做任何事不能只靠意志力!给自己设计一套简单易行的行为,把他培养成习惯,日积月累,就能不凡
l 规划时间不如规划自己的体力:早上精神最好,不要浪费在手机上,应该先舒展下身体,然后学习一小时,再去吃饭
l 如何找到自己的定位?问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生活?爱情?只有当你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后,未来就变得十分明朗了
l 犯拖延症怎么办?想象下未来,比如迟迟不肯复习,想象下你现在坐在考场上,一道题都不会,这种焦虑感越真切效果越好。有时候,情绪往往更能推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