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看看波斯的达芬奇——比扎德
玛格达·米哈尔斯卡/文
王立秋/译

译自Magda Michalska, “Meet Persian Leonardo—Bihzad”, 原载Daily Art Magazine. http://www.dailyartmagazine.com/persian-leonardo-bihzad/。 译文仅供学习交流,转载请标明原作者、译者和出处。
主流艺术史经常对非西欧或北美出身的艺术家置之不理。杰作的“正典”几乎没有把任何非西方的艺术包括进去,所有古老的大师,也都是欧洲人。在这里,我们也想推动那些虽然被边缘化了,但同样有影响力,同样重要,同样美丽的艺术。这也就是为什么今天,我们想对你介绍一位被认为是波斯的达芬奇的细密画家:卡马尔·丁·比扎德(Kamāl ud-Dīn Behzād, c. 1450 – c. 1535)。

(比扎德:《亚历山大大帝和七圣人》,尼扎米的Khamsa的插图,约900/1494-85年,藏于伦敦,大英图书馆,Or. 6810,fol. 214b)
比扎德的名字,已经变成了在今天的阿富汗和伊朗,帖木儿统治下、和后来的萨法维王朝的画家们(当时比扎德领导着一整个生产写本插图的工坊[或kitabkhana])展示出来的高艺术水准的同义词了。而且,他还发明了一种新的风格:用几何和建筑的元素来做结构的或者说构图的语境,在其中安排人物。如果你有包含有“建筑”/“光学”错觉的插图的书的话,你很快就会看到许多相似的地方。

(被归于比扎德名下,哈菲兹的《诗集》写本的散页,大约1480年,藏于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7.81.4)

(哈菲兹《诗集》写本散页细部,约1480年,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7.81.4)
那些被设计为理想型或者说定型角色,在写本中反复出现,作为不同故事的角色登场的人物,意在传达一种比传统的波斯写本中更微妙、更具表达性的情绪和人格感。不过,绘图的精细,和对笔触的控制,是绝妙的,也是十五世纪阿富汗赫拉特绘画的标志。图案、书法和设计中的精确,是比扎德最重要的遗产,然而接下来的几代人,却背弃了这个遗产,因为后来的画家们画的人物,都是僵硬和没有生气的。

(比扎德,《尤素福的诱惑》,萨迪的《果园》插图,约893年赖哲卜月/1488年,藏于开罗的埃及书局,波斯部)

(在左上角两扇窗之间的小镶板上你可以看到比扎德的签名,上面写的是:“奴仆比扎德之作”。)
不幸的是,留存至今的,署有他的名字的作品并不多,因此,我们只能猜测他个人画了多少幅画,因为,尽管事实上许多写本的插图和许多单独的画作都被归为他的作品,但其中只有一些可以确证是他画的。比扎德的签名要么嵌在建筑上的文字里,要么以不起眼的方式,画在画中的物体上。
延伸阅读:
Ebadollah Bahari, Bihzad, Master of Persian Painting, I.B.Tauris, 1996.
Michael Barry, Stuart Cary Welch, Figurative Art in Medieval Islam: And the Riddle of Bihzad of Herat (1465-1535), Flammarion, 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