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的归宿是自我还是家庭 ——《蒙娜丽莎的微笑》有感
女性的使命是什么呢?这是一个很大的课题,我们可能无法独立作出回答。长大结束学业后,我们应该怎样兼顾自身的发展和婚姻家庭的关系呢?是做一个家庭主妇还是做一个事业女强人呢?家庭和事业应该怎样平衡呢?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每个人心里都有属于一杆秤,天平偏向哪一方是我们自己决定的。

这部电影叫做《蒙娜丽莎的微笑》,说起这幅画大家更熟悉一点吧,无论从哪个角度,何时来看,蒙娜丽莎都是微笑的。可是微笑就是幸福吗?剧中贝蒂这样反问母亲.
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二战后,1950年,美国的女性社会地位看起来又了明显提高,在如威斯理般著名的女子大学里,教授们传授的知识仍然以“做好一名贤淑的太太”来教育女性。随着女老师凯瑟琳(朱莉娅·罗伯茨 Julia Roberts 饰)来到这所学校担任艺术系老师,开始传播自由的种子。
一、凯瑟琳的星星之光
一开始,她的女同事就由于跟女学生散发避孕套而被学校开除了,这无疑让她意识到自己想要改变这里是多么困难了。她上课的方式很特别,鼓励学生自由思考。Ppt给出的画作不是在教学大纲里的,同一幅图她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去写出自己的感悟而不是参考有名评论家。
对一件事情的看法本来就是应该多样化的,艺术是这样的:怎么才是好的艺术?
凯瑟琳对婚姻、爱情有自己独特的看法。她觉得并不是每一段恋爱并不是一定要走入婚姻才算完美。她跟前男友在二战后就分手了,她觉得婚姻并不是女性生命中唯一的事情;男友跟她求婚戴上订婚戒指,她说两个人的关系还没有到这一步后来也分开了;她与意大利语老师邓巴之间的爱情虽然美好,但她不能容忍欺骗,拒绝爱情中不真实。
最后邓巴老师对她说的话也让她陷入了思考:她并不能去决定别人的生活方式,而是引导别人找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她是自由的源泉,从她这里流出的涓涓细流开始影响身边的学生。
二、贝蒂的改变
贝蒂一开始是对传统女性观念很拥护的传统派的代表,她认为只有婚姻家庭才是女生最后的归宿,只要依靠好丈夫就可以了,她特别反对凯瑟琳的教育方式甚至在校刊上发表文章抨击这种思维方式。她也是身体力行在实践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最早结婚,结婚后可以随意旷课,以丈夫和家庭为核心。

后来,丈夫的冷漠和出轨的行为令她深陷痛苦之中,也是慢慢在凯瑟琳的教育下,她决定离婚,去寻找自己发自内心的微笑而不是假装自己很美好很幸福的微笑。
这种改变是最具有冲击力的,这是信仰的重塑,从一开始坚定婚姻就是女性的一切到后来觉醒想去做自己,找到自己内心的想要。这种勇气更是难得,她需要冲破自己长期信仰、来自母亲长期的教育观、以及社会的枷锁。她的改变是对凯瑟琳老师教育的最大回馈。
三、琼对于女性自我的理解
在凯瑟琳老师看来,琼应该是这一班学生里她对寄予厚望的,她聪明、活跃、很有自己的思想,甚至还闪过想要毕业后读法律的念头。作为观众的我也以为她最后会冲破世俗对于女性的束缚,继续深造,做自己。
然而,剧情却是截然相反的。她放弃了这个机会,而是选择在一个周末偷偷跟男友结婚了。这令凯瑟琳非常生气,而这位优秀的女学生却自信而勇敢的说这是自己的选择,成为一名家庭主妇,经营婚姻。

“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这并不是愚蠢的行为。......对你来说,做家庭主妇和把自己沦为殖民地是一样的。主妇们没有内涵,没有才智,缺乏情趣。你说过我们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而这正是我想做的。”
其实,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是琼基于自己的梦想独立选择的,而不是因为传统或世俗的观念被迫选择了这条路,这也是女性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的标志。每个人都可以基于自己独立勇敢地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生活方式,无论是成为一名全职家庭主妇或者职场女精英,这都是一种选择,不分好坏,没有对错。
四、康妮的勇气
康妮是另一类普通女孩的象征,她相貌平平,思想懦弱,不自信,对爱情抱有自己的幻想,容易受到外界眼光的影响。
她喜欢上一个男孩,是贝蒂的表兄,后来贝蒂说她表兄已经有未婚妻了,康妮便跟男孩断绝了来往,后来证明贝蒂说的是错的。那么是就这样让爱情在自己眼前溜走么?

后来她主动跑去男生宿舍,重新把自己的幸福握在手里了。这里并不是说鼓励女生倒追男生,而是在互相喜欢的情况下要牢牢抓住幸福。
从轻易受他人的影响到后面勇敢的抓住幸福,这又是女性自我意识的解放,我们并不是在原地等待爱情的到来,而是不断提升自己,遇到对的人,好好经营感情。
什么是女性最好的归宿呢?这是个无解的题,一千个女性,有一千个答案:做个全职主妇,相夫教子,做好一日三餐,等丈夫下班归来?或者是在职场上叱咤风云,成为精英女性。选择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有遵从本心,得到你内心想要的,就是幸福。无论是怎样的人生选择,都是好的,最重要的是保持自我,拥有不怕失去的勇气,以及离开任何人都可以活的很好的能力。这样,无论在哪里,你都是幸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