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女人,永远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这个聪明的女人,在表演中将自己练成了女学霸,亦在学习中脱变成更好的女演员。
1994年是影史上充满神迹的一年。
[肖申克的救赎]、[阿甘正传]、[低俗小说]、[霸王别姬]、[重庆森林]……
还有于24年前今日上映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这是一个大叔与一个萝莉的故事。
而导演吕克·贝松自己认为:
这是关于两个小孩的故事,一个女孩和一个男孩,在他们心里,他们都是12岁,他们都感到失落而他们深爱彼此。
影片拍摄的那一年,让·雷诺45岁,娜塔莉·波特曼却年仅12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小孩子。
那是她第一次演戏,与她一起飙戏的,除了让·雷诺外还有加里·奥德曼,但她的表演丝毫不逊色,带给观众眼前一亮的惊喜。

她很聪明,有着超乎同龄人的天赋和表现,此后一举成名。
24年后再回看当初,便会发现她的星途之路绝非偶然。
这个波特曼家的姑娘,从来都知道自己要什么。
一.
不演毁人生,11岁的坚持
娜塔丽·波特曼10岁的时候,就已经知道自己要成为演员了。
曾有著名化妆品牌露华浓的高管,邀请她做品牌的儿童模特,小波特曼毫不犹豫地回绝了。
后来她在一次杂志采访中解释道:
与其他孩子不同,我更野心勃勃,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且我非常努力,是一个很认真的孩子。
她很清楚,自己喜欢表演,要专注于成为一个演员而非是模特。年纪虽小,但她已能够明确两者间的区别。

为此她参加了关于表演的夏令营,去百老汇试镜,向走进电影镜头里一步步地做着准备。
终于,想要进军好莱坞的法国导演吕克·贝松,带着[这个杀手不太冷]来到美国,他一直在找一个合适的小女孩,来演那个玛蒂尔达。
一个需要忍受家暴,会抽烟,与大她几十岁的男人可能发生性行为的未成年女孩。
第二次试镜后,11岁的波特曼在2000名试镜者中胜出。

原本第一次试镜时,她由于年龄过小,而被导演Todd Thaler(负责选角色的导演)淘汰,15岁的丽芙·泰勒被看作是最佳人选。
后来他们又觉得,15岁的年纪对于玛蒂尔达有些大,便在冥冥之中给了波特曼第二次机会。
最终,她以一场哀叹兄弟死去时崩溃的表演,拿下了这个角色。
但她的父母却无法同意,书香门第之女,怎能在十一二岁的年纪里抽烟,并有性行为倾向呢?
在原始脚本中,有玛蒂尔达洗澡时里昂走进来的一幕,也有两人后来成为情人的安排,这使波特曼夫妇不能接受。

然而读完剧本的波特曼,却知道自己必须要出演这个角色。
她被影片的故事感动得泪流满面,当她的父母以她年龄不适为由,不同意她去表演时。
小姑娘异常坚定地说:
这是我读过的最棒的东西!你们会毁了我的人生!
在我们苦于列不出数学不等式的年纪里,她发出了关于自己人生的嘶吼,多希望那时的自己也能如此睿智且勇敢啊!
即便勇敢过后,是两大巴掌和一句:「滚犊子!」
波特曼夫妇没有再拦着她,而是要求她不能真的抽烟,不能有关于性行为的不适镜头,想演就演吧!
所以后来在影片中,我们看到波特曼在5个拿着烟的场景中,并没有吸入或呼出烟的动作,她只是一直拿着。

与里昂亲密的接触只是拥抱,躺在一起,没有亲吻,没有裸露,更没有不适的性行为。
虽是第一次出镜演戏,但如她自己说过的那样:
无经验可以造就你自己的路。
她凭借感觉·,以聪慧、成熟诠释了自己的第一个角色。
于是1994年9月14日[这个杀手不太冷]上映时,她成就了玛蒂尔达,玛蒂尔达也成就了她。
二.
武装头脑,比演戏重要
事实证明波特曼的坚持没有错,[这个杀手不太冷]之后,许多著名导演都向她抛出了橄榄枝。
有1996年蒂姆·波顿的[火星人玩转地球],这般搞笑诡异的影片。

也有1997年伍迪·艾伦的[人人都说我爱你],娜塔莎·雷昂、爱德华·诺顿、茱莉亚·罗伯茨……众星云集。

1999年,17岁的波特曼拿到了哈佛大学的offer。
在星途闪耀时,在职业与学业间,她坚定地选择了学业,去攻读心理学。
她说:
我并不在乎上大学是否会毁了我的演艺生涯,相比之下我更想自己变得有头脑。
入学前她曾在采访中表示,未来四年,除了[星球大战前传]系列,她不会因任何角色而分心。
2000年她利用暑假拍摄了[星球大战2:克隆人的进攻],而后又接拍了几个不重要的小角色,一心成为有头脑的女学霸。

初入哈佛大学的波特曼,觉得凭她的智商不配到这里来,每次开口说话,都想证明自己不只是个白痴女演员。
她很清楚,来哈佛大学是重新定义自己,刷新别人看法的。
于是她为自己下了一剂猛药,在大学的第一学期选修了神经生物学和现代高等希伯来文学,没挂科,拿到了B的成绩。
在面对论文作业抓狂,对着教授痛哭等经历的同时,她也很快意识到,这样的学习过于虚荣,她真正所爱的依旧是表演,是电影。

她可能成为不了高深的女学霸了,但她还有希望做一个快乐的女演员。
此后的波特曼只演两种电影,一种是真正热爱和喜欢的,一种是对她有意义和经验价值的。
所以很多人看不懂她的聪明,摸不明白她的戏路。
不看好她为何演[戈雅之灵]这样一部外国的独立电影时,不知她为此学习了艺术史。

不明她转而拍摄[v字仇杀队]时,不知她研究了所有关于自由战士的东西。

疑惑她参演喜剧[王子殿下]时,不知她竟连续笑了3个月。

名声和票房已不能绑架她的表演。
这个聪明的女人,在表演中将自己练成了女学霸,亦在学习中脱变成更好的女演员。
三.
功成名就,黑天鹅的诞生
人们说,不要去演[黑天鹅],那是一场艺术上的冒险,芭蕾舞者太难演了。
他们不知道波特曼4岁开始学芭蕾,并进行演出,直到12岁因表演中断。

她有良好的舞蹈功底,也算得上是位芭蕾舞者。
他们也不知道,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曾经迷一般的波特曼式戏路,即将把她推向新的成就。
[黑天鹅]是属于她的舞台,Nina就像16年前的玛蒂尔达,是为她而生的角色。
为了这个角色,波特曼没有懈怠,持续6个月,每天进行5—8个小时的芭蕾舞训练,体重掉了20磅。

她重拾起15年前的梦想,进行了一场艺术的体验。更难得的是,顺便还找到了老公。
2011年,第83届奥斯卡金像奖颁奖现场,波特曼凭借[黑天鹅]拿下最佳女主角的奖项。
事业与爱情双收,当时她挺着肚子走上颁奖台,眼角落泪,激动得不成样子。

有人会感叹她这一路走来多么有运气,每一步都像公式算得一样好走,我看到的却是她的聪明。
从波特曼10岁拒绝露华浓的广告开始,她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而后全世界才会为她让路。
正如曾说过的那样:
成功带来的果实并不那么值得信任。 除非,你知道做事的目的。失败带来的果实也没有那么可怕,如果你知道做事的目的。
她演戏,她求学,她导演。
她始终都是那个12岁的玛蒂尔达,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正如24年前,她在里昂的面前坚定举起枪。
要么爱,要么死。
-
小两岁
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影破事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