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上半场,拼的是读书
01
前段时间,微博热搜上一则视频流传开来:新学期开学了,可是上幼儿园的孙女死活就是不愿意去上学,无奈的爷爷只好用袋子把孙女装起来,一路背到接送点把孙女送到校车上。

有人评论爷爷的方式太粗暴,不会教育和引导孩子,活像个人贩子!
还有人说,不是每个孩子都是读书的料,不读书照样也能过得好!
也许爷爷的做法的确有不妥之处, 但却也反映了一位农村老人最朴素的价值观: 读书的重要性不容置疑,在这件事上,没有商量的余地。

欲高门第须为善,要好儿孙必读书。年幼的孩子总以读书为苦,不知道读书的意义在哪里,但饱经沧桑的大人对此却有深刻的体会。
就在前不久的郑州街头,一位妈妈拽着男孩的手在争吵。原来,男孩今年读五年级,同龄的孩子都在补课,妈妈也担心孩子在学习上落后他人,专门跑去借了钱,才给孩子交上了补习班的学费,但孩子不想学,还要离家出走。
母亲情绪崩溃,伤心得大哭:“借钱都在给你上补习班,没有学问中不中?”
当我听到这句“没有学问中不中?”的时候,泪水差点夺眶而出。

没有学问,就只能干一些脏活、累活,拿着最微薄的薪水,孩子上补习班的钱都要找人借……或许,这就是没有学问带给这位母亲最真实的感受。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曾在《亲爱的安德烈》中,对自己的儿子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让你努力读书,是希望将来的你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

有人说,这个时代就是“拼爹拼妈”,但纵使有大作家妈妈龙应台,安德烈同样需要努力读书,取得好成绩,考上一个好大学。和其他的孩子没什么两样。
因为,对年少的孩子们来说,人生上半场,真正拼的,其实是读书。
也许,读书并不是多么轻松的事,不仅意味着没有时间娱乐,还要背负着老师和父母的期望和压力,但它却能确保你的人生走在一条正确的轨道上。
只要你愿意在这套路上继续前行,你将会慢慢地接近你的梦想,甚至改变你的命运,并在未来拥有更多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这就是读书最大的意义。
02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故事。
儿子刚上学不久就问当农民的父亲,人为什么要读书?
父亲说:一棵小树长一年的话,只能用来做篱笆,或者当柴烧。10年的树可以做檩条。20年的树用处就大了,可以做梁,可以做柱子,可以做家具。
一个孩子如果不上学,7岁可以放羊,长大了能放一大群羊,但他除了放羊,其他的都不会做。
如果小学毕业,在农村他可以用一些新技术种地,在城市可以到建筑工地打工,做保安,也可以当个小商小贩,小学的知识就够用了;
如果初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一些机械的操作了;如果高中毕业,他就可以学习很多机械的修理了;
如果大学毕业,他就可以设计高楼大厦,铁路桥梁了;
如果他硕士博士毕业,他就可能发明创造出一些我们原来没有的东西。
不读书就像一年的小树一样,有用,但用处不如大树多。但当你读书越多,你的选择的机会也会越多,你的未来也就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一次开学演讲中,奥巴马对台下的学生们说,“我可以向你保证,不管你将来想要做什么,你都需要相应的教育。你想当名医生、当名教师或当名警官?你想成为护士、成为建筑设计师、律师或军人?无论你选择哪一种职业,良好的教育都必不可少。”
同样出身贫寒的他,又何尝不是那个因读书而改变命运的人?奥巴马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由母亲一人辛苦抚养长大,因为身上的黑人血统,他一直饱受歧视,一度很自卑,甚至厌学。
但当他努力地考上了大学,不断接受到更高的教育之后,命运之门开始一个个向他打开。从贫苦的黑人后裔,到美国总统,他的人生就像是一个梦。
于奥巴马而言,读书成了他曲折的人生当中,最强有力的武器,使他拥有了披荆斩棘的力量,人生轨迹最终发生了意想不到的改变。
03
近些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一直是网络上热议的话题,去年北京文科状元熊轩昂的那句“现在的状元都是家里好自己又很厉害的”更是刺痛了无数穷人的心。
但今年8月初,河北女孩王心仪以707的高分考上北京大学的新闻却让朋友圈炸开了锅。王心仪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村家庭, 妈妈体弱多病,常年在家照顾 生活不能自理的姥爷,家中还有两个弟弟,一家六口全靠家中的五亩地和爸爸外出做零活补贴家用。

这样的家境别说跟城里比,就算是在农村也已经够糟糕的了。但穷人的家庭如果重视读书,崇尚知识,一样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
她在《感谢贫穷》一文中写道,“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贫穷可能动摇很多信念,却让我更加执着的相信知识的力量。”
试想,如果没有读书,没有考上大学,王心仪的命运会怎样呢?或许就像很多农村女孩一样,早早辍学打工,几年之后回来再嫁个邻村的小伙子。生下了孩子之后,为了生计,不得不抛下自己的孩子,去远处打工。和父母相比,虽然可能不必种地,但她的命运并没有发生本质的改变。

如今,考上了北大的王心仪,虽然还是那个穿着朴素的农村孩子,在满是天之骄子的北大校园,这样的她也许并不耀眼,读书无法改变她的出身,但相比最初,她已经跨出了很大的一步,可以相信,她的未来,将会有无限的可能。
恰同学少年,正是风华正茂读书时。
亲爱的孩子们,和打游戏、刷剧相比,读书确实会比较枯燥,也很辛苦。但今天不吃读书的苦,以后就要在社会上吃苦。
没有谁的人生,可以只享受而不必付出,该吃的苦,该洒的汗水,其实一点都逃不过。
走过这段并不那么容易的路,熬过十年寒窗之后,你就会发现,那些你吃过的苦,熬过的夜,做过的题,背过的单词,都会铺成一条宽阔的路,带你去往你想去的地方。
当你拿到了通往世间美好的门票,那些曾经因为读书付出的所有辛苦,都将得到巨额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