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原创音乐纪录片《自留地》夏末公映 -- 给自己留一方自由地
9月15日晚7点,历时5个月,跨越6座城市打造的中国原创音乐纪录片《自留地》在上海上生·新所正式首映。
有人说中国摇滚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年轻人开始一批又一批步入沉默的大多数。在这样的时代里,那些为真我发声的中国原创音乐人过着怎样的生活?2018年,ELLEMEN与FredPerry走进中国原创音乐人的“自留地”,以镜头记录的方式告诉世界,中国原创音乐未来可期。

在纪录片《自留地》中,6支分别来自北京、上海、西安、兰州、杭州等6座城市的代表性乐队,以摇滚、朋克、电子、流行等多种音乐风格,为我们展现不同领域、不同地域的音乐人对爱、希望、音乐的态度。在ELLEMEN的镜头下,商业模式相对成熟的上海音乐人王厂长、一曲兰州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低苦艾、唱着西安话的民谣乐队黑撒、一群上班族组成的朋克乐队小南瓜、带着江南柔情的迷幻摇滚乐队CityFlanker 、来自北京的校园乐队缺省,亲自讲述着他们的故事以及对当代中国原创音乐的观点与态度。

这个九月,《自留地》正式与观众见面,集中展现了中国原创音乐人在创作以及演绎时,所传达出的对社会现实的真切感受。作为ELLEMEN创刊至今第一部纪录片,我们希望通过镜头记录的形式,进入中国原创音乐人为自己留下的一方天地,聆听他们的想法,呈现当代原创音乐人对中国音乐产业所做出的努力。“自留地”是为自己留下一隅天地,不是消费情怀,而是保持清醒,保持创作。随着《自留地》的播出,我们正带领着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让更多人支持中国原创音乐,共同期待并见证中国原创的飞速成长。

《自留地》于9月15日在延安西路1262号上生新所首映
关于《自留地》纪录片
“从哪儿来,就唱哪儿的歌。”不同的土地造就了他们各自独特的音乐气质,城市土地上形成的世界观构成了他们的独立精神和实验性。走近每一支乐队的生活,就会发现每个人都面临不同的坎坷与无奈。但他们依然坚定,一如既往地以自己对音乐的纯粹、洒脱和自由,带领每一位观众进入他们理想的音乐“自留地”。

王厂长是新晋网红,但王昊在上海音乐圈已是旧人。虽天生有副好嗓子,但刚刚出道稚气未脱便遭遇雪藏。提起过去,王厂长说“所有走过的路,所有发生的一切都塑造了今天这个王厂长,生活把我变成这样子。”

低苦艾是兰州当地乐队的“扛霸子”,圈内的人都很尊重他们。他们觉得,“如果你够宁静,又有敏锐的洞察力和音乐的表达方式,你想说的东西会更有力量。”

在陕西,方言摇滚乐队黑撒家喻户晓。他们的乐迷不限于摇滚青年——,下到刚会走,上到九十九,都听黑撒。十年音乐之路,“我们在音乐这条道路上走了很久,但摇滚乐的理想始终未变,在这座城市里落地开花。”

坐班朋克小南瓜乐队的成员们一边继续玩乐队,一边上班谋生。“反正为了玩乐队,干什么都行。”

City Flanker是一支偏梦幻摇滚的乐队。谈到音乐,他们说:“做自己就好,因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做出来的音乐就是什么样。”

缺省乐队,北京高校一帮理工科男生。学生身份的他们,音乐特别自我。尤其在北京这座充满文化匪气的都市,即使有一个馒头在,他们的音乐也在。
本片导语
《自留地》导演王宇曾为Burberry、阿玛尼、迪奥等奢侈品牌导演过广告,并且与吴亦凡、霍建华、冯绍峰、黄轩、宁泽涛等一线明星合作过。流量顶端的拍摄,并没有阻挡住在他内心的流浪者的步伐,他偏爱用脚,亲自丈量出的丰富世界。2018年,王宇带着摄制组寻遍天南海北,试着走近这些来自不同地域的年轻人,聚焦其创作生活。王宇这样诠释他的拍摄理念:“纪录片的初衷仅仅是对原创摇滚乐现状的纪实,我们从全国选出比较有代表性的六支乐队作为采样。整个片子的结构由三个宗教概念组成:巴别塔,象牙塔,通天塔。当然,单纯六支采样并不能说明中国原创摇滚乐的现状,片子从音乐性,地理性,乐手社会属性三个方面阐述每个乐手,是对每个乐队的角色转换,以及在转换过程中的自身矛盾与社会痛点的追溯。拍摄过程中,横向记录的方式为主,把个体从团体中抽离,由个人到群像再到社会关系,解释每个乐队形成的主客关系的形成。”作为曾斩获第三届全国教育影视优秀作品奖、科讯杯华东区二等奖、入围金鸡百花国际微电影影展优秀影片等多个奖项的导演,他希望这部纪录片只为观众呈现这一代中国原创音乐人的生活及创造状态,他说:“《自留地》不会刻意用任何观点代替观众的视点。更多的是从人出发,从音乐出发,探讨一个团体的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