袒露自我和亲密关系的不同阶段
1. 亲密和袒露自我
亲密意味着,把自我最深处的部分向他人也向自己展现,没有任何防卫。向另一个人表示亲密和坦诚,有助于重新认识自己。可是,有些人以为亲密会造成自我的丧失。由于长久自我保护的习惯,人们相信袒露真实的自我只会导致别人的批判、拒绝和抛弃,很难相信有人肯接纳我们内在本质中的阴暗面——愤怒、嫉妒、所受的伤害等。
没有人可以使别人有任何感受,人无法使别人兴奋或厌烦,愤怒或快乐。每个人都是自己开启和关闭这些感受。感受的产生源于自己大脑对别人的话语产生的知觉和解释(一个例子,对方迟到了,可以解释成对方不重视你而产生伤心的感受,也可以解释成对方遇到了麻烦而产生担心的感受。)。双方不需要有相同的知觉和解释,也不需要同意对方。当一方分享不同解释而产生的感受时,另一方不需要放弃自己的立场,重要的是尊重彼此的立场,避免轻视对方。这种方式有时难免使人因意见不合而觉得不舒服,但这是需要学习去接受的生活方式。
了解所有感受都是源于自己的解释后,我们就可以选择:隐藏心中的感受,或是与对方分享。分享可以使我们建立深厚的亲密感,对方可以更加了解我们,我们也觉得对方更加亲近。不愿流露情绪的人需要高度的鼓励才能帮助他们。不要用对错的观点看待不流露情绪的人,这种态度会引发更多的防卫。分享感受的意图必须被提出来讨论,如果能让关系更加深入,即使是害怕分享的人也可能愿意尝试。
分享受伤的感觉:有一个常见的想法是不应该与人分享伤心的感觉,应该让爱我们的人快乐,而不是沮丧。认为应该孤独承受痛苦的人,结果会以轻微的方式在较长时间中慢慢表现受伤的感受。
内疚会妨碍个人的发展和亲密。内疚是良心产生的内在压力,当事人认为自己的行为违反了加之于人的道德和法律,把自己视为犯错的人。内疚的人自认做了平常不会做的事,内疚是一种不愿自我负责的立场——内疚时说的话通常是“我不是会做这种事的人”。内疚的反应只会使我们注意谁对谁错而拉远彼此的距离。
相反,羞愧是认识自我时产生的感受,因为自己的行为或言语确实呈现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羞愧时说的话会承认“我就是会做这种事的人”。知道这一点后,羞愧之人会请对方了解和接纳,这种接纳的态度使双方彼此靠近。
2. 亲密关系的不同阶段
阶段1,浪漫期
初期阶段(浪漫期和权力争夺期)的特征是充满能量(热情、着迷、性兴奋、愤怒),后期则更加平静和满足。任何关系的最初阶段都是出于想象,在这种浪漫期中,彼此并不了解。人们容易感到彼此的重要和亲近,但是详细检视后,就发现他们只是成迷于彼此的形象,他们的感受只是一种假象。对方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人,而是自己把完美伴侣的概念投射到了对方身上,对方成为了一个照顾自己焦虑和需求的对象。
阶段2,权力争夺期
完美伴侣的投射难以维持。在更熟悉伴侣之后,人们会逐渐看清彼此的本性和行为,这种行为开始冲撞现实,人们就会开始努力改变对方,使他成为自己想要的完美对象。权力争夺期开始于温和的劝告(如果你穿这件衣服就更符合我内心的理想形象),随后劝告变成了明显的控制和冲突。
权力争夺期的维持依靠对错分明的道德立场,责备的企图是把伴侣塑造成理想形象,防卫和责备拉远了彼此的距离。冲突似乎会造成破坏,但如果双方能坚持不控制对方,就可以更深地认识自己和对方。要度过这个阶段,双方可以以辩论或者竞争性的活动代替辱骂或者摔碗来分享冲突。
一种偏离状态:冷漠。一方向另一方屈服,放弃权力争夺,表面上维持了平静的假象,但对方实际上转向了麻木的行为,消极沮丧,沉迷于酒精或工作。脱离这一状态的方法就是重新进入权力争夺。
阶段3,整合、承诺、共同创造期
权力争夺期大约会持续五到七年,在这个阶段,伴侣会从新的角度看到彼此的差异。所谓的七年之痒,是指权力争夺期平静下来,随着关系的平稳,依赖环境的人以为关系已经死气沉沉,可能会想外遇或寻找全新的关系,以再度激发能量(热情、着迷、性兴奋、愤怒)。而接纳现状的伴侣因为对彼此已有某种程度的了解,开始互相分享,产生了温暖、亲近的感觉。伴侣可以意见不和,但不必证明谁对谁错。原来依赖别人以得到安全感的情形,变成了更依靠自己。伴侣处于创造个人意义的位置上,以亲密分享和彼此坦诚的行为填补空虚,继续共同成长。
在亲密感有限的人之间,快感最强烈。随后,亲密感会逐渐取代快感,是因为浪漫和迷恋自然而然会随时间消减。人要为自己的感受负责,包括性兴奋,这是根据生活经验、想象和个人品位,从自己内心产生的。伴侣要在对话中探索各自会在什么情形下兴奋,这样双方才会愿意参与,增强自己的兴奋感和愉悦感。
为了避免厌烦,伴侣们可以:
1)保持信任的接触,了解彼此的生活(即使只是分享喜欢的电视节目)。2)每天谈心,谈论彼此的兴趣,了解彼此的想法、感受。3)一起进行双方都有兴趣的计划或学习(一起烹饪)。4)新奇和实验保持关系的新鲜(旅行、新奇的食物)。5)创造浪漫(伴侣们自己才懂的笑话和暗号)。
3. 如何度过权力争夺期
1)坦诚地分享讯息。很多人认为关系无法承受诚实,隐瞒可以保护对方,但隐瞒意味着“软弱的伴侣”无法接受这种讯息,最后只会造成彼此的距离。
2)结束关系不能解决问题,未经检视的模式必然出现在下一段关系中。即使最终决定分手,还是建议在对话中解决问题。
3)坚持浪漫会妨碍成长。不愿放弃完美的浪漫梦想,就会把潜意识中未得到满足的希望加之于伴侣身上,期望这个特殊的人可以解决生活中的所有问题。
4)对伴侣的渴望保持开放的态度。分享自己的渴望,但不一定要追求这些渴望。大部分人无法接受伴侣发生外遇,但可能愿意接受伴侣说出自己受到别人的吸引或产生了性欲,并保证不会付诸行动。说出来可以保持亲密关系的开放沟通管道。
5)保持核对,分享自己的解释和感受并询问对方的解释和感受,而非以一直以来的偏见看待对方。澄清过去未曾表达的问题(印象、怨恨、欣赏),(我们想要什么?我们什么地方失败了?我们很满意的事是什么?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