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1
在一些时间过得很模糊的日子里,总是很容易产生错觉。好像窗外还是风暖树绿的夏天,热闹又疏离的人群。我穿着T恤拖鞋混迹在街边搓麻的声响里,眼中都是风景。
8月去辽宁玩,对坐落在中朝边境的丹东小城产生了无限的爱。在鸭绿江的庇佑下,城市凉风徐徐,又因为是旅游城市的关系,天高地阔楼高桥直,虽然没有重庆武汉之类江边城市的氤氲繁华,却自带了些许舒朗自洽的气息。
夜幕降临时,找一处烧烤店,看着炭火一点点催熟来自江海混流处孕育出的肥美小海鲜——鲜活的黄蚬,巴掌大的天鹅蛋,手指般细长的竹节蛏……是一种一无所待只等着美食进口的原始的幸福。江边很多居民纳凉遛弯,带着蒲扇带着狗,沿江商业红火,饭馆、咖啡店、洗浴中心、朝鲜特产店,本地牌照的车包裹着外地牌照的车,在边境处竟也营造出了一种车水马龙的感觉。
白天又是另外的感受。鸭绿江断桥两侧的国旗特别鲜艳,渡船会带着游客靠近朝鲜一侧,看看那边中国人援建的造纸厂,小小的摩天轮,也有漆成蓝色绿色紫色的楼房,还有穿白衬衫带着金日成徽章骑着大二八自行车的朝鲜人,在江边的路上过着自己的活动。灰突突的色调对比丹东岸侧的喧哗,更油然而生一种英雄城的大中华情节。
当然还有趣味十足的高丽街。所有商店都以朝鲜文为主,夹杂着小小的中文,第一次在国内有了异国在的陌生感。在月亮岛上溜达的时候,还看到了专为朝鲜人盖的楼盘,依江而建四面环水,造型豪华现代,可以隔江观望自己的家乡。有个朝鲜的孩子,在江里游泳,岸边大姐说:“他不敢在中国上岸,不然会被朝鲜军队人用枪打死。”听上去像真的。
丹东打车出行,基本十几块就搞定。在这十几块的路程里,足以感受到东北人的幽默。除了夸赞丹东大草莓大黄蚬,抱怨炒房团物价不稳,天气热也被花式吐槽:“建国以来就没这么热过,火化场都不够烧了!”被二股筋背心,白毛巾,短裤加持的东北汉子们都是梗王。在去安东老街玩的时候,司机还开心地推荐了在老街做YY直播的摩登兄弟——那时我还不知道这个组合,回来之后下载抖音观摩很久,果然是一个人养活了一条街。印象里的丹东应该是《白日焰火》里的灰暗残破,留着战后的气息。但生活在这里的人竟然在这个诡异的时代,依靠网络捧出了自己的地标性歌唱组合,有戏剧的趣味。
坐在花园咖啡店和江边咖啡店,无所事事地喝着味道极淡的冰美式,看着屋外阳光白亮亮,是旅途中最期待和最怀念的宁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