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唱好歌曲----一些网上唱歌技巧的总结
喜欢唱歌,也喜欢听很多歌曲,但每次自己唱歌的时候总是感觉自己唱歌声音很白,不美,气息也很不稳。有人指出说这是声音共鸣用的不好。我曾仔细听过邓丽君小姐的诸多歌曲,发现她的演唱很有示范意义,简单来说就是歌声该低沉时浓厚醇正,该嘹亮时明亮清澈,该广阔时空旷苍茫,声音层次变化明显,感情丰富细腻。我就感叹这绝非是简单的声带振动所引起的,一定另有他因,于是想去研究一些歌曲演唱的技巧问题。
所谓人的演唱歌曲,从原则上讲同乐器演奏是一个道理。比方说人就是一个吉他,声带就是吉他的弦,声带的振动就是吉他弦的振动,声带不同的振动方式对应着吉他的不同的和弦,发出不同的乐音。但是吉他不能仅仅靠弦的振动发出声音,我们去拨动几根铁弦原则上也能发出好多乐音,但是并不好听,这是因为缺乏共振的缘故。何谓共振?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在一个封闭的空间中不同频率的波在内部来回反射并相互叠加,只有最终满足驻波条件的波才能在空间中稳定存在,这种波就是某一频率的波和其反射波叠加形成的,能量较之原来得到了加强。也就是说这种频率的声音振幅大,响度大。人的身体就像是吉他的腔室,嗓子发出的声音在腔室中来回传播得到共振加强,使得原来小的声音变得更大更洪亮,这也是人们常说的共鸣(共鸣造成的能量加强可以非常惊人,记得一档节目做过,当人的声音与玻璃杯自身的共振频率达到一致时,可以震碎玻璃杯,但这与唱歌者声音本身的大小无直接关系)。最重要的共鸣位置被认为有三个,分别是头腔共鸣,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它们对应着不同的声区。
言归正传,如何学会声音的共鸣?首先是呼吸气的控制。歌唱的呼吸多是腹式呼吸法。吸气到腰,口鼻并用,自然平和轻巧,不刻意发力,不僵直,要使用横膈膜力量腰腹扩张,为了充分利用身体各个部分的共鸣腔。呼气时用横膈膜力量控制住腰腹扩张,就像搬桌子时的感觉要小心翼翼,呼气轻巧,均匀平缓。训练的方法有人建议是对着4-6cm远的蜡烛发“U”音,长时间保证蜡烛不灭。练习横膈膜控制力的传统方法是数数字,深吸一口气然后从1数到60,保证每次呼气均匀且没有偷气。或者多做仰卧起坐增加腰腹力量。气息的保证是唱好一首歌的基础功夫。另一种就是找共鸣,这些方法在网上大同小异,这里直接借用了:
1.体会胸腔共鸣:微微张开嘴巴.,放松喉头,闭合声门(声带),象金鱼吐泡泡一样轻轻地发声..或低低的哼唱,,体会胸腔的震动.
2.降低喉头的位置:(同上);喉部放松.
3.打牙关:所谓打牙关,就是打开上下大牙齿(槽牙).给口腔共鸣留出空间,用手去摸摸耳根前大牙的位置,看看是否打开了.然后发出一些元音,如"a".感觉感觉自己声音的变化.
4.提颧肌;微笑着说话.,嘴角微微向上翘,同时感觉鼻翼张开了,试试看,声音是不是更清亮了.
5.挺软腭;打一个哈欠,顺便长啸一声
6.用哼唱的感觉到面罩共鸣。他说:“在哪里哼就在哪里唱。”当然这种哼唱必须是以完全打开的喉咙和良好呼吸支持为前提,否则是哼不到面罩里面去的。另外在哼是要尽量找到一种晕乎乎的感觉,这说明打开了鼻咽腔真正哼到头上去了。
其实最简单的体会共鸣的方法是利用打哈欠的方式去发音,慢慢地练就可以体会到唱歌时自己胸腔的振动。
共鸣的使用另一方面也等同于喉咙的打开,即“放开唱”,不压着嗓子唱歌,完全打开的喉咙就像是一个畅通无阻的通道,声音可以从头部到腹部来回贯通形成最大的共鸣,这个时候歌者甚至感觉喉咙已经不复存在了。
高音也是一个初学者常遇的问题,知乎有人总结方法是:高声区一般是情感最激烈的时候。这个时候气息加强、口腔全部打开、双肩下沉、下巴不要僵硬,把高音想成低音来唱,唱之前一定不要多想。高音区的时候切忌抬肩膀,肩膀一夹就提气了,一提气就嗓子就撑。怎样防止抬肩膀呢?唱歌到了高音的时候用丹田的力量去冲击那个音,一定不要用嗓子吼,小肚子揉气,同时抬眉毛。
一些很常见的网上的一些唱歌练习技巧基本都是这些,大同小异,其实练习的方式不再繁多而在坚持,练好气沉丹田和声靠气发就是唱好歌的前提条件。在这个基础上,多去揣摩歌曲的旋律,节奏,和感情,找好断句和换气的位置,声音控制的变化也是体现一个歌者能力强弱的重要标准,这些东西可以以后有所领悟在慢慢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