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若有情
今天把《天若有情》看完了,其实这部剧搜起来也不容易,通常都要在名字后加后缀,因为刘德华版的比较出名。
这部剧很早了,1990年,那会我还没出生,离现今也已28年,28年的光阴,一个人或许已经从嗷嗷待哺的孩童成为孩童的父亲。虽然年代久远,但是我觉得主题和立意以及表现方式都很好,和它相比,现在的剧看来千篇一律,缺了新意。也让我觉得,现在我们没有进步,停滞不前甚至后退。
很明显的九十年代港剧风格,不说黑社会主题,最起码有关。想想也是真早,那时香港还没回归,香港和台湾之间还要通过美国坐飞机联系起来。以前隐约有这个概念,但不清晰,也不会轻易想到,但这部剧让我比较深刻地明白了分离、隔绝。剧中还有简短的七十年代描述,大陆和香港隔绝地很厉害,当时大陆很混乱,京生的母亲和弟弟死于混乱,一个家庭破碎了,也算是为后来的悲剧做了铺垫,碎了更多人的人生。
当时的香港在现在的我看来,也是很发达了,除了新兴的互联网、AI、智能手机,那时的香港很多东西都有,思想也比较新潮,房价也在抬头,或许这也算发展的一个表现。
剧中除了主线剧情,也有其他对社会情况的描写,所以我说,现在的剧不如它。小芬年少无知,出了差错,偶然遇见了男朋友,奈何男朋友的母亲对小芬很有成见,阻挠二人在一起,而男朋友又是个妈宝,十年时间一晃而过,青春消逝,最终也没有等来自己想要的。当小芬有了更好的选择时,宝妈又不开心了,不对人家负责,却又拖着人家,这种人很贱。这个话题在如今也是热点话题,随着人们对婚恋的重视,但我没见什么现在的影视作品披露。还有婆媳关系,阿泉死后,婆媳本该相依为命,但却少了那份血缘,婆婆总是对媳妇不信任,老年人和年轻人观念也有差,老年人认为应该守寡守下去,但年轻人却是要追求幸福的。因着这种代沟,阿容的哥哥和婆婆总是吵架。其中我们又看到了一个女人的无奈,两个孩子,一个老人,还有一个偶尔惹祸的哥哥,事必躬亲,分身乏术。所以说,好母亲是伟大的。
这部剧主角的设定应该是华京生这个角色,但我却对华港生这个角色念念不忘,我很心疼他。我认为整个家都拖累了他,尤其是他的两个兄弟,那么优秀可爱认真的一个人就这样被他们毁了,承受了本不该他承受的东西,为他的兄弟赎罪。如果,如果,没有这两个兄弟,或许父亲会更疼他,他会优秀地读完大学,找到一份好工作。再不济,他会在警署好好工作,那么优秀正义,升职加薪,和阿青好好的,有个幸福的家庭。可是,没有如果,因为哥哥,他无法升职,好不容易有个不一样的机会,谁知,为了弟弟,他也走上了不归路。人生是条单行道,回不去了。
一个孩子最简单的愿望,希望哥哥对他好点,带他玩。希望母亲在身边,给自己关爱。可惜,当开始得到哥哥的关注时,他又失去了母亲,没多久,哥哥也走了,再相见,已不相识。父亲赶走了母亲,有恨,但毕竟是父亲,又有着相依和期许。人类很奇怪,相近时互相伤害,远离时互相关心思念。心里都有着对方,但我们总是把最火热的关心用最冰冷的话语说了出来。
京生,年少无知,黑社会老大多么威风,我也喜欢,却不知黑色洗不掉,见不得光。最终,失去了兄弟、女友还有未出世的孩子,还让团伙的内斗“被通缉犯”了。这时才明白,繁华一梦三生过。代价太大。
我们每个人都向往繁华,却不知平凡才是真。但是,没有见过喧闹的人,总是不信。明白这个道理,要经历那么多的曲折。想摆脱过去,却无造物主的能力,以前的一切一切缠绕着我们,让我们不得安宁。人生不易,想要明白需要经历,经历了却又无法摆脱,一步路都不容走错,可是那样太累,太难做到。
其中还有表现警察做卧底的不易,但现在的作品也很少表现。我记得小时候看的作品中,还有描述缉毒警察的不易,还有毒品的危害,毒品毁了一个音乐天才般美好的少女,丧失良知,拿母亲买药的钱去买毒品,最终好不容易戒了毒,却染上了艾滋。有些警察小时候看着其他警察叔叔抓坏人,很威风,所以觉得长大后自己也要那样,谁知,长大后去了警局,却是处理街坊邻居鸡毛蒜皮拌嘴的事,很无奈,全然没有抓小偷、抓大坏蛋的威风,都是努力了很多之后才有了机会,但依然荣耀,也让很多小孩子树立了当警察的梦想,但现在影视作品没有表现。而据我所知,他们的榜样也更多是明星,梦想也许也是有朝一日像明星一样在舞台上闪闪发光,粉丝为他尖叫。
《老人与海》中塑造了硬汉形象,美国人也比较推崇,所以有蜘蛛侠、钢铁侠,孩子想要像他们一样拯救世界。那中国现在有什么,让孩子树立造福民众的理想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