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读《苏菲的世界》
9.24【伊甸园】
——“人不应该只是一台机器吧?”
——“你是谁?”
——“生与死正是一枚钱币的正反两面”
【魔术师的礼帽】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哲学家只有一个条件:要有好奇心……”
比面包和温暖更重要的是:明白我们是谁、为何会在这里。
——“哲学家从来不会过分习惯这个世界。对于他而言,这个世界一直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复杂难解、神秘莫测。”
【神话】
几乎所有其他文化都发现善与恶这两种势力之间存在着一种不稳定的平衡。
对无法理解的事情寻求超自然的解释以及应对措施:神话和宗教仪式
〔所思:中国似乎不同。先民对天的崇拜、对自然的崇拜、用宗教祭祀来供奉神明的目的似乎并不是源于中国人心中存在的“善与恶的平衡”?亦或是无从考证?〕
【自然派哲学家】
最早的希腊哲学家有时被称为“自然派哲学家”,他们关切的主题是大自然与他的循环与变化。
他们认为大自然的变化必定是某种基本物质造成的。他们相信,世上必定有某种“东西”,万物皆由此衍生,而且最终仍旧回归于此。
自然派哲学家朝科学推理的方向迈出了第一步,成为后来科学的先驱。
米雷特斯的三位自然派哲学家:
①泰利斯(水是万物之源;“万物中皆有神在”,但可以肯定他所说的神并非神话中的天神)
②安纳克西曼德(我们的世界只是他所谓的“无限定者”中无数个生生灭灭的世界之一)
③安那西梅尼斯(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
意大利南部的希腊殖民地伊利亚哲学家帕梅尼德斯(万物是一直都存在的,没有事物会改变;选择理智而非感官,他认为感官使我们对世界有不正确的认识,是不可靠的,要揭穿各种形式的“感官幻象”。)
没有任何事物会来自于虚无,已存在的事物也不会消失于无形。
与帕梅尼德斯同时代的赫拉克里特斯(所有事物都是流动的,“人不能两次走进同一条河流”;世间的事物都是相对的,没有两极之间的交互作用,世界将不复存在;“普遍的理性”或“普遍法则”logos,是人都具备且以之为性事准则的,不过他认为大多数人还是依照个人的理性来生活,“他们的意见如儿戏一般”。)
恩培窦可里斯(没有任何事物会改变;必须相信自己亲眼所见的事物——我们不应接受世界又一种基本物质构成的观念,大自然由“土、气、水、火”四个“根”组成,所有事物都由“泥土、空气、水、火”构成,只是比例各不相同。“爱”使事物聚合,“恨”使事物分散;他将“物质”与“力量”分开。)
第一个住在雅典的哲学家安纳萨哥拉斯(大自然由无数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粒子组成,而所有事物都被分割成更小的部分,他称这些含有“各物的一部分”的“微小粒子”为“种子”;他认为“秩序”是一种力量,可以创造一切,他称这种力量为“心灵”或“睿智”;他还认为太阳不是神而是一块巨大的红热的石头。;天上的所有物体成分都与地球相同、因此猜测其他星球上也有人类、月亮不会自己发光,他的光来自地球。)
10.3【德谟克里特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