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
1.界定
董仲舒:“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过了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并且这种现象越来越明显。
2.气候变化
秋分时节,广大北方地区日平均气温将至22摄氏度以下。秋高气爽,丹桂飘香,蟹肥菊黄。“一场秋雨一场寒”,大部分地区进入降水少的时段。
3.农事活动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秋分天气白云来,处处好歌好稻栽”。
4.传统习俗
(1)观南极星。
我国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2)祭月节
“春祭日,秋祭月”。中秋节由祭月节而来。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
最初祭月节,定在秋分这一天,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八月十五中秋月圆之日。
5.民间禁忌
忌刮东风,忌不下雨,忌劈柴。“秋分东风来年旱”,华北地区忌讳刮东南风。“秋分天晴必久旱”。“秋分劈柴,地裂干旱”。
摘自邱丙军主编.《中国人的二十四节气》.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年版,161-16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