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行流水账
先做个决定,然后才会有事发生,管他是故事,还是事故。
去内蒙玩的性质非常接近冲动消费了,因为在北京的工作实在无聊——连续一周都没什么特别的事情,也没有碰到任何可以接外快的机会。临近中秋假期,周四想出去解一下烦闷的心情被放得格外大,脑子中灵光一闪,网上顺手搜了几搜,报了一个团(后来发现是一个人均年龄50+的夕阳团),并买了一张周五去呼市的票,于是乎就有了三天两夜的内蒙行。
其实内心还是有点感谢自己的小果(冲)敢(动)。没有去过的地方都是远方,而远方都值得被期盼,更何况是雄浑的内蒙呢。当时我以为是我票买迟了,没买到高铁动车,但后来我发现去呼市是没有高铁的,至少现在没有,所以五百公里不到的距离要坐十几个小时的快车。好在领导说周五没啥事的可以不用去上班了,我也是美滋滋,正好白天用来坐火车,沿途还能看看风景。


接待的导游是蒙古族的,浑圆的颧骨倒和印象中的内蒙人还真是一致。第一天导游的解说总体还不错,挺殷勤,后期因为费用的问题和部分游客(其实也包括我,但我并未和她针锋相对或者争吵,因为觉得其实错在旅行社,和导游关系不是很大)产生了不快,解说就少了,看上去也不怎么开心。她在路过大青山时,她开始的解说,讲了呼市城市名称的由来,提及了蒙古族比重的逐渐下降,当然也包括即将去的希拉穆仁草原的一些情况……
我不戴眼镜,但是导游在这其中的部分解说是让我大跌眼镜的。自己是蒙古族的,只不过自幼就已经在城里长大,字里行间却对祖辈父辈的游牧生活、草原生活的厌弃十分明显。我理解蒙古包生活的艰险,物资一定不丰富,但世世代代的固有生活变迁后对过往毫无怀念之情,对至今仍有不少同胞生活的大草原竟没有一丝喜欢,我意外至极。解说大青山时,她说大青山是阴山山脉的一部分,而阴山有着十分重要的屏障作用。此时她引了一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我感到有些遗憾。汉胡之立已可以埋进历史,但蒙古族本身应该算和“胡”同根同源吧。还有一个小插曲是:在开心牧场的一个小博物馆中,别队的导游在提及成吉思汗时,用了毛泽东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一诗。心中不禁感慨,这已经不是被汉化了,而是蒙古族人主动接受了汉化,甚至渴望汉化。汉化可能没有什么不好,只不过一个少数民族若是忘记了自己是谁,便也就失去了自己傲以为荣的本色。

来到希拉穆仁草原上,大部分草都像打了百草枯后将死未死、垂死挣扎的状态。导游琪琪格(花儿的意思,女生都这么叫)说这本身就是荒漠草原,7、8月份最盛之时也远不及呼伦贝尔的草甸草原,更何况草原已入深秋,说不定过几日哪天就下雪了。我倒是不觉得遗憾,四季有时,尽管没有看到绿油油的草原,但是轮回更替有序,此时此刻便应是此景。草原的宽广开阔没有然我失望,打开了我久在城区的狭隘视野,就这一点此行就可以算不虚。到草原的第一天风很大,也很凉,但是没有影响我们的预先安排——乘马。我从没有骑过马,但我乘过马,所以这不能算我的第一次。很多人都说在马上被震得不行,没错的,但对我来说骑马时刺骨的风吹得我手冰凉让我更难受。内蒙的马大都是矮脚马,矮小敏捷,温驯忠诚。这最后一点,我深表同意,只有后拉可以证明我对马有稍微那么一丁点的控制,其余情况下马只听马队长的,我企图让马加速的所有举动都被证明是徒劳,马并无半点理会。马队长戏谑地说自己是声控的马,就权当是吧。

在乘马途中的歇脚点里,喝了第一小杯蒙古奶茶。往后还喝了两次,但并无不同,都是小杯,味道也都差不多,都自称是自己煮的。说起分量上的小,我很失望,这和印象中北方少数民族的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形象不相符,和豪迈、豪爽完全不相关。就奶茶本身而言,感觉还行,蒙古奶茶比较实在,没加糖只放盐——其实要是放糖,感觉会更好喝。之后的一天去到了一个部落里,一位女主人说,蒙古奶茶的烧制很简单,就砖茶、盐和牛奶混着煮就行(但什么比例呢,黑人问号.jpg)。

第一天下午是去了开心牧场,离我们晚上住的蒙古包挺近,驱车不到40分钟,相比动辄两三个、三四个小时的惯常车程,这真算挺近了。这里要提一句的是,去开心牧场的前奏并不开心,因为导游说我的套餐不含这一行程,只能等一下午或者再交费,说好的一价全包呢?内心很不爽,但出来玩待着不动更遗憾些,于是只好乖乖交费。可能是因为我们成团了,牧场方面给我们带了一个讲解员,对牧场里的一景一物进行解说。讲解员提了一个草原人民独特的炫富方式,就是看谁家门口牛羊粪堆得高,十分有趣。进去之后,发现里面的动物十分慵懒,看见游客也大都一动不动,懒洋洋地晒着太阳。其实牧场外的也一样,都无忧无虑,行动缓慢。(兴许是天凉不想动,反正我发现我的胡子在这里的确长得比平时慢……)只在牧民傍晚十分赶马时,看到过马群紧凑地在跑。牧场有不少游乐设施,什么射箭、高跷、秋千、跷跷板等,给人一种亲子公园的即视感。开心牧场最里面还有一个小博物馆,记录着草原生活过去与现在的点滴,各项陈设都带着浓浓的年代感,看着还挺有拍照欲。



晚上住的与其说是蒙古包,不如说是形似蒙古包的小旅馆,钢筋混凝土浇筑,而非游牧时期人们搭建起来的临时帐篷。虽然卫生条件很一般,晚上没热水,但相比真正的、以前的蒙古包条件应该要好出不少,远非导游说的那么艰苦。琪琪格说,这些蒙古包也分三六九等,我们住中等的“豪华包”(貌似是),还有更高级的“王爷包”,当然更差的也有。据说里面的大件都差不多,只是装修分好差(电视也都看不了,晚上都洗不了热水澡),不排除琪琪格在安慰我们。


晚餐算是吃到了烤羊腿,只不过僧多粥少,其他也没啥荤菜,近十个人分到每个人身上也没有多少肉。往后的团餐也大都类似,主食不限量,菜就量少质一般了,勉强可以管饱。晚上的篝火晚会,有烟花,有歌舞,虽然很冷但还是出来看了看。后来被一群大叔大妈围着几个外国人跪舔的姿势恶心到,扫了兴回蒙古包直接上床了,毕竟第二天还要早起。

定了早上五点半的闹钟,其实到了快六点才起,差点迟到。本以为与日出已经无缘,惊喜的是是日恰好秋分,六点太阳才升,到吃早饭的时候还是可以看到日出的大部分过程。印象中自己没怎么看过日出,所以很是兴奋,吃饭的地方正对着太阳,却只觉得刺眼。看完日出,不看太阳了还觉得看啥都晃眼。


上午出发去了一个当地的部落,也就是我们通俗意义上讲的村。村里的一位琪琪格接待了我们,没错,这里女的都是琪琪格,男的就是巴特。在琪琪格吉雅家里坐了近一个小时,聊天氛围十分愉快。虽然后期发现有推销银器,但毕竟也没有强买强卖,银器虽然偏贵但应该是真的,无可厚非。吉雅向我们讲述了当地的婚葬习俗、生活习惯,现在的改变等,极大地满足了我们这些汉人对蒙古族人的好奇欲。在蒙古族,女人的地位是明显不如男人的,都是男人当家,女人辅(从之后一天去成吉思汗陵中也可见一斑,苏勒德祭坛女子不得祭拜,因为被认为会对其身体不利)。


下午的响沙湾位于鄂尔多斯的达拉特旗,从包头去需要超过四个小时的车程,考验着我们一行人的耐性,更试探着我们膀胱的极限。鄂尔多斯市,恐怕比我浙江还要大出不少。天地辽阔,希望我内心也如是。
话说,这次来内蒙还是体验了些从未体验的。响沙湾,是我第一次踏入的,用脚丈量过的沙漠。第一天风大,不好,冻得我瑟瑟发抖;第二天无风,不好,听不到响沙湾传说中的沙响。响沙湾有好几个休闲区,我们去的那个是比较大的一个,仙沙岛。来仙沙岛之前,我一直想一个人去游乐园玩,不用等人,就自己排队自由自在。但真正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落寞感如影随形,没有人拍照不说,还无法吐槽游乐措施,比这更有孤独感的是,有的项目必须有小伙伴一起才能玩。里面最期待的、最喜欢的是乘骆驼,在骆驼上可比马上舒服多了,骆驼还又大又萌。小的动物萌的见多了,但是这么大的骆驼还这么萌,心简直都快跳出来了。仙沙岛的大部分项目其实和普通游乐园无异,只不过把全部的场景搬到了沙漠里。常在沙中走哪能不进沙,我的脚趾已经明显感受到了沙在袜里的摩擦。晚上我发现自己脚有些臭,我怀疑和这不无关系——脚臭那是我遥远的高中时期才发生过的事。最后一会时间,我去果老剧院里看了个演出,是一群拉美人和一群非洲人轮流完成的六七个节目。学葡语的我,对拉美和非洲有着自带的亲切感,演出中的他们和我印象中的也大差不差。若说有点差别,差别在于来到中国后他们的歌舞变精致了,更整齐划一,更显编排感,尤其是非洲人。在莫桑马普托我看过一个当地文化节中的歌舞,也类似这样,只是透露着更多的自然散漫。



最后一天还是在鄂尔多斯,途经了康巴什新区。康巴什新区的规划与城市管理可以说是优秀至极了,就是其人口完全不需要如此规模的开发,不知道算不算资源的严重浪费。道路、水库、楼宇等各个基建超前了至少五到十年,的确可以称得上格格琪口中的高标准建设。只是,中国的城市大都相似,整个城市即景区,康巴什还需要更多卖点来吸引游客。


上午的主要行程还是位于伊金霍洛旗的成吉思汗陵墓。导游在车上绘声绘色地讲述成吉思汗传奇的一生,她笑着说,自己那十几集的纪录片已经看了无数遍,现在基本都能背下来。无论是导游还是陵园内的解说员,讲到成吉思汗陵墓选址的时候都差不多都用了这个解释:成吉思汗的部队在西征时经过鄂尔多斯,被当地美丽的景色所吸引,以至于他的金马鞭掉了,而这是他沙场一生中唯一一次掉落马鞭,于是他决定将自己的葬于此地,并吟诗一首“花角金鹿栖息之所,戴胜鸟儿育雏之乡,衰落王朝振兴之地,白发老翁享乐之邦”。确实,内蒙大部地区缺水缺绿,而陵园所在地附近确实水草丰美,山水相依。据说,陵宫里供奉的烛火近八百年未灭,一直由着达尔扈特人作为守陵人世代守护着,也即当时成吉思汗九名大将的后裔。陵宫内巨幅的壁画是中央美术学院师生的匠心巨作,讲述了铁木真一生中的诸多重要事件,比如与孛儿帖订娃娃亲,统一蒙古各部落等。铁木真戎马一生,几无战败,所向披靡。他所在的十三世纪也被认为是蒙古最盛的世纪。成吉思汗在蒙古族人民心里面地位之高,就连建立元朝的孙子忽必烈也难以比拟,所以自然而然,成吉思汗的陵墓,尽管只是个衣冠冢,也仍旧是全蒙的精神圣地。



结束了上午参观成吉思汗陵,三天的内蒙行就画上了句号。虽有微瑕,但我觉得已经很OK了,甚至觉得体验的还不够。如果有机会,还是想看一下呼伦贝尔齐腰的大草,锡林浩特七八月份的那达慕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