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怀,是王小波。而王小波的情怀,是李银河。
之前因为李银河老师隔空回信王小波的事情,在知乎上引起了一些讨论。有人说,觉得李银河又在消费王小波,才会用这种方式炒作。
在知乎上写了一篇,觉得骂得还不够过瘾,所以搬到豆瓣上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96035802,这是链接

作为小波门下一走狗,我在大学期间最英明的抉择第二名就是在大一上半学期快结束的那个周四走进了南区一条街的庆云书店,买了一本三折的《青铜时代》。由此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至今,我的三观,我的思维方式,我的价值判断,我对于智识和道理的热爱,与我对于强权与愚昧的厌恶,有很大程度来自于王小波。在我的整个大学期间,他对我的影响几乎超过任何一位老师。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自认以王小波为我精神上的导师。
王小波是老师,那李银河就是师母。有人对师母不敬,我得来说上几句。
说李银河是在消费王小波?我们先看看李银河有没有消费的资格。依我看,就算她天天消费,把王小波当现金当信用卡当支付宝,她都有这个资格。
很简单,没有她,就没有王小波的作品。
他们刚认识的时候,李银河年少成名,1978年的时候文章已经上了人民日报,那时候王小波的《绿毛水怪》还只是地下流传的手抄本。
然后,1982年,李银河拿着奖学金去匹兹堡大学留学,那时候王小波刚大学毕业(他是老三届)。两年之后他才有机会去美国陪读,奖学金一分没有,要过日子得靠打工。
就这样,李银河还不让他打工,因为打工了就没时间写作了。连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都看不下去了,说这样下去不行,写作又不能当饭吃。
李银河说:我坚持小波必须写小说,因为他的文学才能荒废太可惜了。生计所需的那点儿物质太容易满足,实在不行,我一个人工作也够用了。
现在有几个女孩能做到这点?用王小平的话说,他俩在美国是吃风屙烟,日子苦得不能再苦。就这样,李银河还是让王小波继续写作。王小波后来发表的大量作品,都是在美国期间写下的底稿。
再后来,两个人回了国,地位大大不同。李银河回了北大就是教授,王小波好不容易混上个讲师。李银河成了中国第一个文科博士后站的第一个博士后,王小波每天就对着本科生上课。可就这样,两个人的爱情依然纯粹热烈。
那时候,王小波甚至连写作能力都还没有得到承认。1988年,他们相识十年之后,他的第一本小说集才得以出版,出版方甚至随意改动了书名(从原本隽永的《唐人故事》变成了地摊风格的《唐人秘传故事》,扶额)。一直到1991年,王小波才得了第一个奖。1992年,在家人的全面反对和李银河的强烈支持下,王小波下决心辞职,专职写作。
然后,1997年,王小波猝然而逝。45岁的年纪里,他成名只有六年,而真正获得今天在文坛上的地位,则在去世之后。
就凭着李银河滋养了王小波的不世之才,这世上就没有一个人有资格说一句“李银河消费王小波”。
更何况,王小波的写作中,有着太多李银河的影子。每一个愁容骑士都需要一位寄托相思的女神,而李银河就是王小波的女神,哪怕他曾经求生欲很低地在情书里写道““你嫌我难看,你也不是特别好看呀!”
确切地说,正是李银河那种不夹杂任何物质的,单纯透明的爱,才让王小波能够沉浸在爱之中,写作出如此美好的文字。在他的文字里,世间的一切强权与愚蠢之所以显得如此丑恶,那是因为智慧与爱实在过于美好。
王小波的写作内容,也不得不说深受李银河的影响。《时代三部曲》的冲击与共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虐恋,而王小波对于虐恋的理解则来自李银河,不论是切身体验上的,还是研究结论上的;至于王小波的《似水柔情》及此后改编的剧本《东宫西宫》,对同性恋的描述,又何尝能脱开他与李银河的共同调查研究?从基因到养分,若王小波的文字有生命,这生命也可说是在李银河的精神子宫中孕育的。
当然,反过来看,李银河又是多么幸福啊。能够得到这样一个美好灵魂的爱,能够成为他艺术创作的缪斯,那些付出又是多么微不足道啊。
再说李银河有没有必要消费王小波。这么说吧,如果这世上没有王小波,我会非常惋惜,因为中文写作领域少了一个不世出的奇才。但这世上如果没有李银河,我想我不会惋惜,因为我根本不可能意识到自己,意识到中国社会缺了什么东西。
是的,李银河是开山者。没有她的话,也许我们在性社会学领域至今还在蒙昧中。如果没有李银河,“性学”这个词在中国,恐怕只会是一群油腻老头们研究春宫和淫具、艳词的腐朽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李银河的成果与影响,甚至比王小波更大、更重要。作为一个先行者,她在人们对同性恋还茫然无知的时候已经开始了大范围的田野调查;她在女性权利与女性社会地位认知方面的研究冠绝一时;她对于婚姻、爱情和性的见解,几乎可以说是中国最强,没有之一。在她的影响之下,许多曾经被视为禁忌的东西才有了解冻的可能,许多原本默默忍受伤害的人才能够不再疼痛,而这些,往往发生在我们并不能看见的地方。
而普通人如题主(也包括我),看不了她煌煌数十万字的研究结果,只能从媒体折射出的只字片语里,觉得她是个用激进言论吸引眼球的炒作狂魔。殊不知,炒作能给她的好处,她本就视若敝屣;而她所真正在意与关注的事情,又岂是炒作能够得来。
最后,我就想说一句。我们这一代人的情怀,是王小波。而王小波的情怀,是李银河。
-
fangrong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2-13 08:23:46
-
曼一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18 12:31:48
-
Secret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7-20 17:24:32
-
Golden ag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28 02:00:28
-
人间散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1 15:16:07
-
1900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29 04:50:16
-
超熊大能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21:58:53
-
井酩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04 10:24:07
-
要跳舞吗?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4 20:19:33
-
苦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5 15:41:06
-
体育课的云真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07 10:25:09
-
裸身伏灯塔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25 13:12:38
-
一只小野鹤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9-30 09:41:36
-
長腿叔叔____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28 09:29:29
-
贞观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6 08:36:45
-
mom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5 23:44:09
-
香也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10 23:22:37
-
Cancer711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9 13:22:09
-
LI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08 23:37:41
-
东栏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5 18:28:46
-
风干小番茄茄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1-13 22:5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