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故事》:一场秋日的婚事

秋天的故事 Conted'automne
一场秋日的婚事
文 / 淞可
编 / 有毒崽
前些天看《埃里克·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游戏》一书,它不同于台湾新出的那本大卷《侯麦》多是传记和论述的成分,这本书显然是一个思维缜密的法国电影研究者的学术论文,读法国人的东西其实还蛮有趣。看到一句话我觉得说得很好,他讲的是侯麦电影中的三角关系和传统喜剧,原文写道“尽管一些作者也给传统带来了创新,但大西洋彼岸的喜剧片总是坚持在伦理层面上发问。它从来不探究支配和导致这些恋爱行为的精神状况。即便到了一个新的情境中,被探讨的也仍然是新的行为所提出的旧的问题——家庭危机。”
以上这句话反过来看也可以概括出侯麦的影片特征,侯麦的影片很少表现家庭探讨婚姻状况,但《秋天的故事》很特别地把故事设在了一场婚礼中,即便依然没有谈及婚姻的话题、表现婚礼幸福的场面,他关注的还是婚礼现场“为情所困”的男男女女。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结婚也是爱情的丰收。所以在影片的一开场就是伊莎贝拉一家在商量着女儿的婚礼,伊莎贝拉决定邀请她在乡下葡萄园生活的发小玛嘉丽来参加,并想借此机会让她走出来找到自己的幸福。《秋天的故事》与“春天”相对,是一个类似的“三角”故事,在侯麦的电影中三角关系是他人物矛盾、和解、发生关系的基础,《春天的故事》中一男三女(其中包括一对父女关系),《冬天的故事》中一女三男,《夏天的故事》中一男三女,《秋天的故事》两男三女,在这些男女角色中侯麦熟练地编织故事并从对话和偶然中巧妙地传达出他心中的主题。当一对感情的出现时一定会加入另外一个角色进行干预,他们互为影响,是一个暧昧的氛围。
《秋天的故事》比之前三部作品都要强调设计感,我把这种感觉称作“秋意浓”,秋天的故事比之前任何一部味道都要重。首先是婚礼的安排,这在侯麦的电影中是少见的,他很少去谈论爱情的结果,他的人物中很少会看到结果,都在表现一种状态,“休假”的状态,安逸的状态,焦虑的状态。其次是结尾的派对,据说这是侯麦在停机以后的偷拍,他把镜头偷偷对准了伊莎贝拉,她若有所思的表情被侯麦捕捉,手风琴的小曲比起《夏天的故事》中《水手之歌》的小调简直情感重极了。这与《秋天的故事》表现的是中年女人的情感也有关,她们的情感必须要用浓烈的笔调去描摹。

“秋意浓”还体现在罗欣的行为,当然这与影片的结构有关,《春天的故事》中娜塔莎撮合自己喜欢的两个人在一起时是隐晦的,是观众体会出来的,是一种不说自明。而《秋天的故事》之所以说与“春天”相对是因为在电影中也有相似的情节。罗欣是玛嘉丽儿子的女朋友,她与她的哲学老师有情感,同时对玛嘉丽保有一种说不清的好感,因此她安排了她的哲学老师与玛嘉丽偶遇,但在这之前观众已经知道伊莎贝拉也在为玛嘉丽物色男友,通过登征友广告认识的热拉尔也被伊莎贝拉安排与玛嘉丽来一场偶遇。这样观众就知道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这与《春天的故事》中的不言自明比起来确实设计的痕迹要重一些。
《秋天的故事》在讲中年人的情感生活,中年危机的女人反而露出一种女孩的可爱,玛嘉丽与罗欣,伊莎贝拉这两个角色互为对应,玛嘉丽和罗欣是有着某种相似的性格的,这也是为什么玛嘉丽如此吸引罗欣。在玛嘉丽身上有一种吸收天地灵气不被世俗所染的气质,就像她在葡萄园说的:“我倒觉得我是一个手工艺者。”这一点她与城里的闺蜜伊莎贝拉是相对的,伊莎贝拉身上就散发着一种高贵的气质,未必像玛嘉丽一样简单幸福。
罗欣与玛嘉丽相比就是谁更年轻的关系,玛嘉丽欣赏罗欣的聪明、成熟,她认为她的儿子李欧配不上罗欣,但这并不影响玛嘉丽和罗欣的关系,玛嘉丽认为罗欣给她的情感也不同于母女之情。玛嘉丽虽然欣赏罗欣的哲学老师,但她知道自己已经不再年轻,而哲学老师一定是喜欢年轻女孩的,即便他嘴上不说。
电影中的另一条插曲(线索)是伊莎贝拉引出的,在侯麦最初的剧本中伊莎贝拉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对她的故事有着更多的交代。
伊莎贝拉是一个婚姻有点不幸福的中年女人,她并不开心,对生活感到厌倦。但在影片呈现时并没有过多的交代她的婚姻情感,反而给人一种她生活高枕无忧、儿女家庭两全美满的错觉。如果是按照侯麦开始的剧本来看我们就能为伊莎贝拉的行为找到合理的解释,她擅自替玛嘉丽登征友广告,并亲自冒替玛嘉丽去和热拉尔交往,或许是她也想寻找一种快乐。
但从电影呈现上看,生活幸福的伊莎贝拉进行的也许正是一场刺激的游戏,从文本中的对白我们可以找到答案。在她和热拉尔最后一次见面时,她坦白这一切是她的把戏,并说“我要所有男人都爱我,特别是我不爱的人。”这句话显然符合伊莎贝拉的身份,也让观众明白为什么伊莎贝拉要做那样的冒险游戏。巧的是玛嘉丽对热拉尔一见钟情,热拉尔也认为玛嘉丽是他的真爱,可爱的玛嘉丽显然不能容忍闺蜜背后操纵的一切,她带着一肚子闷气回到婚礼现场要和伊莎贝拉讲清楚。
从最后一个镜头看伊莎贝拉依然是整个电影的重心,只不过侯麦把她处理得较为暧昧,没有较多地交代伊莎贝拉的女儿,丈夫,婚宴上镜头始终也没有表现伊莎贝拉的丈夫,只是她一个人在房间踱来踱去。再加入结尾偷拍的那个镜头,简直是神来纸笔,伊莎贝拉若有所思的眼神中好像是对爱的释然,让整部电影又回到了对爱的思考。我不禁想到“被骗”的热拉尔,他所说的一句话似乎能解释伊莎贝拉此刻的心情。
“我没有喜欢的型,那是年轻的时候,到了这种年龄型就没意义了。我要的是我喜欢相处的人。”
© 本文版权归 深焦DeepFocu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深焦DeepFocus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电影手册》年度第一,是部情色片 (34人喜欢)
- 《花样年华》2025版值不值得看? (77人喜欢)
- 30岁入围戛纳的4个新导演,想要对资本霸权说不! (28人喜欢)
- 癌症晚期是否要选择自杀?阿莫多瓦这次聊的很深入 (34人喜欢)
- 是他,重新定义了三角恋 (2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