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前三章,真是一篇超级赞的[对辩]!
PS:少华最近在学习《庄子》,抄写和诵读第二轮。越看就越觉得每一篇都是超级赞的对辩稿,或者说是攻防,申论。 这篇文章是我根据孙通海老师的翻译+百度+少华的解读,用很口水的方式翻译的文章,因为想好好学习里面的攻防。 讲得真是很有趣。 根据《论语》、《史记》,一些史料和常识,我们都可以知道《庄子》里讲孔子的事情都是杜撰的啦。好吧,我们就当是一篇假想的文章来看吧,依然能在上面学到很多东西,尤其是闪闪放光的思辨精神。 对了,为毛很赞了呢?下次再说吧~~

ROUND 1
你会死得很惨
-老师,我要去卫国
-为毛呀?
-我听闻卫国国君年少气盛,独断专横,民不聊生。过得很惨。
老师曾经说过,安定的国家就没啥事干了,动乱的国家应该过去搞一搞整一整。
我想根据老师的教导,想想怎么去帮帮卫国,也许这个国家还有救。
-你去了恐怕会死得很惨啊!
修道不宜心杂,心杂会多事,多事就会自扰,自扰就会招致忧患,到时想自救也难了!你想太多了!
古时的至人,先是充实自己,才去帮别人的。
如果自己内在虚空,根基不稳,哪有能力去搞那些暴君啊?你要知道好名(道德丧失),好争(智慧外露)都不是好事啊,它们都是凶器。潜龙勿用,小心谨慎啊!
更何况一个品行优良的人,未必符合别人的口味,也未必被人理解。
如果你勉强在暴君面前讲那些仁义道德,不就是说他不行来彰显你很行吗?这不就是装逼和害人吗?装逼被雷劈啊。害别人的人,别人一定会反过来害你的,你恐怕是会被人害的!
如果说卫君是喜欢听劝告的人,肿么能轮到你了呢,对吧?除非你不进谏,否则他一定能钻你的空子,质询你,彰显他的雄辩诡辩。他的气场很强的!
到时候你会被碾压,碾压得眼花缭乱,败在他的气势之下。为了自救,你肯定会怂,一怂你就会从内心屈从他的错误主张。那你去,不是去添乱吗?
假如你说,我就是要去讲真话,讲大道理讲治国良策给国君听的。但你又未能取得他的信任,那么你一定会死得很惨,暴死在这位暴君面前。
举个栗子——
从前,夏桀杀害了敢于直谏的关龙逢,商纣王杀害了力谏的叔叔比干,为毛啊?
就是因为这些贤臣,他们呀,都十分注重自身的道德修养,爱护百姓。他们太好了,好到对国君来讲是威胁。所以遭到他们的排挤和杀害。
这就是喜好名声的结果。
当年帝尧征伐丛枝和胥敖,夏禹攻打有扈。打打杀杀的,把三国的土地变成废墟,人民全都死尽,而国君自身也遭受杀戳。为毛啊?就是三国不停地使用武力,贪求别国的土地和人口。
这些都是求名求利的结果,你就没有听说过吗?(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人丑就要多读书!)
名声和实利,就是圣人也不可能超越,何况是你呢?
虽然我啰啰嗦嗦说这么多,但你一定是有自己的想法的,才会做出要去卫国的决定,跟我说说呗!

ROUND 2
你心证太重了
-老师,我是个正直的人。我外表端庄内心包容,并且坚持勤奋努力,始终如一,这样可以吗?
-唉,这怎么可以呢!
卫君是个暴君,霸气侧漏。刚猛暴烈盛气凌人,喜怒无常。人们都很怕他,迫于他的淫威,丝毫不敢违背他。他也靠着碾压大家,放纵自己的欲望。
这种人,每天用细节用道德来感化都不会有成效,更何况你要用大道理来劝呢?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过不好一生啊!
他一定会坚持自己不会轻易改变的,即使你说得很好很费劲,他也只会表面赞同而内心里不会反省。你啊,too young too naive,怎么能行得通呢?
-这样啊,那我就外柔内刚好了,保守自己的主见并处处以古代贤人来做比较。
1.我内心赤诚秉正,与自然同类。
既然跟自然同类,我就很清楚,我和国君都是上天的子女。人人平等。我又怎么会装逼希望自己说的都对都被夸奖,别人说的不对的又要一番批评呢?我这样做,大家都会说我是赤子之心。这叫做与自然同类。
2.我恭顺听从,与世人同类。
臣子该做啥,我就做啥。该拜就拜,该跪就跪。别人都这样去做,我敢不这样做吗?该有的礼节我都会做,就不会有人说我了吧。这叫做与世人同类。
3.我的做法跟古人差不多,与古人同类。
我刚正不阿,跟卫君进谏,这些事情又不是我才开始的,古之贤人早就这样做了。我这样做,也是可以的应该不会受到伤害。这叫与古人同类。
这样做,应该就可以了吧?
-唉,怎么可以呢。。。
首先,你要改变卫君的方法,也太多了吧,而且又不太妥当。其次,这些方法虽然简单易操作,也不太会得罪卫君。但是,也就这样平平淡淡而已啊,怎么可能去感化他,帮助他呢?
你啊,不就是太执着于自己成见的人嘛。
你啊,你的心证太重了!

ROUND 3
无为才是正经事
-老师,我没法子了,你说咋办啊。。。
-你先斋戒,我再告诉你。感化卫君,这可是超级大BOSS啊!如果你以为很简单,就不符合自然和逻辑了。
-老师,我家里穷,已经不喝酒不吃肉几个月了。这样算是斋戒吗?
—这是行为上的斋戒,不是心斋。
-那啥叫心斋?
-专一于你的心志,不是用耳朵去听,而是用心去听。
再者不要用心去听,用气去听。耳朵只能听到外物,心只能感受外物,而气,可以以虚明无形之体包容万事万物。
只有达到空明的虚境才能容纳道的聚集。这就是心斋。
-老师没说[心斋]之前,我确实能感受到“我”的存在。在得到老师教诲[心斋]之后,“我”的感觉就消失了。这样可以算是空明的虚境吗?
-心斋的道理只能讲到这里了。
我可以告诉你了,去到卫国游说,不要为虚名而动心,人家能听得进去就说,听不进去就闭嘴。不要去找后门,攀关系。心灵专一,了无二念,待人处事要到不得不干才干,这就差不多了。
人不走路时很容易做到的,但是要走路了却不留痕迹就很难了。我们只知道有了翅膀可以飞,却不知道没有翅膀其实也可以飞。我们只知道要用心智去获取知识,却不知道不用心智也可以获取知识的。
关照那个虚空的境界,静寂心室就会发出纯白的光。吉祥的光,只会停留在虚寂空明的心。如果心境不能如此,那就是心不在焉的装逼,杂念太重。
如果可以放下眼耳口鼻的触感,直接用气,用虚寂空明的心境去感知世界,放下一切外在的欲望和心机,这样澄明清澈,无为而为,连鬼神都要依附了,更何况是人呢?
无为才是正经事,这样万事万物都可以感化了。
这是禹、舜处事的关键,也是伏羲、几蘧坚守的行为准则,更何况普通人了呢?

听起来挺玄的,对吧?
那就慢慢一起修炼吧~~
-
memory蔡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0-03 15:50:33
-
目标90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30 12:27:09
-
Letting g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28 17: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