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与牛顿力学定律
万有引力定律: 任意两个质点有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大小与它们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组成和其间介质种类无关。

万有引力定律
以上定律的易学语言描述,在《恒.彖传》中得以呈现:【日月得天而能久照,四时变化而能久成,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观其所恒,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
惯性定律,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震为运动,艮为静止,上艮下震,互坤平均,故《颐》卦可描述牛顿第一定律。初九“灵龟”,养心守志,千岁而存,正见静止之象。六四“虎视眈眈,其欲逐逐”,正见运动之象。颐卦饮食之象,饮食言语皆日用常道,此见惯性之象。六四之“虎”动而逐初九之“灵龟”,外力打破原有平衡,物质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艾萨克.牛顿
按卦象,震为力(F),乾为质量(m),桡万物者莫疾乎风,故巽为加速度(a)。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作用力成正比,《说卦传》描述为“雷风相薄”;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后天八卦图中乾居西北之位,巽居东南之方,天门地户呈一条直线的两个端点,反比之象由此见之,《淮南子》描述为“天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南,故水潦尘埃归焉”。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因震巽五行皆木,居东南阳气生长之方位也。牛顿第二定律表达式:F=ma,转化为卦象:震=乾×巽。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按先天八卦图,即《说卦传》中“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薄,水火不相射”,两两错卦直线相连即为象数依据,《系辞传》“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两两矢量相加合为【O】,太极之象,若“一阴一阳之謂道”,见阴阳互根之义理。

太极图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