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镇酸梅汤,一杯敬太阳‖吃货志

近来天气实在热得离谱,蝉在房檐上没完没了的干嚎,嚎得食录氏连肝了两海碗酸梅汤才消火。 说到酸梅汤(谁说到酸梅汤了你话题转得不要太强硬好伐!食录氏:pia飞!)实在是炎炎夏日里的一股清流,清凉酸甜,遮住了溽暑天气所有的黏腻潮湿。不过,如果认为酸梅汤是近代人发明的玩意儿,可就大错特错了。 早在宋代就有了关于酸梅汤的记载。宋代孟元老所著《东京梦华录》中写道:

这个梅汁,应当就是酸梅汤的原型,可见在宋代时,酸梅汤是作为下酒菜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的。 除作为下酒菜以外,酸梅汤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据宋代吴自牧在《梦梁录》中的描述,当时的茶馆会售卖“缩脾饮”,而“缩脾饮”正是用乌梅、砂仁制成,据《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所说,“缩脾饮”具有解伏热,除烦渴,消暑毒,止吐利的作用。具体食用方法是将乌梅、砂仁等煎汤代茶,也就是作为茶来喝,这也是“缩脾饮”,也就是酸梅汤会在茶馆里贩卖的原因。 正因酸梅汤如此“万能”,所以在各种各样的小说和电视剧里,我们常常能见到酸梅汤的身影,最著名的是在《红楼梦》中。《红楼梦》第三十四回,宝玉因金钏儿和琪官的事东窗事发而挨了一顿板子,养伤之时“只嚷干渴,要吃酸梅汤”,而且非吃不可,还是袭人“劝了半天才没吃”,可见酸梅汤的魅力。

甚至,不止是书中的王孙公子,就连盖章狂魔乾隆也对酸梅汤宠爱有加。 我们常常能在各种清宫剧里听到“满族是马背上的民族”这种描述。满洲人精于骑射,爱好狩猎,所以肉食永远不会在他们的餐桌上缺席。吃过肉以后,满人经常搭配用玉米面发酵而成的“酸汤子”,热肉酸汤,十分带劲。 然而玉米面的糖分非常高,试想一下,吃过油腻的肉以后,再搭配糖含量极高的酸汤子,这简直是减肥界的死亡操作啊!这能不胖就有鬼了!于是,几百年前的满洲人终于也不得不面对这一历史性地难题——发胖。

乾隆对此很不满意,啊,朕这么风雅滴人,胖成这个球样,以后画师给朕画像,那一张纸还能画得下吗?!朕可是要流芳百世的人!你们这不是黑我吗!于是下令要调整饮食。
皇帝张张嘴,大臣跑断腿。负责这一块的御茶坊为此可想破了脑袋,前赴后继地投进去多少人力物力,只为了堵上皇帝那张刁钻又要命的嘴,终于调制出了一种能代替酸汤子的神奇饮品——酸梅汤。这种用乌梅、桂花、甘草、山楂和冰糖制成的饮品,既保留了酸汤子“酸”的特点,又不像酸汤子那样分量大、糖分高,因此一经面世就得到了皇室的一致好评。上到皇帝,下到妃嫔,纷纷为它转身。

而我们从后世的画像中也能看到,乾隆的身材还算比较清瘦(不要脑补滑玛,求求了)看来酸梅汤的效果还不错,总算没白费了御茶坊的一番折腾。 不过我们还是要友情提示一下,我们所说的酸梅汤是用乌梅等原材料熬制而成的,在冰糖的剂量上有一定配比,可不是市面上买的那些袋装速溶酸梅晶哈。食录氏为此特意买了一袋酸梅晶,速溶酸梅晶里每一百克含有1650卡路里,请谨慎食用_(:з)∠)_ 以及,脾胃不好和易腹泻的朋友不要过度饮用酸梅汤哦~
【知乎通道】维京传统视觉作坊 【微博通道】@维京姑凉_ 【微信通道】维京的传统视觉作坊

【B站通道】维京lo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