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心而论改变
在人生这条漫漫长路上,会经历许多东西,会遇到让自己铭记一生的人和事,同时也会因为经历而改变,有些经历也可以是毫无必要的。有的因改变而形成的习惯可以坚持一两天,有的则会持续下去,最终受益终身。
(一)高考失利后,学会了审视自己和目标
高考前的一切,在得知自己失利的那一刻,相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想再去回忆那些个刻苦铭心奋斗却又毫无成果的日子。沉寂在高考失利的河流中无法自拔的那段日子里,整日以泪洗面,内心无数次的责骂自己怎么那么没有用,连自己想读的大学都没考上。对外界也很抗拒,无论是家人还是朋友,当他们自动接近我的时候,全身都会自动的闪躲,不想说话,不想出去,不想和任何人一起,不想吃东西,更糟糕的是有过轻生的念头。
那段日子里家人和朋友也是为我操碎了心,每个人每天都变着样尝试着讨我开心,用自己的经历或者是运用一些伟人的成功经历来开导我,好让我快点从心底最悲伤的地方走出来。在他们的开导下,我渐渐的开始学会放宽心,给自己寻找着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也开始审视和直视自己高考失败的现实和寻找过错。
在审视目标的过程中,发现原来是我把自己逼进了死胡同了,也是我一直把自己关在胡同里不放自己出来。高考前我的目标一直都订的很高,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的自身条件能不能完成那个目标,只是想着把目标定了,有了行动就一定会实现。实则不然,行动有时很能够证明一个人的能力,但并不代表行动越强能力就越强,也不能代表有行动就一定有收获。
再来看看高考前的自己,那时候的自己总是会跟别人比。俗话说人比人比死人,特别是高考前的几次模拟考试,每一次考完试出成绩的时候都不去看,假装着不在乎,实际上很在乎,也不想让同学看到我低落的眼神,于是等他们下课去吃午饭的时候再去看,发现自己的成绩还是很差,排名也很差,发现以前比自己差的同学都比自己好很多了,自卑的心理就这样出现了,也就是在这样一次次的比较中,成绩也慢慢的下降,最后落得个高考失利。
(二)新的尝试,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
高考失利一个月后,在朋友和家人的支持下,尝试着去做以前最想做的事,但从未做过的事。
跆拳道,这三个字不知道为什么,从小就喜欢这三个字,觉得这三个字很霸气,看过《旋风少女》觉得会跆拳道的小哥哥和小姐姐都很帅很霸气,总是想象着自己有一天能独挡一面的打倒许多人。虽然喜欢归喜欢,但高考前自己一直被学业束缚着,没有学习的机会。高考后终于有充足的时间去学习,可以说是一种幸运。
报班后,当教练把道服放到手上的时候,真的是差点哭了,因为那是心仪很久却一直没有机会得到的道服。教练很耐心,从道服的方法到系带的流程都一一细心教导,穿好道服站在镜子面前上下打量自己,心里满心欢喜,自己终于可以穿上梦寐以求的道服了,那一刻说句自恋的话就是觉得自己是最帅的。
一系列的准备下来,第一节课上课的时间也不迟不缓的到来了。说真的,第一节课真的上的想哭,真的体会到万事开头难的道理。在前半段的热身中觉得没有压力,但后半段的热身压力巨大。后半段的内容以拉腿部韧带为主,而我从未压过腿,更没有拉过韧带,所以在后半段的热身中做得很吃力,但也忍着疼痛坚持下去了。热身后,开始学手部出拳的动作,这个还是完全没有问题的,有问题的还是腿。由于韧带没有拉开,第一节课练踢腿的时候教练说了无数次腿抬高点。毫不夸张的说,第一节课上完后,整个腿部都是颤抖的并伴随疼痛。随着课程的展开,我也渐渐适应了训练的强度同时也掌握了一些技巧。从刚刚开始训练时的怕累怕疼,变得不怕疼不怕累,从刚训练时气喘吁吁到淡定平和汗任流。
不知不觉一个月过去了,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可以考带了,说真的当教练通知我可以考带的时候,是很激动的,这是第一次为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东西考试,也是第一次考带。考带的时间就是一分钟,包括太极一章、前劈、前踢、侧踢、踢板,虽然看着这些名词似乎觉得简单,但平时的训练却辛苦,所谓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就是如此吧。一个一个姿势,每一个动作尽全力的做到到位,在短短的一分中的时间里通过了考试。可以说,这次考带成功,是一个里程碑,因为终于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的事了.。
(三)大学新生活 推荐自己&性格改变
随着假期尾声的到来,大学生活也徐徐拉开帷幕。开学前期,在朋友的帮助下,在百度贴吧中找到了学校社团和组织的微信群,并申请加入。“当你加入了某个社群,那么就相当于你加入了一个微型的社会,必须要学会把自己用最好的方式推荐给别人。因为在社会中,没有人会在不认识你的情况下主动找你,所以必须要先自己推荐自己。”这是在等申请添加是否成功时,刷微博看到的,觉得很有道理,便记下来了。
一个两个社群的添加,随着添加的社群越来越多,越来越多不认识自己的人,因为在群里有共同的话题,向自己发送了添加好友申请,其中有师兄师姐,也有同届的。大概也是因为这样,一开学就见到了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虽然素未相识,但因为未见面前的微信聊天,即使是第一次见面也能聊翻天。
正式开学的前一天晚上,躺在寝室的床上,思考着自己的性格在以后是该选择沉默安静,还是选择勇敢活跃,在经历一番挣扎后,选择了后者。不用说前者是中学时期自己的性格,因为自身觉得大学本就是一个新的起点,为何不在新的起点做一个全新的自己,过全新的生活,做自己想做的事,不拘不束。那晚以后,性格真的变得开朗活跃,在班级里或是集队的时候,都有过大胆发言的经历,有几次的课堂气氛都是自己带活跃的,同宿舍的舍友问我为什么那么大胆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敢干,什么都说,无论什么时候都从容不迫,面对舍友问的问题用一句要学会改变自己简单的回答了她们。
总结
从高考失利的悲伤,到大学的从容不迫,每一步的改变都是需要跨越很大的心理门槛的,一路走来以前的自己变成现在的自己,真的很不容易。记得开学前看过的一部印度电影《苏丹》,大概内容是描述苏丹从一介平民到一届拳王的坎坷经历,里面有一句金典的台词,或许我会铭记一辈子——其实在这个世界你根本没有敌人也没有对手,唯一的敌人和对手就是自己,能打败你的也只有自己,自己不认输谁都不能打败你。在新的生活圈中,要学会改变,渐渐的告别旧的生活圈,遇见全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