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玉炜讲诗歌与城市 第五期 在沙漠干这种事,记住多喝水
喜欢的话,欢迎分享哦,让更多人了解这座城。
主讲人:马玉炜老师
段时间,我去了一趟甘肃敦煌。出发前两天还有点好奇,哇,沙漠,后来真的是腻了,怎么还是沙漠,几十公里的景色几乎一模一样,嗓子疼得一塌糊涂,最后一天还遇上了沙尘暴,大西北展现出了自己真正的实力。
为什么能在这片土地上王之涣能写出“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翰能写出“醉卧沙场君莫笑 ,古来征战几人回”,王昌龄能写出“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边塞生活什么样?苦,太苦了,别说常年在那里当兵,我待几天都受不了。唐代有个诗人叫岑参,他是唐代在边塞生活时间最长的诗人,他在军队里待了六年,是很有发言权,他的那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我们并不陌生: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西北的妖风到底有多大,风一吹地上的草就全断了。农历八月份,那儿就下起了大雪。就像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的梨花都开放了。农历八月就下这么大的雪,你受不受得了? 雪花飘进帘帐,你穿多厚的皮草都不管用。将士们冷到弓箭根本拉不开,铠甲也穿不上。沙漠里到处都厚厚的冰,天上全是乌云。

西北雪景
但是在很多诗人的笔下,边塞环境并不那么艰苦。比如王维写大西北就变成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大唐帝国的边疆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尚武精神,唐军战无不胜,所向披靡,诗人们变得很兴奋,于是他们把残酷的战争、恶劣的西北变得浪漫了,战场上多了一种风流和潇洒。
我们来看看王翰的《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凉州就是现在的甘肃武威。说将士们葡萄美酒装在精美的夜光杯里面,开怀畅饮,这时候琵琶声响起,催促着。催什么呢?有些人解释说是催促他们上战场,其实不是,是催着将士们快喝快喝。
那为什么要在马上催呢?因为琵琶这种乐器是经常在马上演奏的,向前弹称“批”,向后挑叫“把”,合起来叫“批把”,后来取谐音,这种乐器就叫琵琶了。后面两句更有意思,好像一个人喝多了在大喊,醉就醉吧,就算是醉倒在战场上你们也别笑啊,因为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能活着回来呢?
这群人喝完酒是要去打仗的,可给人的感觉是在婚礼上一样的欢乐。这是一类边塞诗。

夜光杯:原来“夜光杯”真的是夜光杯
在唐诗里,还有这样一类边塞诗。陈陶的《陇西行》是这样写的: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唐代的将士们啊,扫除匈奴奋不顾身,可是五千精兵都死在了边疆。可怜无定河边的白骨,还是闺房里女人们的梦里人。妻子不们知道她们的丈夫已经死去,变成白骨,还在梦里日日思念。
这首诗读起来完全没有了之前的豪情壮志,诗人写战争的残酷,反思战争。
诗人是不是人格分裂啊?一边歌颂战争,一边又批评战争。
其实,这种对于战争的反思和他们一直以来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不矛盾,他们是在深刻地揭示战争的负面影响,让人们认识到战争的本质。这就是在同一个诗人笔下或同一时期的诗里,既反对战争,又呐喊爱国的原因。
这种思想高度,唐代以前没有出现,唐代以后没能达到。

十三将士归玉门:13个大汉将士衣衫褴褛、伤痕累累,却精神抖擞,目光坚毅,随时准备战斗。
而到了元代,汉族人基本没有权利守卫边疆,所以很少有好的边塞诗。当然,也有几位写过边塞诗,比如说耶律楚材,这个人跟随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写了一百多首关于西域的诗歌。
大家可能并不太了解这个人,但是看过金庸小说的人会熟悉一些,他的儿子叫耶律齐,娶了郭靖的大女儿郭芙,也就是说这个耶律楚材和郭靖是亲家。

耶律楚材:提出以儒家治国之道,为蒙古帝国的发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还有一位金庸笔下的人物也写了不少边塞诗,著名的全真七子之一,丘处机。这个人物在历史上真的有,是一个很有修为的道士,当时已经七十多岁,成吉思汗听说他的名声以后,请他见面。丘处机那么大年纪了,还走了两年,在今天的阿富汗地区,终于见到了成吉思汗。他劝成吉思汗想要长寿就得减少屠杀,清心寡欲,成吉思汗听进去了,这就是著名的一言止杀的故事,靠一句话拯救了很多百姓。
丘处机是不是武功高强,我不知道,但是他的文学造诣也很高的。他这一路上看到无数奇特的风光,写了六百多首诗词,写阿勒泰山、额尔齐斯河、博格达峰等等,不少地方是第一次出现在诗词作品里。

丘处机:任全真道第五任掌教,使全真道乃至整个道教的发展都进入了兴盛时期。
我们去看看唐朝诗人们的履历,你会发现实在是太多人去过长安了,在他们心里,都有着一种很深的长安情结。打个比方,有那么多人去北京当北漂,
边塞诗有新的发展是到了清朝,为什么呢?因为清代非常重视西北地区的稳定,清军多次出兵西域,阻止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所以,清代描绘西域的边塞诗就近两千首。比如纪晓岚,他曾经被贬乌鲁木齐两年时间,写了很多诗歌。他是这样写向日葵的:
此间颇去长安远,珍重时看向日心。
在这首诗里,葵花代表边疆的各族儿女,他们的心是向着祖国的,就像葵花永远向着太阳开放。
后来还有很多官员到过新疆,比如林则徐、比如左宗棠。林则徐因为虎门销烟被贬到新疆以后,修了很多水利工程;左宗棠在新疆赶跑侵略者以后,大力发展养蚕、纺织技术。当地的老百姓对这两个人是非常感激的。鸦片战争里的英雄、林则徐的好哥们儿邓廷桢就写过这么两句诗:
千骑桃花万行柳,春风吹过玉门关。
当清朝的将士走在大西北的土地上的时候,再也不是王之涣看到的“一片孤城万仞山”“春风不度玉门关”了。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新疆桃红柳绿,将士们都很高兴,春风早就吹来了玉门关。
边塞诗是西北的风情画,是西北的发展史,是西北人的骄傲,是西北最雄壮的歌,它将会和狂风一起,在沙漠的最深处继续唱下去。长期生活在东南地区的人啊,一定要去大西北感受一下,记得,多涂防晒霜,还有,真的多喝水。
一首诗,认识一座城
扬州 · 苏杭 · 西安 · 南京
四川 · 两湖 · 岭南 · 西北
主讲人:马玉炜
想成为中国最会讲书的青年语文老师。曾在中学教书,后来脱离体制,打算以另一种方式让中学生爱上语文,拒绝应试教育的固定思维,帮助孩子们提高修养,培养独立人格
一路走来,获得 2012年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特等奖;首届全国“寸草报春晖”电视演讲比赛二等奖;苏州市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一等奖,获得樊登读书会“我是讲书人” 全国比赛三强。
喜欢读书讲书,创办青少年阅读品牌“小马扎阅读”,意即搬起小马扎,一起来阅读。致力于把文学变得更好玩、把知识变得更有趣,使青少年在学校以外,体验到语文真实的吸引力。现已推出产品《诗里遇见你的城》(共八期)和《影视中的名著》两大系列视频,《哈利波特》、《小王子》、《边城》等文学名著讲解视频正筹划推出中。
个人公众号“马语微文”,写世间百态背后的文学点滴,写自己在行走途中的所见所闻。散文集《一别之后》筹备出版。
小马扎阅读
我们是一个致力于把文学变得更好玩、把知识变得更有趣的文化品牌,
目标是使青少年在学校以外,体验到语文真实的吸引力。
“小马扎阅读”意即搬起小马扎,一起来阅读,
就好像小时候大家搬起小马扎坐在大人旁边听故事一样。
-
21世纪不适应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9-30 12:0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