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日三省吾身:干嘛做这行?干嘛不改行?改行做什么?
身为职场中人,谁又没有过几百个觉得自己入错行的时刻呢?——
早上灌咖啡才能醒,晚上灌酒才能睡的时候;
被甲方在 QQ 上用最粗黑体最大字号怼得哑口无言的时候;
凌晨两点收到老板一条一千字的微信催问项目进度的时候;
你问我答全是套路的餐桌上努力维持嘴角上扬的时候。
谁又不是每日三省吾身呢:干嘛做这行?干嘛不改行?改行做什么?
《急诊室伤痕女神》里说,一个人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命中注定成为什么样的人,然后做出了人生唯一能做的一次选择,有了职业。进入职业以后,一切就都没得选了。
每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有着稀少但足够耀眼的高光时刻,但在这背后,是黑夜一样漫长的琐碎、嘈杂、疲倦,和,无意义感。
如何才能从自己的职业中找到足够的意义,让我们不至于被工作这件事吞掉呢?下面这五位是豆瓣阅读最受欢迎的五部「职场女性」作品中的女主角,她们都是女超人,虽然从事着不同行业,但是都同样热爱冲锋陷阵,就好像她们从来没有胆怯过,从来没有过片刻的职业彷徨。
所以很想问问她们,你当初为什么做这行?你为什么现在还没改行?
01
《急诊室伤痕女神》

姓名:冯遥
职业:急诊科医生
年龄:27 岁
职业感言:我希望记得病历上每个人的名字。
冯遥本来是要当芭蕾舞演员的,从小学舞蹈,有着很好的身材比例和肢体能力。当人民警察的爸爸在一次执行任务时被罪犯用大卡车撞死,之后每次老师夸奖她的肢体时,她都想到葬礼上爸爸被撞得凹陷下去的胸膛。她不再能欣赏身体的美,只想面对肉体的真相。
之所以能在急诊室坚持下来,并不完全是因为爸爸的去世让她有了治病救人的雄心,某种程度上其实是因为没日没夜的工作让她可以不必去面对爸爸去世后这么多年的无法自处。她身边的同行都一个一个辞职了,不仅因为累,更因为再累也得不到病人家属的认可和社会舆论的认同。她的前男友,曾经最被看好的医学才子,转行当了律师,专门打医患纠纷的案子,替病人告医生。但她还是坚持着,一天 20 小时,一周 7 天,一年 52 周。她的外号是「罗刹」,佛教里食人肉的恶魔,生动描述了她蓬头垢面,眼神又稳又狠的工作状态,她的白大褂上总是沾着病人的血渍。她抢救过的病历越摞越高,她把它们分成「出院的病历本」和「死亡的病历本」,前者比后者高了一点点。她记得病历上所有病人的名字。
02
《空港:云霄路上》

姓名:王泳
职业:航空公司文员
年龄:24 岁
职业感言:对我来说,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
王泳本来的职业理想是做一名报社的新闻工作者,之所以进入航空公司,是因为传统媒体大都命悬一线,不再招收应届毕业生,传统意义上的「新闻」和「记者」也已经名存实亡。她入职的航空公司有名气,虽然入职培训要从值机做起,但王泳觉得总有一天自己可以进入航空公司的公关部做宣传工作,一样可以实现职业初心。
这个想法确实太天真了。值机一做就是两年,每次遇上飞机延误,都要硬着头皮应对乘客的怒吼谩骂,逢年过节加班,资历低的职场新人肯定是首选。终于熬完两年的初级岗,眼看有望进入公关部,却糟前男友横刀阻拦。因为他已经靠攀附公司老总千金顺利入职公关部,如果前女友也在同组无疑是巨大隐患。
所以王泳到了运行控制中心上班,这里的主要业务是航班申请和航务协议管理。人们对航空职业的想象都来自机长和空姐的光鲜,但这里离所谓光鲜最远。工作是事无巨细的申请、报批和乏味的邮件往来。勤恳的工作让她有机会代表航空公司参与了一次北非撤侨任务,她终于像一名真正的记者一样来到了第一线,经历了战乱,协助华侨在重重危险中撤离,实现了自己一份小小的价值。看着突尼斯海滩上的银河,她觉得,自己工作在一个最好的时代。
03
《新闻将在秋日死去》

姓名:杨姝
职业:报社副主编,即将升副处
年龄:28 岁
职业感言:情商克服困境,智商解决问题。无非如此。
杨姝从小就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理智聪明又肯努力,善于利用规则,学业和职业路线也是优等生模板,一路跳级,上名校,读中文系,进入当地最大的报社,然后继续一路升职加薪。她马上会成为社里 28 岁的副处,史无前例。
因为从小就在别人画好的格子里长大,她很少会觉得迷茫,也不怎么思考职业的意义,只管去做就行了。她在报社确实做得不错,业务能力强,人际关系硬,上级器重,下级也服,再加上做了社里领导、局级干部的小三,更是平步青云,早早地住上了大房子开起了豪车。她对自己的工作一百个满意。
她的职业危机,是从本来打算参评「中华新闻大奖」的「网瘾治疗」专题困难重重开始的。先是有群众来报社门前静坐反对这个专题。之后,她去网瘾治疗中心采访,有成群少年围追堵截,她侥幸脱逃。之后牵扯出来的事件越来越多,护城河浮尸案,偶遇的深夜被殴打的英俊少年,网瘾中心里她的局级男友正室夫人的照片……网瘾治疗中心的真面目越来越可疑,她曾经上上下下打点的人际关系网也漏洞百出,所有的线索都开始逼着她思考一件事:新闻不是我自愿选择的职业,我做新闻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什么都有了,我又究竟想要什么?
04
《女帅》

姓名:舒歆
职业:外资红酒企业品牌部高级经理
年龄:很年轻,具体不详
职业感言:不敢冒险的人生,才是最危险的人生。
舒歆找工作的时候只想找一份和酒有关的工作。因为她大学时的男朋友最后牵了别的姑娘的手,都跟酒有关。她的男朋友是大学校草,温柔多金,气质出众。而她只是平凡小女生一个,不断自我修炼,人变更美,成绩变更好,才终于追到了男朋友。但是最终,男朋友还是迎娶了当地酒业大亨的千金。舒歆觉得,这个结局其实早有伏笔,当时他们一起看尔东升的《门徒》的时候,里面有一只 82 年的 Petrus,男朋友兴奋不已,不住称赞「好酒,好酒」,但她只听说过82年的拉菲。所以舒歆决心要做一份和酒有关的工作。
她做到了,不仅懂酒,衣食住行无杂牌,也在这家名为 ZERO 的外企里从零开始一步步进化成了品牌推广最专业职人,市场部总监最具实力的候选人之一。工作上的突发情况都难不倒她,比如品牌推广全面上市前一天,代言人出轨新闻爆出什么的。困住她的是她和老板之间的情事纠缠。在差点被老板拖进一场阴谋之前,她成功脱身。她终于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再次陷入一场无果的恋情,就像当年爱慕多金的男朋友一样。她渴望他们背后那个飘着酒香的镶着金边的世界,喜欢看他们在名流之间迎来送往,在最高点笑傲江湖。
这是她一个平凡女孩的欲望,她正视自己的欲望,她不羞愧,她愿意为此冒险。
05
《金融街没有爱情》

姓名:方含笑
职业:投行 MD
年龄:33 岁
职业感言:尝试把老板当成客户,寻找卖点,推销自己;好好经营,争取共赢。
方含笑这个人,闪闪烁烁真假难辨。很多人猜测,她喜欢这一行,可能是金融圈这个光怪陆离的舞台,让她可以尽情长袖善舞、八面玲珑。她不像华尔街出来的,像好莱坞出来的。她即便是打电话的时候,即便眼睛只是盯着电脑屏幕,也会按照通话对象的不同,有针对性地调整语调和表情,对北京人说京片子,对杭州人说杭普,伦敦腔纽约腔的英语也是容易。
她太油腔滑调,所以关于她的传闻都很难听。但她有时候又好像真的发自肺腑地对人好,自己掏钱给公司保洁阿姨的孩子出大学四年的学费,新招来的下属男朋友劈腿结婚,她浓妆艳抹地扮小三去人家婚礼上大闹一场。
她工作是真的拼命,生完孩子在床上躺了两个小时,直接开视频电话会。她说她这么拼命干这一行,是因为真的爱这份工作。有时候,这话会让你觉得油腻,是套路。但又有时候,你会觉得这是发自肺腑。尤其是当你身处她投资的科技公司的展示现场,看到全息投影,看到物像在空气中栩栩如生,看到人们和物像亲密无间的互动,你会想起她说的话——
「我很喜欢我的工作。有机会做一个科技金融从业者,看着科技让世界变得更好。我们的工作有很多迫不得已,有行业的无秩序,资本的盲目,监管的嬗变,信息的不对称。但我也从来没有忘记初衷。」
听上去,这也不全是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