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关的气象知识
1. JPCZ (日本海極地氣團輻合帶 Japan sea Polar air mass Convergence Zone)
形成原因: 西北季风被朝鲜半岛北部的长白山(海拔2700m)强制性的一分为二,再在日本海上相遇,因此形成了狭长的辐合带(大约1000km的长度)。
影响:在JPCZ这条狭长的辐合带上,容易生成像台风一样的气旋。随之,小低气压发生并且其中心会有积雨云发展,从而导致打雷或者冰雹之类的恶劣天气。JPCZ主要是对日本的日本海沿岸的下雪产生影响,有时候也会对太平洋沿岸造成影响。
2. 西高东低的冬季气压分布
西边的大陆上是由高气压覆盖,东边的海上是低气压覆盖。这种气压分布常出现在冬季。这中气压分布会导致日本海沿岸各地的降雪,太平洋沿岸则是持续的晴天。这种气压分布通常持续时间很长,有时候可长达到一周。
西边大陆的高气压形成是因为冬天的西伯利亚和中国大陆的放射冷却作用,导致了气温低。冷空气比较重,因此产生下降气流,从而生成高气压。
东边:由于北极的冷空气和赤道的温暖的空气在日本的东海面上相遇由此产生了低气压。

3. 東高西低的夏季气压分布
夏季常见的气压分布。日本的东海面的太平洋上由高气压覆盖,中国大陆由低气压覆盖。
4. 春一番
立春和春分之间,由于日本海的低气压的发展,由此带来的第一场很强(风速在8m/s以上)的南风。春一番会带来气温的上升,可能导致融雪洪水,雪崩,日本海沿岸地区的焚风现象。
5. 木枯らし1号 (こがらしいちごう)
在晚秋到初冬之间,由于西高东低的冬季气压分布造成的,风速在8m/s最先发生的很强的北风。木枯らし1号在关东地区发生的时间,从1992年开始到2001年大概都是在11月7日。
形成原因:从欧亚大陆向日本吹的冬季的季节风在横跨日本海时带着水分。这些带着水分的风在横跨日本列岛的中央山脉的时候,会造成日本海沿岸的降雨从而失去水分。跨过日本中央山脉后到达太平洋沿岸的空气变得干燥,这样吹过来风则变为寒冷的北风。
6. 南岸低気圧(なんがんていきあつ)
顾名思义,从日本列岛南海面开始发展并逐渐东移的低气压。经常出现在冬天到春天(每年1月到4月)之间。
影响:通常会导致日本列岛太平洋沿岸大雨或者大雪。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南部的大雪通常都是因为南岸低气压导致的。
7. 二つ玉低気圧

在日本海和日本南海上有2个低气压。经常发生在初冬或者冬末。全国各地下雨下雪,但是由于日本海的低气压的暖气的影响,气温上升,通常是下雨或者比较湿的雪。另外,由于大气不稳定,会有强风和激烈的雷雨发生。
8. 爆弾低気圧 bomb cyclone
短时间内快速发展的温带低气压,通常是指中心气压在24小时内下降24hpa的低气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