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的阅读思考
二战后,保罗·萨缪尔森将数学方法引入经济学,凯恩斯经济学引入边际效用递减等复杂数学模型,其前提都是基于理性人的假设。行为经济学是将心理学与社会学融入现代经济学,以有限理性、有限自我控制(懒惰)、有限利己主义(盲目从众)三种假设反对现代经济学对于理性人的假设。简单理解即是,消费者不会按照现有的复杂经济学理论做决策,而是偏向依靠直觉系统做出决策,消费者(普众)的劣根性使得经济学模型无法准确预测行为结果。
由于现代经济学的地位已经根深蒂固,而且经济学本来就是上层阶级用来掌控社会与大众的话语体系,所以反对现代经济学并不容易。行为经济学学者采用的方式是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出发,寻找尽可能多的反常现象,通过反常现象的积累最终影响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所以会发现,关于行为经济学的著作,要么是零散理论的大头论文,要么是零散案例的堆叠。所以,阅读行为经济学相关著作时应该做好发散思维的准备。
行为经济学的核心创始人物为丹尼尔·卡尼曼和阿莫斯·特沃斯基,两人合作提出了现有的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主要包括:价值函数(禀赋效应、损失厌恶)、前景理论、曝光效应和均值回归等,卡尼曼在特沃斯基死后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理查德·泰勒对于行为经济学的主要作用在于组建了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团队,并将行为经济学零散的理论应用到了现实经济、政治政策的指导中(助推:自由主义的温和专制主义方法论),使得行为经济学不仅停留在对凯恩斯经济学的反驳和批判的尴尬层面。之后,理查德·泰勒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尼克·维克尔森首先尝试整合了现有的行为经济学理论并完成行为经济学专著,迈出了行为经济学系统化、理论化的第一步尝试。
建立对行为经济学的系统认识,推荐阅读的顺序为:
1. 《“错误”的行为》(理查德·泰勒),了解行为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2. 《思考快与慢》(丹尼尔·卡尼曼),了解行为经济学的主要理论与经济模型;
3. 《助推》(理查德·泰勒),了解行为经济学理论在现实经济、政治中的应用;
4. 《行为经济学》(尼克·维克尔森),建立行为经济学的系统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