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6个月,记录我的书与变迁
3月份我开始了“以输出为目的的读书”,至今已经过去半年。
这期间有过奋发向上,有过激情,也有过倦怠和颓废,它们带给我获取知识的快乐,也有更多自知之后的悲伤,不过我想这是读书必须经历的过程。
这半年来我一共读工具书26本,共写书评17篇。书籍门类有阅读、思考、心理及其他。
我会先分门类分享我读过的书籍,并用一句话做总结,最后是读书半年下来的感受,以及愿望。
1.阅读类书籍
入门薄书。89个技巧,通俗、全面。
笔记法,容易上手。
思维导图,例子多,蠢蠢欲动。
速读法,分析得很透彻(这是对我有益的,其他还有很多方面)。
拆书法。
终极宝典。
2.思考类书籍
对下决策谨慎的人非常适合。
||| 公关鼻祖自传。
提快思考能力的一分钟A4纸笔记法。
批判性思维。
效率用脑=事半功倍。
||| 数字内容较多,不适合我。
||| 定律很多,所以有重复,所以讲得不是很透彻。
3.心理类书籍
经典!(心理+沟通法)
书中说的人格并非人格障碍,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心理问题,但那不是疾病。作者也指出了,只是看过的人可能不好接受吧(我想这是看过书后给分低的原因。)
书较厚,但无废话(无论是自己分手,还是经历过家长的分手)。
否定心理问题属于遗传基因论。从为何心理问题会出现家族世袭的角度剖析了原生家庭。
被人牵着鼻子走?习惯之后自己也成为伤害自己的同谋(我最‘有用’的书评——今天刚好达到50个)。
“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剖析7类家庭,挽回他们的孩子。
女人为何爱得如此卑微?
伤害自己,是在惧怕什么,或是在报复谁?
显然我不是为做父母而读,是为了了解孩子的心理而读的。书中内容深入浅出,大有裨益。章节排序上有些混乱的感觉,但我个人认为不至于这么低分。
4.其它工具书
写作入门薄书,且写作久了之后回翻也会产生新的收获。
写作书籍经典。民国腔调,内容很仔细,并且看下来非常有味道。
人人皆可看的民间方法集。从基础的兼职打工,到遇到挫折的心态,最后是点滴成功后不忘收获满足。
有技术、资本的人,通过获取看懂未来的思维,实现抓住赚钱的机遇。
作为一个看书低效的人,树立“以输出为目的的读书”这个目标之后,果然有所不同。
好在我会认真读书,思考文字下更深刻的意义,还好在写书评后留下了自己的读书印记,也坏在目前还处在书要通读的思想阶段,无法领会如何速读20%的精华部分,有点精疲力尽。不过我认为这是阅读量还没有累积到一定程度的原因,所以还需加油!
再者,并非所有书都尽是好书,或者全部适合自己,所以遇到让自己吃力的书的时候,我还是会很烦。不过《如何阅读一本书》中说如果不了解作者的寓意,就不要评价。我赞成,所以缘分没到的我就先放一旁,去看更多易懂并且有利于现在的我的书。
关于这个期间,我想说,因为心理书看得多了,会因为剖析自己的问题导致很难过,听来也像借口一样的致使我拒绝和抵抗看书,但时间稀释了突然迎面而来的悲伤,让我有些慢,却一步一步地了解自己,也就又想读书了。
嗯,愿望:明年3月,在总结下半年读书记录的时候,能够给全年的书籍来个排行榜!
哈哈,最后,我想说我看的书相比很多人都不多,写的书评相比很多人也不出色,但是相比去年的我,上个月的我,都有些些进步。对于这点,我很开心,也很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