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不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
父寻女的电影并不少见,但类型多为动作片或侧重悬疑部分,像连姆尼森的《飓风营救》,动作部分酣畅淋漓,故事也张弛有度,但对父女关系的描写却是寥寥几笔,颇有把父女离心归于家庭重组的意思,而父女关系的重建全仰赖于森叔的好身手。
但《网络迷踪》对父女关系的探讨并没有浅尝辄止,甚至故事的几重反转不过是为这部电影锦上添花。三口之家,女主人骤然离世,我丧妻,你失母,这是我们心里共同的伤疤,却也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触碰的隐痛。父亲不忍在女儿面前提及母亲,因为怕揭开她心中的伤口,所以母亲的离去成了房间里隐形的大象,压抑着,隐忍着,最后成为了父女之间无形的隔阂。
女警察说,你永远也不会了解你的孩子。正像女警不相信儿子靠谎话集资,Kim也不知道女儿轻松的笑脸可以在一秒之间变为落寞和孤单。他们误以为彼此都淡忘了那个他们最爱的人,他们都以为这份伤痛只有自己还在背,他们都示对方以云淡风轻,岁月静好,以此来遮掩尚在血流不止的伤口。但却忘记了,这伤痛是我们共同所有,只有彼此才明白这份痛的含义,这个世界上也只剩你可以分担这份痛。
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无声告白》,同样是一个伪装自己的女儿,同样是一个认为万事无碍的父母。直到最后被噩梦惊醒,父母才看到女儿那颗业已支离破碎的心。绝大多数代际关系的不幸是因为沟通理解不到位,而这其中尤为让人心痛的一种在于明明可以彼此理解,却没有人主动沟通。
我们总认为亲情是人世间最天经地义的感情,我们生来为人子女,父母也在我们出生的一刻自动成为父母。但正如德善爸爸所说“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我们今生都是第一次,没有什么手到擒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血缘是强制的,但感情是人为磨合铸就的。这段感情是好是歹,是铠甲是软肋,一言一行皆相关。
恰巧最近室友跟我讨论为什么我坚持不生孩子,我说一是自私,二是世界太糟糕。其实抛开这两点,我不想要孩子还有另一个原因,正是因为过于爱孩子。但我很笨拙,我并不能预测我的爱能否理性而节制地成为她/他恰到好处的铠甲。我丝毫不能想象如果她/他受到伤害,我会如何的痛苦;而且令人伤心的是,即使她/他不爱我,(孩子不爱父母的概率是很大的),我还是会绝望地爱着她/他,然后这爱里添了几许苦涩,我还不可以抱怨不公,也不可能因为自爱而停止。所以说到底,这太爱不过是我另一种情感上的自私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