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王小波看过的书|书单

在《思维的乐趣》中,王小波写道
“我有幸读到了我想看的书——这个书单很是庞杂,从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一直到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的地下小说。这最后一批书实在是很不堪的,但我总算把不堪的东西也看到了。当然,我最感谢的是那些写好书的人,比方说,萧伯纳、马克·吐温、卡尔维诺、杜拉斯等等,但对那些写了坏书的人也不怨恨。 ”
他没有留给我们确切地书单,但从小波的作品中,不难读到他对书的评价。本文选取几本小波曾提及的作品,组成书单一份,并附上小波的评价原文。

译者:王道乾 / 南山
“那一年我十五岁,就懂得了什么样的文字才能叫做好。 到了将近四十岁时,我读到了王道乾先生译的《情人》,又知道了小说可以达到什么样的文字境界。道乾先生曾是诗人,后来做了翻译家,文字功夫炉火纯青。他一生坎坷,晚年的译笔沉痛之极。”
——《我的师承》王小波
译者: 张佩芬
“瑞士作家迪伦马特(F.Durrenmatt)写完了他的书篇《法官和他的刽子手》之后,坦白说,这个长中篇耗去了他好几年的光阴,而且说,今后他不准备再这样写下去了。此后他写很多长篇,虽然都很好看,但不如《法官和他的刽子手》精粹。”
——《我对小说的看法》
译者: 张玉书
“有一个知识可能将来还有用处,就是把有趣的书换上无趣的皮。我不认为自己能够在一些宗教仪式中得到思想的乐趣,所以一直郁郁寡欢。像这样的故事有些作者也写到过,比方说,茨威格写过一部以此为题材的小说《象棋》,可称是现代经典,但我不认为他把这种痛苦描写得充分了。这种痛苦的顶点不是被拘押在旅馆里没有书看,没有合格的谈话伙伴,而是被放在外面,感到天地之间同样寂寞,面对和你一样痛苦的同伴。”
——《思维的乐趣》
“我说《万历十五年》是本好书,但又这样鸡蛋里挑骨头式的找它的毛病。这是因为此书不会因我的歪批而贬值,它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它是一面镜子,照见了我们的前辈——古时候的读书人,或者叫作儒生们──是怎样作人做事的。古往今来的读书人,从经典里学到了一些粗浅的原则,觉得自己懂了春秋大义,站出来管理国家,妄断天下的是非屈直,结果把一切都管得一团糟。大明帝国是他们交的学费,大清帝国又是他们交的学费。老百姓说:罐子里养王八,养也养不大。儒学的罐子里长不出现代国家来。万历十五年是今日之鉴,尤其是人文知识分子之鉴,我希望他们读过此书之后,收拾起胸中的狂妄之气,在书斋里发现粗浅原则的热情会有所降低,把这些原则套在国家头上的热情也会降低。少了一些造罐子的,大家的日子就会好过了。”
——《不新的<万历十五年>》
译者: 董秋斯
“我现在正在看《大卫·科波菲尔》,真是好书。我现在看得进这样的书了。他们对人们怀有多深的情感啊!现代作家们对别人永远不及对自己的八分之一关心。我因为这个恨他们。他们写自己的满腹委屈,写自己的无所事事,这怎么可以呢?人不能不爱别人啊。”
——《爱你就像爱生命》
译者:朱明
“我领着她钻进那个阴暗的书店。我看见“哈克贝利·芬”还在书架上,高兴极了,立刻把她抽下来给妖妖,说:“你看看这本书,担保你喜欢!”我其实就是为了这本书来的,可是为了收买她的兴致把它出卖了。我又在书架翻了一通,找着了一本卡达耶夫的《雾海孤帆》,马上就看入了迷。”
——《绿毛水怪》
译者:杨德友
“朋友寄来一本书,卡尔维诺的《未来千年备忘录》,我正在看着。这本书是他的讲演稿,还没来得及讲,稿也没写完,人就死了。这些讲演稿分别冠以如下题目:清逸、迅速、易见、确切和繁复。还有一篇“连贯”,没有动笔写;所以我整天在捉摸他到底会写些什么,什么叫做“连贯”。卡尔维诺指出,在未来的一千年里,文学会继续繁荣,而这六项文学遗产也会被发扬光大。我一直喜欢卡尔维诺,看了这本书,就更加喜欢他了。”
——《卡尔维诺与未来的一千年》


-
城北徐公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10 01:37:01
-
豆友216208494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7:20:18
-
豆友216208494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15 00:44:18
-
微时移、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2 00:51:47
-
Ech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2-15 19:41:03
-
风吹麦浪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10 14:20:54
-
豆瓣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01 11:18:00
-
王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3 23: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