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住民宿时遇见过哪些有趣的事?
查看话题 >与竹为邻,我在山间民宿的日子
长那么大了,还是最喜欢这句话:今朝风日好。世上这样的好风日,真是多多益善啊。

我们在山里的民宿住了一周。
这个藏在富阳竹山间的房子,是男朋友(人称“唐老师”)几年前参与改造的。它离开城市很远,方圆十里,点不到一杯奶茶,唯一的外卖是80起送的小炒菜。
而它又离自然很近,群山之间,门前屋后都是竹林潇潇。

在山上的几日,过得很简单。
我念书,唐老师办公,从清晨到日暮,简单而内心却意外地感到富足。让我想起了那句:今朝风日好。世上这样的好风日,真是多多益善啊。
01、竹林深处,一座小院

从杭州出发,大约一小时的车程,是富阳新登镇,经过镇子,沿着一条清冽的河流,往上游山区开去。
道路两侧的山色,渐渐开始清净起来,地势越来越高,山谷也开始收窄,两边梯田上的桃树林,也招摇相望了。桃树林的上方,更陡峭一些的山壁上,是大片大片茂密的竹子,汪洋恣肆的绿,长满了岭头。丰沛的河流,变成了溪流,地图导航坐标指到村名“竹窝里”。花迹桃夭,到了。
竹窝里,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自然村”。花迹的民宿小院,就坐落在一片竹林前面。

小院的掌柜,人称小贝。
两年前和朋友们一起到这一带的山谷中游玩,偶然的机会,发现了这个地方。第一眼的印象对于小贝来说极其深刻。

黄石墙围着的院子里,荒草丛生,一棵高大的桂花树,伫立在院子一角,繁茂、浓密。桂花树下的两栋房子,青砖斑驳的楼房和古早的戏台,掩映在一片深深的草丛之中……
这一见,便倾了心。


几经周折,他和朋友们一起将房子盘下。设计、改造,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终于拾掇出了这座干净、清爽的小院子。
院子中央是一个水池,共有12间客房,院子东侧的老戏台,做了餐厅。

我们住的房间,是二楼尽端的星空房。
老房子的房顶升高的时候,特意把山墙上部留空,做了一面大片的玻璃窗。整个房间宽敞、透亮。





我爱极了这种敞亮,早上能把我叫醒的不是梦想,而是穿过竹叶肆无忌惮洒到房间的朝霞晨光。真正的自然醒,就应该是这样,而不在床上赖到中午时分的那种。
房间后面是一大片竹林,屋前种有一棵桂树。听村里70多岁的老伯说,这桂树比他年龄还要大,究竟在这生长了多少年,村里人也都说不清。枝叶繁茂,一直往蔓延往窗台上探进来。

“窗前桂树婆娑,屋后竹林小山,可以说是’桂语山房‘工作室了。”唐老师喜欢打趣,却也形容得恰当。
听掌柜小贝说,九月下旬到十月份,桂花开放的时候,整个院子里溢满馥郁的香味。忍不住开始想象。
02、吃过简单的饭食,到山上散步去

民宿里的餐食,可丰可俭。
早餐,我喜欢朴素而简单。熬一锅白粥,一碟榨菜,几只水煮土鸡蛋,再蒸上一小屉的馒头,便是一顿丰富而饱足的早餐。
对于粥,我颇有好感的。木心先生曾在《少年朝食》里写道:“没有比粥更温柔的了。东坡、剑南皆嗜粥,念予毕生流离红尘,就找不到一个似粥温柔的人。”他是最懂得粥的人。

早餐后,在院子里闲坐。搬张椅子吹风,看山看水。或者,起身,去附近的山里散步。
这是一座藏在竹子窝里的小村庄。因为是在竹山脚下,村子周遭,是一种层层叠叠的绿,深,浅,嫩,苍,……满眼尽是道不尽的绿意。
想起朱天文在她的《荒人手记》里列举出的一串绿:“嘉陵水绿、嫩荷绿、纺织娘绿、水绿、绣球绿、螳螂绿、豌豆绿、青菜绿、巴黎绿、青梅绿、萤石绿、秧绿、莴苣绿、豆绿、琉璃绿、藻绿、麦浪绿、蛇胆绿、青豆绿、淡灰绿、浮萍绿、草绿、紫杉绿。”或许都能在这里找到对照的色卡吧。

村落的景观四时不同,三月的竹窝里是粉色的。山坡上有整片的桃林,春天满山桃花开,摘花酿酒,一壶桃花酿,令人神往。
我们确实是错过了它“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时候。八月底的竹窝里,桃树垂下碧绿狭长的叶片,就连桃子都早已经采摘完毕。然而,山林乡野从来不会让你失望。


郁绿的竹窝里,又迎来了石榴成熟时。硕大的果子,樱粉色,在枝头间招摇。
山中风物多,家家户户爱在门前栽种些常食的果树。桃李、杏子、杨梅、枳椇、石榴、榛子。一年四季总是不缺,果实成熟的时候。

我们沿着山溪,在山野里寻访两株合抱的杨梅树;为今年的石榴记录下它最动人的姿态;摘些胡桃,捡些板栗,琢磨着插花的事宜。
在村庄里,树木按时开花、结果,一切都遵循着最简单的自然法则,是无需催促的事情。大自然,是不会和你耍小心思。

“只有亲近土地,人才会真正感知到生命的丰富和细微。”
而不事农耕的我们,开始捡拾一些山里的落物,通过这样一件件小事,重新建立起和脚下这片土地的联系。


散步完毕,可以将捡到的果物摆在房间里的小桌上,山野便被引入了室内。
03、民宿的夜,有着丰富的安静
花迹桃夭的氛围是轻松的,就像是回家了一样。
平常的晚餐,是邻家大姐做的。她住在民宿隔壁,是个地道的半山人。每日的餐食搭配由她决定,而她的决定,由菜市场决定。

她会起早,到镇上赶早市,挑选些当日的新鲜时蔬,做当日的食材。地头刚摘下的丝瓜,后山新挖的春笋,绿意盈盈的丝瓜,经过简单的料理,做出的却是山野的风味,倒也十分得滋味。

餐厅由老戏台改建而成,餐厅朝西的视角,有一面大大的落地窗,正好可以看着夕阳是如何给晚霞镀上辉煌的色彩,天色如何从昏黄沉入晦暗。
就着夕阳吃一顿朴素而奢侈的晚饭。

从清晨到日暮,当夜色开始围拢而来,天色会呈现出某种深思性的蓝,晦暗中透着微光。我知道,那是山中的夜色来了。
我一直把这种充满了深思性的蓝,称之为一天中最性感的时候。

依着山谷而生的村落,如今修了马路,仍然保留着当时的地势。入夜之后,路灯亮起,一条薄薄的暖黄色的灯路,勾勒出山谷的形态,四周竹林掩映。散落在山坡上的几处民居,转身便成了地上的星光。
远离了光污染,没有车水马龙的喧嚣,它突然的沉默,让习惯了繁华的夜的我,生出一种短暂的恍惚之感。

村庄里的夜晚,宁静却不死寂。燥热散去,虫声四起。日与暮的交替,是由山野间此起彼伏的虫鸣完成的。
山里的虫子,一到了晚上,便开起了音乐会。那些微小的生命,在暗夜里争论不休,成了一首虫声协奏曲。

我搬了一张椅子,在阳台上静坐,试图去感受它的节奏和心跳。
在那个阒暗的夜色里,满天都是星辰,天空澄净无云,好像要准备迎接一个盛大的黎明。
04、山中的那些日子里,我只想成为自己

在山里的几日,大部分的时间,我都在房间里看书,而唐老师在一旁办公,各忙各的事,偶尔交谈几句。
乡村生活的精髓,从来不是奢华铺张。

我们吃简单的饭食,清晨在山野间散步,桂花树下读书。累了接山泉水,一起泡壶茶,或在阳台上转转,透过桂树,眺望远山。
晚上,静静地坐在晚风中,听虫鸣,听泉水,枕着清丽山河的梦入眠。简单而富足。

民宿是安静、没有攻击性的,它永远清远壮丽的天空,如同一个自古以来便是一个沉默的舞台,向每个投奔它而来的游人,演示着昼与夜,朝和暮。
村庄里四时有序,默默无声地安排着永远重复的节日,只有喧嚣繁忙的人世间,才如过眼烟云般转瞬即逝。

我们对于田园乡野、山川河流,总有一种特别的喜爱。
明人屠隆说:“尘嚣易生厌恶,既生厌恶,乃思逃于清虚。久寂易生凄凉,既生凄凉,必眷念旧日荣华光景。”山水和尘世,两侧都是搁不下的念想。

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间山中的小房子,在尘世和山水之间,提供一个平衡点。偶尔能退到山里,简简单单地住上几日。
当一个人放下自己,忘掉随身携带的标签、任务和种种执念的时候,他真得可以和天地万物达成了某种精神上的相通。

临走的前一天,落了雨。院子的池水一夜满涨。屋檐上,闪着亮光光,而远处的山上,雾气缭绕。
山中不知岁月长。窝在花迹桃夭里的一周,我过得轻松而愉快。
活到傍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