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格沃茨教我的事
哈利和马尔福的第一次见面是在对角巷买长袍,马尔福初次见到还不认识的哈利还是很有礼貌地首先打了招呼,但随即就开始不管不顾地说自己的事,并且态度十分傲慢,说着诸如让父亲给自己买一把飞天扫帚,认为海格只是霍格沃茨的仆人,滔滔不绝地发表应该只让纯种巫师入学的言论。这样的口吻因使哈利想起了达力而对马尔福丧失好感,同时还因自己听不懂魔法世界的名词而感到沮丧。 与此相反,哈利第一次见到韦斯莱一家,当双胞胎想去问哈利确认他的身份时,韦斯莱夫人却黑了脸并警告谁也不准去问,认为让失去双亲的孩子第一天想起过往经历是十分残酷的事。当罗恩第一次小心翼翼地询问自己是否能坐在这个车厢,可曾想过今后自己的成长相比同年龄段的孩子将经历如此多命运般的波澜壮阔。 此后直到成年的校园时光,总有旁观者发问,如果当初哈利选择的朋友是马尔福呢?但故事从开始早已决定,哈利从未感受过他人的关爱,韦斯莱一家是第一个给予他“家”的感受的家庭。人与人之间的友谊、与他人的相互交流,应该是努力尝试与理解对方;人们的相遇相识,倾听是比倾诉更为重要、也更难掌握的本领。马尔福第一次见面中心重点完全围绕着自己,对哈利的想法毫不在乎,从一开始的交流就是失败的,即便哈利接受马尔福后来的友情建议,在马尔福眼里哈利也不过是衬托自己的有名气的绿叶而已。罗恩和哈利的初次见面却完全建立在平等的交流与分享上,我们常常说这一幕像命运注定般,从此奠定了今后7年的非凡冒险,实际上能成为共同面对风风雨雨的一生挚友,靠的是这两个小孩初次相遇所展露出的真诚、热情与善良。
哈利二年级时最大的内心困境是自己该分到格兰芬多还是斯莱特林,先入为主的印象让哈利认为斯莱特林盛产邪恶巫师。这其实也是很多观众读者的首要印象,人们对斯莱特林最大的误解是邪恶巫师一定被分去斯莱特林,这是本末倒置的想法,并非坏巫师被分去斯莱特林,而是斯莱特林所看重的品质也正是邪恶反派所必需的能力——be great的野心。是的,成为反派就和正派主角一样,也非平庸常人所能比,斯莱特林所推崇的代表学生未必是一个好人,却一定是一个能力优秀的人。 分院帽建议哈利去斯莱特林,给出的理由是哈利有证明自己的渴望,斯莱特林会助他be great。great,多么重的词,和good就是天壤之别;爆裂鼓手中的极端老师就说过英语中再也没有比good job更毁人的词。成为the great one,就是不择手段直至到达巅峰目标至死方休的道路。但哈利当时并不意识到斯莱特林的这一特点,十分抗拒这个对立学院。持续了一整个二年级的内心挣扎,最后在邓布利多“是我们选择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教诲之下安定平息。 人无完人,人的思想是极为复杂、精细的东西,既有那些阴暗、负面的想法,也存在着那些光明的希望。经常能听到“做自己”这样的观点,但事实上人不存在着“自己”,人时刻处在复杂的变化之中,唯一能勾勒出我们本身的,是我们面对选择时做出的决定,才成就了我们。每个人起初都像是一粒种子,经过健全的成长发展过后长成同样繁茂的参天大树,结出不同的果实。四个学院所推崇的不同品质,也是希望培养学生发展的趋向,有的人认为做到顶尖成大事是成长最好的目标,而哈利选择成为面临严峻也始终保持勇敢无畏信念的格兰芬多。成就本来就应该有无数种不同的标准,最好的成长始终是成为我们想成为的人,而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选择权永远在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