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review#1邪不压正 ——少年成长的故事。
故事两条线,明线是李天然复仇,暗线是蓝青峰抗日。明暗线的交织是:一开始是暗线压着明线;后来是,当暗线死局的时候,明线将其带动、促成了。主题是成长,这个成长与爸爸们与女人们有关,与克服恐惧有关。同时,还讨论了文明、历史这两个话题。叙述语言毫不晦涩,有时(例如克服恐惧)甚至让我觉得解释得过多了一些。(跑酷好看得我都想上房了,但是确实感觉也有点多。)
时长2小时,前1小时之中明暗两条线交织在一起,互相推动,期间几个主题反复奏响,节奏紧凑,信息量大。后1小时,以蓝杀亨、禁足天然、自己被朱软禁作为分界,原本勾心斗角的势力平衡彻底被打破,基本都在讲复仇,讲李天然的成长。复仇前后用了一个小时,来让巧红引导李天然,从质疑不让他回家的人、鼓励报仇到直面恐惧,为李天然终于动手复仇做足了心理依据。虽然合理,但感觉这个过程太长(从时长的角度来看)了,就像是万事俱备了之后,等东风又等了十五年。(然而主观来说,因为巧红的人物魅力、天然的打斗好看,看她俩的戏的时候很享受。)
1、还等什么呢?——行动
抱着如此的抱怨,我又看了第三遍。然后想起了接头暗号:还等什么呢?这就是人生。忽然有点明白为何在事态已经严峻之时又经历了漫长的铺垫。对于李天然而言,他一直都在听爸爸们的话,等命令。当爸爸被囚禁的时候,他只能在钟楼里等,等所谓的时机成熟。在这个故事里面,可以看到如果没有巧红的的推动,李天然很可能就一直等下去了。这就像生活中,很多事情,想到了,但是觉得时机不成熟,天时地利人和一定要全了,才可以去做,但是往往就在等待中蹉跎了。这些所谓的时机所谓的天时地利人和,就是人生,或者说是自以为的画地为牢的人生。
小时候看过一句诗现在还记得,你跑起来了,就有风了。
而事实亦然,李天然自发的行动推动了事态的发展对朱潜龙的两次远程施压都不是爸爸们的指令,而是自发的行动。最后是被爱他的亨爸爸压了下去,被想利用他的蓝爸爸锁在了钟楼里。爸爸们用爱,用大局观封锁天然的行动。而巧红用语言、用行动来激励天然行动。
蓝爸爸一盘棋下了二十年,思前想后,权衡利弊。他为了国家,儿子牺牲了,15年的朋友也亲手牺牲了。他有势力,有思想,有能力,但是却连杀一个根本都一定要靠朱潜龙。最终只落得被砌墙被拔牙的下场。
又是靠李天然主动过来,才打开了局面,最终救成了张将军。
2、创伤应激障碍与寻求依赖——害怕与独立
影片中提到一个词,叫创伤应激障碍。是说受到过挫折之后,面对外来刺激,应有的反应受到创伤记忆的阻碍,完全无法做出正常反应的一种状态。惨痛的回忆凝结成害怕,害怕造成自己否定,于是寻求帮助。 期待他人帮自己解决,而自己,逃避。
听了天然的故事之后,巧红诘问,正面来的子弹都躲得开,跑起来了就躲不开了?
这话说的真直白啊!然后她还用空弹壳帮天然实战演习。真是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教学。(教练,我也想学躲子弹)巧红也和天然有着同样的心病,她对天然的话其实不少是说给自己的,所以才会经常说着说着就激动了就失态了。
像李天然一样,她的依赖,曾经也是爸爸,爸爸死后变成了丈夫。丈夫让她等,就像蓝爸爸让天然等。她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不让你回家。她被骗过,所以她明白,她提醒。
巧红放脚,还有在片中多次展示的我自己走,都很好地暗示了结局的只身复仇。隽永是,她说:我说过,我能找到你。(吐槽是:你上次找到他不是凤仪告诉你的么。)
李天然的行动前期受到爸爸们和自己恐惧的制约,后期受到巧红鼓励和帮助,可以说是全程都不够独立。在蓝的车上,如果不是巧红开车来接他,他其实是没有计划的。和根本的那次约战,如果不是巧红安排好,根本的援军从背后开枪的话,我认为李天然还是要倒。
浮士德的结尾是: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前进。
而本片是,在被引领前进之后,并不算成长的完成。面对广阔的天地,还要去自己走一条路出来。那才算完成。
我认为这是一种更进一步的独立态度。
就为了这个,我觉得满分。
3、成长过程中面对的诱惑
这一点我觉得影片是基本没什么探讨的,而是展示了一种很乐观的态度。天然面对凤仪金钱(买小岛)肉体双重诱惑的时候,从始至终是一点动摇都没有的。
虽然仅仅是一种展示,但是我依然觉得很好。因为市面上展示了太多类似消极的情绪“现在的年轻人都是如何如何不思进取”“现在年轻人都是如何如何被现实裹挟”的想法。那么多的讲年轻人面对钱、色的诱惑沉沦的故事。
所谓批判现实,应该是在大家没意识到的时候指出来,才叫批判。而如果当大家都知道世界上有被苍蝇污染过的西瓜的时候,再对爬苍蝇的西瓜大惊小怪就没什么意思了。这时候,需要的反而是,哇!这里还有一个清新完整未被沾染的瓜!而且好像还有不少。
惟其如此,才是比较完整平衡的看法吧。
4、文明和真相的背后
故事里,文明和真相的背后都是武力。
只有当违背文明的成本变得足够大的时候,才会遵守文明。比如坦克让驴。而不文明没成本的时候,亨爸爸也脱下了文明的衣服,成为了自己口中的猴子。比如人让车。
朱潜龙在给亨德勒摆的鸿门宴上,和凤仪互扇巴掌。其实这段还可以衔接上后文的朱潜龙威慑凤仪一起来看。在朱潜龙的武力威胁面前,文明而现代的唐凤仪只能腿软说实话。
为什么坦克要对护照礼貌,是因为护照背后的武力机关。为什么朱潜龙再怎么嚣张在比利时租界也要收敛三分。而历史的真相亦复如是。胜者书写,带着舆论做跟班。所以真的有可能,所谓的历史其实是个共同的幻觉。
如果不是亨德勒说出来,谁会知道,照片上跪的漫天遍野的人都是朱潜龙的手下。
5、细节——浴火、朱姓、巧红的儿子、凤仪的结局
李天然被火烧而不死,这不就是传说中的浴火重生。
潜龙背弃了师门,改姓了朱,认了明朝做爸爸。那朱元璋以及历代皇帝的别名又叫天子,是认了天做爸爸。这俩行为看起来有点像。其必也,正名乎。通过认爸爸来给自己正名。而实际呢,朱是认了日本做爸爸,天子是想要做天下人的爸爸。
巧红说她有两个儿子的时候,其实我是勾连了蓝青峰。而且期待巧红或者蓝青峰的故事会更加丰富一些。这里略有失望。
凤仪渴望和需要的是被爱,但是她中意的男人都无法给她。她有机会离开,但是离开肯定是一个人。而她所熟悉的北平,也要没了。所以她求死。这里感觉符合最后沦陷的气氛,但是这个人物结尾有点不合理,因为前文没有体现出她在国家层面上的爱恨,而且我总觉得这类内心空虚的交际花类型,一般都是要更强大一些。详情参见侦探马洛的某情人。如果是我的话,会给这个人物一个飞机上回望北平的瞬间。
6、序
十五年前的那场戏,朱和根本二人的对白精彩之极。几句话就展现出了朱的背叛(对师傅、对武术)、力量(根本说一起,朱说我先动手)、独立,让人觉得这个邪很有力。老师傅本来仗着自己有功夫,拒绝了朱的提议,结果一枪,也就死了。这一幕在后文又重现。让人觉得很现实,象征了在枪炮面前,功夫的无力。
7、关于台湾腔
其他人的配音都很棒,再配上用心的台词,意趣都好。
而台湾腔在一众有味道的配音中显得幼稚、突兀,但是我认为,李天然这个人物的声音就应该是幼稚、突兀的。因为他就是那个最幼稚的人,也是那个在现实主义环境里最具有传奇色彩的人。
总结一下,优点是:成长写得很好,不是简单的被引领就完事。爸爸们的勾心斗角在亨爸爸死之前都很有味道。对人物的心理依据讲得很充分。缺点是:太过直白,后半程心理依据做得有点太多。(不过我觉得这个是很小的瑕疵,相当于,老朋友很热情又很多解释地给你讲一件他身上发生的趣事和大量相关心理活动,又或者,他最近看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就催着你快去看呀快去看呀,很好看的。这多可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