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生活该有多么不易
阿咪、阿漫是我同学,都从事医疗卫生工作,阿咪在预防保健部门,是一名普通的办事员,有人说过,所谓办事员就是专门办事的,一年四季除了节假日可以休息外,每天都要接受上下班按指纹,有时会在突然下班之前的十分钟收到开会通知等等这样的指令。阿漫在医院临床一线,加班是工作的常态,她的工作状态和阿咪稍有不同,阿咪可以有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而阿漫没有,只能适当调休,还要做好备班的准备。有时深夜接到抢救病人的电话,要立刻赶到医院,不管你当时在做什么,都要放下,即便是你有很小的孩子,也不例外。
二孩政策放开之后,她们相约要生二胎,虽然都已经超过四十岁,还是决定试一下。她们俩第一个孩子都是女孩,按照传统的观念,再生一个男孩,就可以凑成一个好字。
结果,心想事成,两个人都实现了自己的愿望,相继生出自己的第二个孩子,并且都是男孩。
大孩子都已经读初中或高中,很多年没有再护理很小的孩子,突然有了一个小小的二宝,真是有点不适应,经过一段短暂时间的调整,学医的她们很快就适应了有小宝宝的生活,还好,有四个半月的产假和一年的哺乳假。
时间过的飞快,转眼之间,孩子一岁,所有的假期都要结束,孩子还小,工作又忙,组织的照顾也只能到此为止。一边工作一边想着幼小的孩子,是每个妈妈最闹心的事情,更何况还有一个正处于青春期叛逆的大孩子。
阿咪的单位离家很远,每天路上开车的时间需要一个多小时,单位要按指纹,不允许迟到早退,请假会扣工资,大孩子读高中,中午做一顿饭给孩子吃,是她的想法,可是这样的折腾,换了谁都来不了。阿咪的婆婆已经七十多岁了,身体不好,二宝的调皮让老人家招架不住,阿咪产假期间有着婆婆的帮衬感觉还轻松一些,现在二宝长大了,婆婆已经累的精疲力尽。
每次我们打电话相问彼此的近况,她都会在电话里向我诉苦,也许我可以帮她排挤一点,抑或说出了自己会好受一些。我只是一直在听她说她的日子,工作很烦,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话又说回来了,没有这份工作可能连家都糊不了口了。大女儿成绩下降了很多,因为二宝夜里闹的哭起来,影响了大宝的睡眠,无奈在学校院子里租了单身公寓,让大女儿到学校住。
如此这般的一大堆生活的混沌,但是看到二宝可爱的眼神和肉肉的小手时,所有的不快都会在瞬间烟消云散,满嘴的快活溢于言表。
阿漫在血液透析室上班,周末基本没有双休,早班是从六点开始,夏天还可以早起,冬天只能靠意志。寒冬腊月,天寒地冻,也无法阻止阿漫的脚步,即便孩子哭的稀里哗啦,也要坚定地离开,有时只好把孩子送进奶奶的被窝。她说不知道是怎么熬过这些日子的,孩子哭,她也哭,根本顾不上读高中的女儿了,好在女儿自理能力很不错,要不然,她真要急得去跳井了,可是在这个城市里着实找不到可以跳的井。
阿漫的二宝比阿咪家大一些,马上要进幼稚园,阿漫的房子不在学区内,并且刚刚搬到现在的房子不久,手里也没有多余的积蓄。眼看二宝快三岁了,必须得买。阿漫夫妻俩到处不停地找,终于在中介朋友的帮助下选到了一套二手老旧小区的房子,好在就在学校对面,幼稚园和小学都可以就读。夫妻俩高兴地邀请我去看看他们那个夏天可以在晒台上喝啤酒吃锅盔的房子。
再过两年,阿咪的二宝也该入幼儿园了。政策放开之前,阿咪就住在一所较好的学区内,因为老公兼职的生意没做好,赔了一些钱,女儿又读初中,于是,他们卖掉了这所学区房,在女儿学校附近买了一个高层。没想到国家允许生二胎了,而且这么快的真生了出来,夫妻俩急的不行,天天看,天天想,这不,刚开了一家学区内的楼盘,他们早早报名、验资、摇号,可惜是白忙,没摇上,只能再等再看再找了。
放在几年前,我们几家还可以经常聚聚,吃顿饭,聊聊天,特别是国庆这样的假期,我们还会相约带着孩子出去走走。如今,大家各自忙着,照顾自己的大宝、二宝,哪还有时间和精力,特别是面对孩子读书和成长,我们都已经精疲力尽,极度的焦虑和疲惫不堪,生活的乐趣和意义早已不是当初那般的美好和快乐,唯一能做的就是不断地给自己打气加油,不断的劝慰和安抚几近失意的心扉,还好,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