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游记
西溪游记 西溪者,处灵隐北高峰下,法华寺前数百十步者,戊戌秋,日过亭午,余再至西溪,由高庄入,其地皆村落田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 道旁多柿,竹,桂,柳,芦,桑,时过秋分,桂花飘香醉人,天蓝如碧,柿红如火,高挂树杪,累累可爱。 游人或翘首焉,或指焉,或折竹木以敲之,甚者攀而援之也。 余独爱其累累,触目可爱矣,何必入腹耶? 乃哂之不顾,径直步焉,野竹皆植水边,共芦花与秋水交映,偶飞一鹜,倏而不见。 又多野藕满塘,亭亭如盖,惜花时已过,莲蓬亦无得见也。 其路斜径处,直入幽邃,有快雪堂,拥书楼者,明清时诸生耕读隐于此者也,快雪堂者,因藏《快雪时晴帖》名焉。 皆村舍,非华屋之构也,望之如茅蓬。 皆从原路反,复遵主道,入深处,斜枝杂草满路,水道曲至,或有梁可渡,有游船自远来,摇橹汩汩,渐为雪芦所掩,唯夕阳远山斜映矣。 如是之景皆类者,盖水道纵横所致也,然各各成致,掩映亭,桥,廊,榭,皆有其趣。 余欲访秋雪庵,索图寻焉,久之不可得,后询诸人,乃知因处芦花深处,需买舟摇橹入,时亦渐至黄昏,故抱憾也。 乃访曲水,茭芦庵,此二处盖十年前,余夜栖处也。 时余与海云师兄约以听大雄师讲法焉,余乃折回,沿泊庵,西溪草堂,时已薄暮,至焉门已闭矣。 然芭蕉,修竹依稀,寺前流水小桥如昨,而云兄已剃发矣。想当时芦花,掩映明月如雪,梵呗钟罄,至夜不绝,徘徊良久,乃去。 至出西溪,已月朗星稀矣。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