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孟京辉导演话剧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不知道一开头情绪表达的小短片有什么特殊的含义,主人公她一直是默默得暗恋,直到死去的最后一刻,她也习惯了等待,她在痛苦w先生从未认出过她嘛,也许是这样吧。但一个内心如此激烈得痛苦的人,表面却总是一潭死水嘛,我更觉得陌生女人的悲伤是细碎的累积的缓慢的,像一个久留的病根,不断得给你施加愈演愈烈的痛苦,你都濒死了却也没想过根除它。整个剧场都很安静,只剩主人公鞋子走在舞台上的声音,一段德语的独白出来,拉住我们的注意。在主人公唱着从全班倒数变成第一名,还学会了弹钢琴这一段,明明弹的是吉他呢,以个人愚见如果能换成弹钢琴就更好了。还有唱8岁父亲牵来了一匹小红马(说好的13岁前的事都忘记了呢)这段,我的理解是小红马就象征作家,小红马奔跑颠簸,作家生性多情热爱自由,女该害怕却希望它将自己带到树林深处,主角不断失落却总盼着作家的召唤。这是一部90年代的作品改编的,能看出来孟导想把它改成一部现代话剧,不论是主人公的台词,还是舞台场景的布置,都是现代的气息。但是突如其来的电音真的有吓到我,情境带入再也实现不了了,真心对这个电音bgm欣赏不来,感觉整个剧顿时降了个level,特别是主人公第一次和暗恋对象共度夜晚以及怀孕期间那两段电音,特别出戏只想捂住耳朵。演员很厉害,长达两个小时的独角戏,她的音色真的很好,舞台把控力很强,最后的画面定格很有震撼力,凌乱的床,寄托情感的吉他,小山般的枕头,还在流淌的红酒,洒落的生菜叶,失去活力的陌生女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也没能达成自己的心愿。那是陌生女人的一生,我们没有资格评判对错,至少对陌生女人来说她不后悔,她的人生正是因为作家才有了记忆不是嘛。现实中远离这样的陌生女人吧,爱情是生命的唯一大概就是悲剧的起点,特别是当你的眼光还不怎么样时。下次想试试民国时期的那些话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