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年的好奇与生活的意义
小时候充满好奇,提出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
渐渐长大,变得不再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将自己或别人提出的许多问题置之不理。
为什么我们多数人不再想知道问题的答案,而是选择“随它去吧”?
因为我们“不想”。
不想知道就是不想知道嘛,我们对那个东西没兴趣,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对我们无所谓!
我们多数人都对房、车、家人、职位、“下一顿吃什么”……这些问题感兴趣。除此以外能让我们感兴趣的就是不同门类、杂七杂八的东西了:有人追星,有人追剧,有人追LOL 的战队,有人写小说,有人还在渴望着着恋爱,,有人就已经在考虑结婚养娃买房买车了,有人关注赚钱门道或如何上位,有人还在关注着国计民生和天下太平……
看吧,我们处在的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我们要在其中找寻意义?简单得很!世界上本没有意义,自己或别人觉得一件东西或一件事儿有意义了,那它自然就是一件有意义的东西,一件有意义的事儿。(Ps :这里的“意义”,按不同人的理解,可以是价值,可以是乐趣,也可以是一种向往)
原来只想知道各种怪问题的答案,现在只想赚钱养家享乐乃至报效祖国——这样看来好像人是随着长大而失却了好奇。
但也不能一概而论了,总有人为着寻找有趣问题的答案而活,尽管周围人并不觉得那有趣。后者甚至会觉得前者是个神经病!毕竟前者并不去想正常人——或者大多数人在想的面子房子车子妹子票子~著名的物理学家费曼可以作为前者的一个例子。
碎碎念到此,以后写东西最好要先列提纲。直接上结论吧!(笑)
1、童年时因为幼稚,因为无知,或者说因为尚未社会化,但又特别专注充满活力,所以,是好奇宝宝。
2、长大些,知道更多,关注的东西不再是琐屑的奇怪的问题,而是自己的兴趣。人与人之间兴趣各异。
3、成人生活,部分人没有,或坚持不了自己的兴趣,所以只能在社会价值趋向下追求面子房子车子妹子票子等。虽然他们一直lonely,但至少不会alone了。
4、上一条里的部分人在追求,但是现实毕竟是现实,不会让每个人都月薪上万,帅气迷人,八面玲珑。于是他们变得丧;或者得了鸡汤依赖症,幻想着成为“成功人士”;或者变得“佛系”,不悲不喜……
5、青年人在现实中碰壁,不高兴是自然的,持续长久的不高兴让他们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思考人生的意义,还有人已经开始憎恶社会。当然有好多人思考不出什么,毕竟他们连概念都分不清。思考人生意义并不能让他们得到什么,所以,他们投身于日常劳动中去,平常地高兴,平常地发火,平常地焦虑
6、不再谈在网上焦虑于人生意义或生活琐事的人们。世上当然有聪明人,而且还不少。这些聪明人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也知道怎样在社会中隐匿地生活,他们或者有他们灵魂的栖所,或者有他们的坚定的志向。除去在社会中被剥削的日常,他们的生活,有意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