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在着我的存在
我们走在大路上,进入世界中,存在着我的存在。
人们在处理“自我”问题时常有两种极端。一种人缺乏自我觉察,一味讨好他人,尽量将自己融化在群体之中;另一种人,则过分夸大自我的独立性,面对不顺利的状况或他人的反对,容易恼羞成怒。对于缺乏自我的人,给予偏激的鼓励是不利的,他们会一次性鼓足勇气,在遇到挫折之后放弃尝试。对于夸大自我的人,一味赞颂“孤独是一种美德”也并非好的人生策略。他们反而有可能振振有词:如果我不再有愿望,我就不再失败,如果我不伸出手,也就不会被人拒绝。
关于自我与他人的问题,公元前1世紀犹太长老希勒尔留下一句值得回味的箴言:“我不为己,谁人为我,但我只为己,那我又是谁?”。我与他人、世界的关系总在晃荡之中寻找平衡。他人与生活的一切包围并束缚我,也构成了存在之境。我依赖于他人,也受制于他人。但无论如何,人首先是自己。
我们走在大路上,进入世界中。如何保持行走的乐趣?如何安放自我与他人?如何走得更远,并兴致勃勃?这些问题值得每个人持续思考。

控制与恐惧
人们通过相互剥夺,实现彼此控制——就在此时此地,人们如此密切地纠缠在一起。
你伸出手把他拉下来,他伸出手把你拽下来。父母控制子女,恋人相互控制,学校、团体,以及社会管理者无论如何都在控制……最好所有人都掉进泥潭之中,一起“陷入平静的绝望之中”。
人们固然会厌恶陷入泥潭,却更担心被他人抛弃。如此一来,我们都有意无意地苦心经营着自我在人群中的位置——努力成为“别人”,一个标准的人。
在人群中,一个人先得学会憎恨自己,焦虑感冉冉而生,每日三省吾身,免得成为坏孩子或变态——如若不然,你就是有病的,如果你不符合所谓“健康”的症候,那你就是有病的。
崎岖小道可够你受的。如果不够富裕也不好看,天生反应慢,那可真够受的。从小就得担心自己的衣服扣子,头发,提问时的语速,走路的姿势,甚至包括喜欢的饭菜,钟爱的颜色……
不然你会觉得自己被边缘化了,被放逐于世界的每个角落里,由于不正常失去了交往的机会和能力,胆战心惊,每天憎恨自己,毫无安全感,画地为牢。若不想这样,你就得隐藏起来,隐藏在“他人的期待”中,像个正常人那样有追求,保持健康脸色和谈吐,出门的时候穿上别人喜欢的衣服,挂上别人喜欢的微笑,战战兢兢地保持警惕,不肯泄露自己,以免显得像个精神病。
女人应怎样,男人该如何,小孩儿、大人、老人等等都有一套标准角色设定的模板。一切“应该”的造句,都包含种种价值判断。应该的事儿太多了——应该有钱,应该礼貌,应该好看,应该讨人喜欢,应该记住一切事情……你要这样,你要那样。总在掂量:如何更恰当?怎样更正常?
大多数人并不反思他人的目光,更别说社会的幻觉系统,人们习惯性地把压力全部转到自己身上,在“他人的目光”之中,将内心控制“内化”为理所当然之事,甚至为“失去自我”而欢呼——为信仰、家庭、恋爱、学校、社会之中的剥夺而欢呼。
当然,人际权利的SM关系是相互的,前一回扮演M,那么下一回就得是S。一个压抑的人渴望成为权利者拥有者,咸鱼翻身,以实现对他人的报复——一旦我们无法获得某种价值时,也会将无法面对的状况“归罪于他人”,确保自己心安理得。
父母对孩子说:要不是你,我早就如何如何了。一个人对伴侣说:就是因为你,我的生活才如此失败!
言下之意,由于你的存在,我做出了违背意愿的牺牲,也丧失了机会与自由。
把自我的存在描述成“为了他人的存在”,编织自我牺牲的故事,夸张怨恨,并将侵占或控制他人合理化。
在亲密关系中,这就是以爱为名相互戕害的发生原理。
在过程中自我肯定
一只虫或一只鸡,根本不用“做自己”,他们就是自己。狮子不需要勇气,只需亮出牙齿,捕获猎物,他就是勇敢“本人”。树叶不需要勇气,它从石头缝里长出来,没有炫耀,只是自我完成而已。
人不仅是“动物”,还是名副其实的“意向性动物”。“人类并不是像一棵树一样自动地生长,人只有当他在自己的意识中作出计划和选择时,他才能实现自己的潜能。”(罗洛梅)
人类根本无法“自然而然”。唯有自我肯定,借助判断,一个人才有可能走出人群,实现自我潜能。
风筝有风
海豚有海
我存在在我的存在。
当我哼这首歌,我走在路上,想起罗洛梅强调的——人类所独有的“内部力量的倾向”。
从存在主义角度,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崇拜》(推荐林忆莲版本)——
开始:“你的姿态,你的青睐;我存在在你的存在”;最后,“我”做出了改变,“所以不再,为爱而爱;自己存在 在你之外”。
歌中的“我”可以理解成每个独立的个体,而“你”则可以是“我之外”的一切对象。包括:父母、爱人、神灵、“规则”,甚至一切商业、技术、文化限定。“存在在我的存在”宣布了一个人独立的内在。
小时候,我跟一个朋友谈论长大之后,我们也许会陷入无意义的庸常状态,我们都因此十分焦虑。如果现在,时隔多年之后,我会怎样谈论成年人的存在与生活?
我所希冀的不是任何表面上看起来“独特”,我只希望自己拥有一定的内在觉察与有限度的自由。在觉察之中,让存在将绵延下去。让自我在寻求中逐渐展开。
崔健在歌里唱:我不愿离开我不愿存在,我不愿活得过分实实在在。
萨冈在小说里写:我不能说“成为我自身”,因为我仅仅是一块可塑的面团,只不过它拒绝任何模子而已。
“麦田”里的霍尔顿不停走,因为如果霍尔顿不睡觉,世界就是敞开的。
王二发现了:“草长马发情,绝非表演给什么人看的,这就是存在本身。”于是他决定:“我要抱着草长马发情的伟大真诚去做一切事……”(《黄金时代》)
这些艺术表达了相似的意思:所谓存在,是寻求与展开的过程,乃是生命力之体现。一个人完成了,也就结束了。
《死亡诗社》中,基廷老师呼吁学生们尽快寻找自己的声音。因为越晚可能性越小。基廷引用梭罗的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平静的绝望之中” 他呼吁:别陷入这种境地,冲出来!
“希望你们也找到自己的路,找到自己的步伐、步调,任何方向,任何东西都行,不管是自负也好,愚蠢也好,什么都行。”
每次谈到这一段,总有人站出来提醒我:船长已经死了。
我知道,船长的确死了,他的实验也不见得成功。问题是你相信什么?若以结果论,每个存在实质上都是失败。
只要想想,你吃进去的,都变成屎尿,但并不能说当初吃的好东西等同于屎尿。
好时光是好的,变坏的时候,也不能说当初的好时光一钱不值。
一个人拥有年轻的脸,光彩的时刻无法改变。只能提醒一下,别看你现在老,以后你会更老的。
这是实话,虽然没多少人爱听。存在——being是“进行时态”,是绵延展开的过程,而永远不是完成的结果。
存在,不再崇拜
在加缪名作《局外人》中,主人公默尔索拒绝了神父信神的“循循善诱”劝告。默尔索冷漠的态度,令神父气急败坏。
默尔索拒绝被剥夺,哪怕是“礼仪性”的点头认同。面对默尔索对“对神”不加掩饰的否定,神父大喊:“你难道要使我的生活失去意义吗?”
显然,默尔索独特的存在方式,反弹到神父身上,危及神父理所当然的自我根基。
在检察官眼中,默尔索“没有灵魂,没有丝毫人性,没有任何一条在人类灵魂中占神圣地位的道德原则”。
然而,在所有现代小说中,我最喜爱的主人公正是默尔索。面对可能的死亡,默尔索敢于承认自己“没有任何本质”。他可以勇敢且孤独,也不惧怕永恒黑暗的降临。“拒绝崇拜”的默尔索,没有英雄举动,却对自己的存在“更有把握”。
正如他那段著名告白所说:“我好像是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但我对自己很有把握,对我所有的一切都有把握,比他有把握得多,对我的生命,对我即将来到的死亡,都有把握。”
当我面对黄昏时湖面的反光,我认为世界有直观的美。对自己的把握,就是此刻的内心感受而已,而不是寄托于任何不可见的崇高。我不认为有什么支配性的力量,人甘愿为之臣服。与此同时,人也必须为自己选择的失败或倒霉负责,不归咎于命运或神奇。
一个人有能力觉知自己的内在价值,并去创造。当一个人创造的时候,他就在颠覆某种看起来森严的律令。人独自面对发生的一切,以及选择,而不是将借口抛给崇拜。当一个人放弃了崇拜的幻影,他将变得“更有把握”。
默尔索被囚禁在监狱里,但他清楚地把握着自己,并能够确切地感受到“世界温柔的冷漠”,感受到一个终极的夜晚。这是属于此时此刻的救赎。若没有此刻的理解,也就没有永恒的救赎。
如果一个人有幸福(well-being)的能力,现在,此刻就是幸福的全部。如果你指望以后的结论,那就只能说明,当下的你在自我否定。
数据时代的人性
一个人活着,总想“打发”时间,以忘记“存在”。可是为什么把时间打发掉呢?为什么故意忘记存在呢?
就像卡明司的提问:如果真的是大好的时光,为什么我们还要消磨它呢?
这真是个好问题。如果存在是独特的(无论是否经受痛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它就一定是不可替代的好。
因此,荣格说:一个人害怕变老,是因为他现在没有在真正生活。
所谓真正的生活,大概就是“存在我的存在”。
存在主义一直致力于提供某种向前的动力。而非纯粹向背后张望。生活以及创造性,就是一体的。我们通常谈论“活下去”的潜台词是“被动接受”。创造性生活的潜台词是主动的,向外的。一个人必须向前,而不向后。以乐观的行动,面对充满可能性的未来。
基于这种积极的心灵动力学原理,罗洛梅认为,自由,不是放弃,而是围绕挫折的建设性行动。“当你收到挫折时,发生故障的是你的态度”。关于存在的问题,我们理应反求诸己——毕竟我们生活的世界:有人要把其他人像猪一样“管起来”,消费主义将人当作消费资源,技术则将人视为代码和数据。在如此时代,自我肯定始终是种稀缺力量。
即使在极端工具化的时代,每个人仍然拥有自己的此生,当一个人自我承认时,依然会产生强大的内在力量。“存在我的存在”,等于一个热情的开始。一个人不是猪或代码,也不是任何既定的模型。在存在之路上,我们需要探索一种平衡性——一个人有可能同时觉察自我与环境,并尝试过积极的,真正有创造性的生活。
作者:王可越
欢迎分享,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存在主义与生活”系列
© 本文版权归 blueshadow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美丽世界的孤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3-19 20:17:03
-
土瓜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09:56:23
-
Cars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6 02:05:24
-
Nanc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22:20:38
-
秋天不回来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21:28:46
-
kiwijui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21:23:26
-
omoimhd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20:52:06
-
超级朋克猫猫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19:25:35
-
QUERO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5 18:06:21
blueshadow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每个人的过去,图伊曼斯的展览 (17人喜欢)
- 蛇选 (19人喜欢)
- 躺下与出走的未来 (3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