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酿笔记:修道院
修道院啤酒是挺好玩的一个分类。因为历史,有点出尘于世外的赶脚。 不过啤酒终究是要拿来卖的。 在欧洲,修道院有田有地,清修讲究个自给自足。一帮修士们为了自己养活自己就会搞一些副业,比如酿酒。 另外当时欧洲的卫生条件确实令人捉急,传染病也多,欧洲人又没有咱这喝热水的习惯。而啤酒这东西,酿造的时候有高温,能杀杀菌,成了健康饮品。 所以从另一个方面来说,修士酿酒也算是自救了。 清修讲究个专注,把这个精神头用在酿酒上,那不得了。天主教有一个教派,叫trappist,就是这样,人人酿得一手好酒。以前是在法国北部,后来爆发大革命之后,有一拔人就跑到了比利时。继续苦逼兮兮的酿酒维持生活。若干年下来,trappist一派的啤酒名声算是传出来了。 后来好些酒商见着这个有利可图,就也顶着trappist的名声卖酒,这酒的质量就参差不齐了。时间长了,教会那边坐不住了,怕坏了名声,开始打官司。 最终,在1997,成立了trappist 联盟。 对trappist啤酒做出了严格的规定,并制定了严格的准入措施。 最开始成立的时候,有7家修道院,6家在比利时,可见比利时啤酒之牛B。 所以现在世面上的修道院啤酒分为两类,一类是trappist联盟的,遵循着严格的联盟标准生产和发售。另一类一般标为abbey beer,指的是用传统的修道院工艺生产的啤酒,这个各家都有。 其实区分也好区分,trappist联盟的酒瓶上会有一个六边形的标志。 修道院啤酒其实不是单一的啤酒种类。一般是爱尔类的,酒精含量也比较高。深圳这边想买到其实并不难,大一点的超市都有,至少罗斯福(Rochefort)和智美(chimay)还是挺常见的。 罗斯福系列都快成网红了。其中罗斯福10号,长年排在四料啤酒的第二位,质量和口碑都没的说。 我第一次喝这个酒的时候,正赶上辽宁男篮夺冠,一边看球一边喝,高兴得很。然后一瓶酒就把我放倒了……清醒过来一看,酒精度是11度以上…… 智美之前喝过一次红帽,这次长了点记性,喝的比较小心。但那天也不知道吃什么了,整整拉了一周的肚子…… 所以今天品尝的智美白帽已经是几个月之后的事了…… 智美分四种,红白蓝金。深圳这边,超市里貌似红白比较好买到的样子。红帽历史最久,1862年问世;而白帽要晚了100年。 白帽要比红帽烈一些,属于三料啤酒,酒精度有8%。 颜色是漂亮的香槟色,泡沫丰富持久,颜值挺高。 气味是水果香气,舒畅。 对于三料啤酒,我还是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的。但出乎意料的是,第一口喝下去没觉着怎么苦。味道上水果香和麦香都挺浓,比较顺滑。酒精还是能品出一点味道,另外也挺沙口。 后来看,应该还是啤酒比较凉吧。等酒放了一会儿,苦味就出来了,但也没有想像中那么苦,多少还能尝出一点点辛辣味道来。 冰箱里还有两瓶西麦尔(westmalle)也同属于trappist。 回头慢慢来尝,也算有个比较。 只是每当喝起这个,我就会乱想:为啥我们的和尚和道士不搞点类似的东西呢?毕竟武功这个东西不好学,但饮食是没有门槛的。


© 本文版权归 wangxiaosi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