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便利店》读书笔记
“从过去共事的他,人身上吸收外来的东西,组成了‘我’。”
“我觉得就是在这种互相传染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继续维持人的身份。”
D:我就是平时相处最多的五个人的平均水准。想想相处最多的就是同事了。最近越发意识到,他们大多容易抱怨,遇到问题先抱怨一通却没提出任何建设性的解决办法,然后暂时搁置,下次想起来又继续抱怨一通,循环,直至这事儿不得不做。
我讲话停顿时点、口音都和他们越来越像了,抱怨这件事儿,不能被传染啊。
暂时接触不到更优秀的人的时候,至少先慎独。
————————————————————————
“众人面对奇怪的事物,都会无所顾忌地一脚踏入,都觉得自己有查清其中缘由的权利。而我觉得困扰至极,既傲慢又惹人生厌。”
D:关你p事,关我p事。保持好奇心,前提是给别人足够的空间。
————————————————————————
对便利店的描写:“这儿是个强制性确保正常的地方。异类立即就会被排除。刚才弥漫在店内的紧张气氛被一扫而空,店里的客人如同无事发生一般,再次集中精神在购买面包与咖啡上。”
“正常的世界是非常强硬的,它会静静地排除掉异类。不够正经的人都会被处理掉。” “不跟其他人步调一致就过不下去。‘三十好几的人还出来做兼职’算什么意思?为什么一次恋爱都谈不到?竟然还有人满不在乎地问我有没有性经验。‘啊,找小姐的次数不要算进去哦。’那群家伙这种话都能笑嘻嘻地说出口!我明明没给任何人添麻烦,只不过因为我是少数派,所有人就能轻易地强奸我的人生。” “世界或许跟便利店一样,只有我们被不断替换掉,从来都是一幅相同的光景在持续。”
D:最开始不理解最后一句,也不理解文中多次提到的,便利店的一切都在变,但仍反复说“一点都没变”。
摘抄句子放在这里,联系来看,有了自己的理解:人和事物都在不断被替换,但世间光景换汤不换药,仍是一副旧样子,不随社会法则的大流,就会被人认为是异类,就会被排除在外。
读完后很想和常去的711的小姑娘交朋友,很想知道她们的日常,期待能就这本书有所交流。隐隐觉得用这本书来问,会很不礼貌,又害羞,便作罢。
无数次踏进711啊。
印象比较深的流浪汉大叔在便利店里强行规范顾客秩序的那一段,结合后面惠子本去面试别的工作岗位,恍惚间进了一家便利店浑身的细胞——为便利店而生的细胞都活过来了,流浪汉大叔是否也是一个伏笔:流浪汉大叔浑身也都为某种职业而生的细胞吧!不知惠子后来会变成什么样子。
还有白羽先生,未读前看了简介,以为惠子和白羽会在一起,幸福美满适应社会(这样来看,我也是村里人的“帮凶”)。白羽先生从一出场就是个令人讨厌的角色,心里惴惴不安这个人怎么转变成“好”的样子才能“帮助”惠子呢?怎么给配了这样一个人?越往后越讨厌:对现实社会不满却总是逃避,对人们的某些做法讨厌却正是那样的人——已所不欲,施之于人,满口道理,自己不愿成为“村子里的人”想要的样子,却站在“村子里的人”的立场“绑架”惠子,虚伪又懦弱。
还更深层次的含义,暂时不能透彻理解。
故事是小,格局不算小。
-
咸未否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20:0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