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贾樟柯的艺术
要是有人向我问起中国的电影,我第一个要说的一定是贾樟柯。这个喜欢用自己家乡作背景,用看似粗糙的影像去表达人文关怀的导演,在我看来,是国内电影届真正少有的艺术家。
刚看完[江湖儿女],可以肯定,这不是贾导最好的作品,甚至前三都排不上,但票房却是贾樟柯电影中最高的。甚是让人欣慰,因为国内终于有人愿意去看这样的电影了。在中国,这种人文素质和文化品味的提升比经济建设的发展更让人振奋!
简单即经典,粗糙即纯净。这是我所理解的贾樟柯。早期的贾樟柯,并不为人所知。因为他的电影不完整去看(现在很多人看电影只是娱乐,吃着零食,玩着手机,商业大片也就罢了,对于一部文艺片,我一直认为这样看电影是一种对艺术的玷污),会觉得这是一个业余导演拍出来的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像[小武]、[站台]只是在大学里和音像店里小范围传播。第一次看[小武],是大学里在一台老式台式机上用影碟放的,带着耳机,一个人静静的看完,那种真实的压抑和震撼感是以前看国产片没有过的,也惊叹中国竟然有人拍出这样的影片。结尾小武一只手戴着手铐蹲在路边孤独悲哀的画面太真实,太美了(贾樟柯式的美)。这样的经典镜头刻在脑中以至于之后我看什么大话西游爱你一万年、什么阿甘正传巧克力,什么勇敢的心freedom之类的东西就没有任何感觉,甚至有点排斥。这样的文艺品味慢慢导致我后来大爱科恩兄弟,昆汀,达内达当,伊斯特伍德,马丁斯科塞斯等等,当然我也喜欢岩井俊二,北野武,李沧东之类。
贾樟柯几乎每一部电影都会以汾阳家乡为背景,并操着一口土里土气的山西县城话。这样的操作会让很多人觉得好土,农村生活片吗?是也不是。就是这样被人看成土得掉渣的电影却在嘎纳,威尼斯这样的艺术电影殿堂上斩获大奖。讽刺吗?不讽刺,并且实至名归。背景也好,土话也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人类唯一相通的是情感,而这样的情感是可以通过电影影像的传达迸发出共鸣的,这就是电影的意义所在。
还得提提几个人,夫人赵涛就不用说了,御用女演员。值得记住的还有一个人,王宏伟,这家伙在早期贾樟柯的年代对于我来说就是影帝,表演太过真实以至于观众看来是在看纪录片。还有一个就是余力为,呈现给我太多美好的画面。
在此不去一一分析推荐贾导的每部影片,我也很不喜欢去解析一部电影,简简单单地去看就好,艺术作品对于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共鸣点,这是其最大的价值。记得,看贾樟柯,关掉手机,收起零食,开大音响,一个人静静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