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沟通》 ——偏见所带来的暴力
“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我见过有个人有时在下午睡觉,在下雨天不出门,但他不是个懒惰的人。请在说我胡言乱语之前,想一想,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人有千面,我们往往只能看到其中一面。这个被称之为懒惰的人,也许头天晚上上夜班;这个懒惰的人,也许身患严重风湿,一到下雨天身体疼痛不堪。人有千面,我们往往只能观其一,而不知其他。我知道偏见不可不免,偏见也不全然无好处,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努力朝客观方向努力,因为偏见是造成沟通障碍的根源。 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常常喜欢评判一个人——这个人难以相处,这个人喜欢推脱责任,这个人比较懒散诸如此类。我们也常常因为偏见,不断的指责对方自私、人品不好、做事不用心等等。这些攻击性的话语经常从我们的嘴巴不自觉的冒出,使我们陷于是非之中,把人分成好人或坏人,正常或不正常,聪明或愚蠢等,对问题的解决却无济于事。偏见是怎么产生的呢?我想这主要是由于我们大部分人都是以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为参照,如果同事更关心细节,他就是“有强迫症”。反之如果我更在乎细节,那他就是“粗心大意”。如果我很重视规则制度,那么其他人的灵活方便就变成了不受规矩,难以管束。我们带着这样的主张和评价去沟通,结果往往是招来敌意,得不到对方的配合。即使他们最后接受批评,作出让步,通常也不是心甘情愿的。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委屈求全的结果是在未来某一天情绪的爆发,不管不顾。我也常常做那个指责的人,换来的或者是沉默或者是敷衍,或者其他,总之不是我想要的。我们不仅对他人实施语言暴力,我们也苛责自己,要是达不到自己的期待,我们也会觉得自己有问题,长此以往,越来越没有自信,行动力也越来越弱。 偏见所带来的暴力,有可能变成民族仇恨,引发战争和冲突,也有可能像病毒一样潜伏在我们的语言中,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一堵堵墙隔在了人与人之间。观点难以统一,偏见不可避免,但我们可以在尊重他人的观点和需求上,既诚实清晰的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 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将精力和关注点着重于问题的解决上,而不是评判、指责、推脱。 《非暴力沟通》 这本书有很多很优秀的观点,它重点讲的也不是我今天所感悟到的。这是一本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