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动画片

动画片,离我的生活好象有点远。小的时候,家境贫寒,爱看动画片的年纪时,家里不曾有电视,周围熟悉的人中有电视的人也很少。渐渐长大些时,好象离动画的感觉远了,印象较深的是那部日本的动画片——《聪明的一休》,喜欢一休的聪明,善良,可爱,和那一些孩子式的调皮,还有那画面的平和。而象什么机器猫、圣斗士、阿童木之类的总也不能感兴趣。


后来,知道了《猫和老鼠》,《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葫芦兄弟》,《哪吒》,《西游记》,《米老鼠和唐老鸭》等,知道了美国的迪斯尼公司,知道了日本的动画的迅速发展。
偶然的机会里,看到了我国早期出品的动画片,《猴子捞月亮》,《三个和尚》,《小蝌蚪找妈妈》等,那里面的唯美的画面,浓郁的中国水墨画风情,恬淡的氛围,心里安适恬然。我想那是中国人的气质吧,或者应该说是那是中国人的文化氛围吧。


看着这些唯美的动画片,再看看今天出产的很多动画片,心生不甘。
记得在CCTV10的《第十放映室》里关于国产动画片的一个介绍,是从文革之后开始的。提到《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都是上海美术制片厂的扛鼎之作,以浓郁的民族风情为傲。后来的《葫芦娃》虽然接连不断的出新,也很受孩子们的欢迎,但是从品质上已大打折扣。到了世界之交时的《宝莲灯》也是上海美术制片厂的产品,但是明显地受西方动画的影响,没有自己的特色,无论从画面,故事情节,还是配乐上都失去了这个广为流传的民间故事的民族特色。


而前一段时间热播的《虹猫蓝兔奇侠传》,中间曾遭禁播的曲折。我以为这实在不是一部好的动画片。故事人物的设置颇似梁羽生先生的《七剑下天山》,画面也无甚特色,剧情好似一部不怎么高明的港台武侠片,且显得过于暴力,尤其对于孩子们来说。我总以为这实在是一部粗制滥造的作品,为了商业利益,迎合孩子们不强的判断力而生产。
在看一次关于电影的谈话节目中,得知已故的电影导演杨德昌生前正在做一部名为《追风》的动画电影,据说杨导是想表现我国盛唐或是大宋的繁盛时期的一部动画电影。从几个简单的镜头来看,是部文艺类型的电影吧,但是总觉得杨导的动画颇似日本的动画,总觉得有些诡异。
09年春节上演了《喜洋洋和灰太狼》,据说票房成绩不错。没有看过,但是暑假里随女儿偶尔看过电视里同名的动画,不是我喜欢的类型。
近日,又见国产的《神兵小将》宣传,即将上演,看到电视里的预告片里的人物设计形象极象日本的动画里的人物,连表情都极象,不知故事的情节是否也一样。至少宣传片让觉得很没胃口。

又听说,有人想拍动画版的《神笔马良》。这是一个我们小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不知道成品又会是什么样子……
200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