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纱


“我知道你愚蠢、轻佻、头脑空虚,然而我爱你。我知道你的企图、你的理想、你的势利、你的庸俗,然而我爱你。为了欣赏你所热衷的那些玩意,我竭尽全力,为了向你展示我同样无知、庸俗、愚蠢至极,我煞费苦心。”

感受故事,不哭不笑,不怒骂,真的做不到!
和之前看杜拉斯的《情人》,感受强烈的就是西方(也不是只西方,绝大部分发达国家其中包括日本)自我意识非常强烈。这是让我觉得中国极其不够的地方,并且他们的自我意识是从小就已经完整地成长着的,虽然现在中国年轻一代已经在慢慢努力。可是那些努力还不足以让自我意识挣脱个体的束缚,比如人世的无常,生命的永恒形态,个体必然的孤独感。中国人向来是注重整体的一个民族,文化自然也是这样,遇见事物是让其如何完善、周全甚至永恒地保留下去。群体往往让人失去自我,对于人文来说这毫无疑问是拖后腿得所在。
面纱里有一段描写,一个交响乐队里,每个人在演奏时是只专注于自己的乐器的,他们考虑不到也不在意整个乐队所共同演奏出来的音乐,因为他们知道,只要每个人把自己的乐器奏好,所呈现出来的音乐必然会是动听的。
面纱下,到底哪一个是真的自己呢?
浅薄的见解:当下流行的网文,男主各种霸道总裁女主扭捏作态,似乎是自我意识的最低级形态。只考虑自己,自我为中心。但,网文受到正统文学鄙夷的地方,就是它仅仅只停留在这方面,没有任何升华。网文未来,应该会更好的。不知道为什么我又想到网文,总觉得这是我这个时代出现的文学形式,离我最近,好像我也是其中一员,急不可待的想要发声。还有一方面,就是,丧的一族之类,现在的年轻人,丧得很多,我原以为,我这样的人丧是应该的,可是人都有自己的坎。我堂姐,在朋友圈也是很丧,她现在生活幸福(在我看来,父亲是高管或者说公司股东之类,自己一本毕业进银行,弟弟211,自己想去哪玩就可以去,国庆还和好闺密去了日本,我认为她没什么可丧的,但人啊,都有自己要面对的难题)应该也是自我意识觉醒相关吧。俗!你看,有这么现实了。
我所能够以文字形式记下来的,非常有限,要是脑子里有一台打字机那就非常完美了。不过,也有些人是有这种天赋的,《陆犯焉识》里老陆头脑子里就有一台打字机,一座书架,他能够清晰在脑子完成写作润色并存档,出来后,还能够整理成书稿,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天赋。有天赋的人,真的活得很容易啊!普通人蝼蚁一般的生活,在天赋面前,很辛苦。
电影里,把结局改了,没那么令人痛心。应该是照顾观众的心情吧。
想去黄姚古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