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你》:扯多了的女权,本质更像是母爱审视了生活的浴火重生。
《找到你》已经上映一段时间了,凭着出奇的口碑让我选择在深夜去观赏这部影片,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大概会更能体会剧情所带来的感受,演技很好不多评价,影院内有人流泪就是最好的证明,我更想谈谈这个影片背后所折射的东西。 首先说一下电影的剧情,很套路模式化,女儿丢失,细节寻找背后的隐情,原本以为仅仅到此结束,但后面终归拔高到了女权,有点生硬,生活与工作如何更好的平衡。故事简单,故事结束后留给人的思考意味深远。

影片中,无论是姚晨扮演的律师,还是马伊琍扮演的乡村女性,都围绕着一个母爱在进行。这也让我想起了《看不见的客人》,片中的母亲从一个内心脆弱身患癌症的弱者变成一个身经百战强大的律师,让人看到了一股母爱所带来的爆发力。谈起女权,我更想说的一部电影是《万箭穿心》,名如其故事一样更让人悲痛,妈妈对生活的隐忍换来的是所有人的离弃,谈女权就要谈的彻底,别假借爱的名义去掰扯女权的意义。

谈起这个时代对女人的要求很高,其实男女都一样。并不是女权问题,男人也不该接这个锅。假如以一个父亲顶梁柱的视角切入这样的故事,会不会继续谈到女权?甚至男权? 答案我想大家都心知肚明吧。 没有那么简单的女权,男权问题,只是对待家庭的观念还需要改变罢了,男人在外打拼事业挣钱、女人在家当全职保姆其实是一样的,甚至全职保姆的工作强度要远远高于打拼事业所承受的,二者之间并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是我们的固有观念在作祟罢了。当保姆行业兴起的时候,你就应该知道照顾家庭如果也用薪酬计算的话,真的没什么可以比较的。其实是对家庭的爱,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责任,其中一方不付出就注定没办法成就一个完整的家,孩子不仅仅只有母爱,父爱也同样值得珍贵,放大任何一方,或者缩小任何一方都不是一个完整的家,所谓的女权不过是物化的产物罢了,放大又有何种意义?完整的家才是最好的吧。

在探究母爱话题时,人们总是习惯了最生活化的方式,发疯的寻找,抽泣到昏厥,母亲可以忍受一切。影片《亲爱的》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去记录,去讲述亲情背后的风暴。母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大喜大悲中都有,甚至就连平淡的生活中都无处不彰显母爱的行为。记得之前跟同学在交流的时候, 她提到高三压力很大,情绪时常不稳定,经常莫名其妙的发小脾气。时常会对母亲说:“我们断绝母女关系吧”这样的气话,然后妈妈就会流泪,她说:“一直以来只有我舍不得你,没有你舍不得我。为什么这种话你都能说的出口。” 母爱从来不要多么刻意,可能一句话就很容易让人泪奔。

姚晨所扮演的角色,女性职场达人,短短的几天,经历了孩子丢失之后刺骨的疼痛与煎熬,学会了重新审视生活,大概真的懂得了人生的意义了。功成名就?当你真正审视了生活以后,你就会明白人生活着最重要的真谛。当她在船上跪着乞求道歉自己不是一个好母亲的时候,是重生,是对生活的理解,是对观念的重生。 马伊琍所扮演的角色,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一次次的努力都被生活打回原形,要的是什么?要的是生活的本质,是自己的孩子。有着太多的不屈与煎熬,为的只是一个平常百姓最简单的家常生活,可命运偏偏与之相反,影片的最后她隔着肚皮抚摸着孩子,镜头从一棵长满绿叶的大树缓缓上摇,是生命的最亮丽的色彩。

影片很快就落幕了,可你的思绪却从未停下,甚至更要仔细想一想自己的生活是不是更应该有重生。“初闻不知曲中意,再听已是曲中人”当你真真正正经历懂得这些的时候,什么凌云壮志,什么双全之策,都不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