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中的通识教育?
今天我们学校搞了一个faculty retreat,其实就是让大家聚在一起讨论学校的课程改革。学校之前和现在实行的是基于科目划分的通识教育(division distribution requirement),就是学生毕业都必须修完学校指定的各领域的课,包括写作、第二语言、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等。而现在要进行的改革,是要将重点从科目转向技能培育(叫compentency-based requirements)。课程改革委员会的人坐阵每个讨论小组,我下午的小组由一个波多黎各的历史学家主持,跟我说了19世纪广东人到古巴等加勒比海国家打工的历史。我想起从阿鼠口中得知的乐从部分深肤色人口,下次回家去了解一下?
回到课程改革,历史学家主持是改革委员会成员之一,这个委员会之前就新的通识教育要求做了多次讨论,提出了8种技能,包括writing,scientific inquiry,numerical and symbolic reasoning,creative practice and expression,domestic and global diversity,ethical reasoning,close reading,analyzing data。对这些技能的选择和重要性,我其实也并不是了解,我只是不知道这样的转型会继续对传统学科造成怎样的冲击。这样的挂虑可能是出于一种保守的想法,觉得传统学科领域的知识有其必然的价值,不是技能可以取缔。不过,小组里面的另一位参与者也一针见血地指出,跨学科是学校改革的走向,我自己的职位其实也得益于这样的跨学科转型,看看身边好几个找到工作的同学和朋友,都并不在人类学系,做学生时觉得未免遗憾、委曲求全的事情,如今看来原来是大势所趋了。
Whoever fights monsters should see to it that in the process he doe...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