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事春秋·岭南纪——七律·过香港金紫荆广场与澳门金莲花广场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迄今各有21年和19年,那时笔者仅是一名稚气未脱的小学生。作为一名内地游客,同大多数人一般也会造访香港的金紫荆广场和澳门的金莲花广场,两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地点。如今经过这两处历史地标的笔者,业已成年,怀着二十余年前对两地回归祖国盛大仪式的模糊记忆,结合当时心境,赋诗一首。


遥瞻铜柱[1]忆悠悠,廿载之前入九州[2]。
共享山河修禹迹,同临日月挂吴钩[3]。
何当石晋割燕地,哪教钟公陷楚囚[4]。
台海[5]犹应归故土,四方五色巩金瓯[6]。
[注]
[1] ﹝铜柱﹞铜制的柱子,古代立铜柱以标示国界。这里指象征中国收复对香港和澳门行使主权的金紫荆和金莲花标识。
[2] ﹝廿载之前入九州﹞截止笔者写下本篇,距离香港与澳门回归祖国分别过去21年和19年,平均算来整整20年,故称“廿载”。九州,我国古代分天下为九个行政区,称为“九州”。后用作中国的代称。
[3] ﹝共享山河修禹迹,同临日月挂吴钩﹞这里指香港与澳门在以和平的方式重回祖国后,渐次迎来发展的新时期,过往的二十余年间吸引了来自内地的大量人才与游客。禹迹,大禹治水,其足迹遍历中国,故以禹迹为中国的代称。吴钩,武器名,一种弯形的刀,相传为吴王阖闾所制。后泛指锋利的宝刀,这里代指战事。
[4] ﹝何当石晋割燕地,哪教钟公陷楚囚﹞港澳两地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属于中国的主权范围,其中澳门在明朝以租借的方式移交于葡萄牙殖民者,香港则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南京条约》承认英国对其行使统辖。实际上两地均是由于当时统治者目光短浅或昏聩无能而割让于西方列强。此二句反映现状,中国不再有当年的屈辱之感。何当,何、有什么,反问语气,表示没有。石晋,五代十国时期原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建立的晋朝,史称“后晋”。其因向北方的辽太宗耶律德光献出中原战略要地幽云十六州,而被称作“儿皇帝”。燕地,即指石敬瑭向北方契丹割让的幽云十六州,也称燕云十六州。钟公,指春秋时期楚国人钟仪。楚囚,楚共王七年(前584年)随楚令尹子重攻打郑国,战败被俘,郑国把他转送晋国囚禁。楚共王九年(前582年),晋景公见钟仪被囚两年仍然不忘故国,备受感动,于是释放回楚,并与楚国修好。后用来借指被囚禁的人,也比喻处境窘迫、无计可施的人。
[5] ﹝台海﹞台湾及其附属岛屿和中国南海地区的统称。
[6] ﹝四方五色巩金瓯﹞这里表达笔者对国家实现完整统一的热切期望。五色,本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中国古代以五色土代表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其中又对应金、木、水、火、土五行。金瓯,金制的小盆,比喻国土完整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