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我与女王,亚麻,远航和北方海岸的四五天(暂时完结)
写在前头:中文有个常见词叫“擅长”,擅长擅长,本文奇怪就奇怪在,不擅摄影,却长于照片。说不擅摄影,是因为本文中的照片大多为清水白菜,照界素人,0滤镜添加,也无构图可言,基本只为叙事之用,希望想看高逼格和唯美的朋友请自觉右上。说长于照片,是因为由于是手机摄影,照片都会很长,网页浏览效果令人抓狂。 这是我在10.2-10.9在贝尔法斯特(其中在伦敦一天)的见闻。本文行文混乱,想到哪写到哪,望多包涵。另外一提,本文中所有的“鬼佬”均为戏称,特指白人,没有恶意。
在全文的一开头,先附上九张能浓缩旅程见闻的图。如果把我们的全文比作一顿晚宴,尽管正餐只是近乎泡面的档次,但是凉菜总归要上的。









贝尔法斯特,一个发源于铜器时代的城市,在17世纪确立了地区中心的地位,在1888年被维多利亚女王亲自授予“城市”的地位。从90年代开始,北爱地区时有动荡局势,人们直到06年才迎来硝烟散尽的局面。所以北爱也是在近几年才成为旅游的热门地点。目前,贝尔法斯特的人口超过500,000(相比下,我居住的苏州市的人口为1068.4万,吴江区的人口为129.96万)。作为一个规模不大的城市,当地人都非常的nice,而且我相当喜欢弥漫在城市中的悠闲自在的气氛。 由于预算的限制,我们一行人选择了马航吉隆坡转机的方案,大概飞行时间在20小时左右。价格来回不到6k,比起在曼谷转机,好处是不用转机签证。 那这篇游记就从飞行开始吧

马航上海飞吉隆坡的飞机是空客A330,是老式的2-4-2座位布局,座位幸福度两极分化严重,坐在中间挤且行动不便,并与窗外的云层和太阳缘薄分浅,以前飞墨尔本的时候吃过一次亏,叫苦不迭。幸亏这次网上值机及时,选到窗边的座位,一路上没少托腮远望

马航的第一顿飞机餐,应该是下午茶?芝士蛋糕,水果,餐包,咖喱鸡肉和蔬菜。其实马航的航空餐因为清蒸,一路上我能做出的选择只有fish,chicken和chicken sausage。我就连着吃了4顿chicken……而且马航的航空餐较为重口,吃了之后一度给我烂了嘴角的错觉

第二顿,不是咖喱鸡肉而是蜜汁鸡腿肉,鸡腿肉非常大块,我觉得是主菜最OK的一顿。可是这个菜是经过了怎样的料理才能同时显得又发黄又焉萎……而且配菜是很重口的西柚粒辣酱拌鸡丝,实在不合国人口味,尝了一口遂放弃之

转机之后换坐Airbus350,飞机宽敞且大气多了,座位布局也换成了3-3-3,这次我们依然靠窗~这架飞机编号是MH002,看来也算是马航的门面吧。飞机上多媒体的触屏比330时灵时不灵的老虎游戏机式屏幕强多了,还可以玩植物大战僵尸和2048,我这座位上的居然了打到4-1,也不知道是多少老哥无聊时候的”杰作”……值得一提的是,我最后打到了4-6

大飞机上吃的第一顿,又是咖喱鸡,和第一顿的区别是这顿的咖喱有点辣。这个白饭应该不是普通料理的白米饭,吃着有点咸,又是炒饭的口感。冷掉的牛角包比餐包难吃很多,又没有黄油拯救,差评

超长的航程……能飞完也是人生历练。不过这段还是英国飞澳大利亚的航线里的一段罢了,那些伦敦直飞墨尔本的鬼佬们真是勇士

飞机刚刚到达吉隆坡的时候还是傍晚,李清照有词云:”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夕阳和火烧云结合的景象像是个不断吐出美的喷泉,又像是最好闻的香水吸引我们的镜头。为了摆脱纠缠不清的光线干扰,我们照相时甚至采用了“暗室拍摄”……相传荷兰的大画家维米尔就用暗室作画,看来我们也是传承经典的小小艺术家了

吉隆坡,其实飞机起飞的时候我们都惊异于吉隆坡的超乎想象的大……看来大马还是比想象中发达的。不知道有没有啥好玩的,有生之年能去一次

镜头无法捕捉的美。可能是我这辈子吃过最好的三明治:夜空,夕阳,云与城市夹在一起。就像由天才的诗,自然,灵感和霓虹灯拼接而成的绘卷,让人口中无话可说,心里却有由衷的赞誉满溢开来,化作片刻的永恒。可惜飞机老在转弯,既没有拍摄角度,也没法对焦

飞机到伦敦上空才发现,吉隆坡虽然大,比起伦敦简直就是弟中弟中弟。云遮住了远处的灯光,也遮住了一望无际的繁华

Heathrow机场T4的Arrivals。T4航站楼是大多数国际航班的所在地。不过Arrival层比起富丽堂皇,免税店多如牛毛的Departures,却是非常冷清,给人一种清灰冷灶的感觉,除了一家便利店,一家Costa,就只有旅游公司形形色色的咨询窗口

乘坐National Express到达Stansted转乘Ryanair到Belfast,票价25pounds,肉疼…因为没有找到t4的TFL Rails。不过那个也得十几磅。Stansted是伦敦第三大机场,是欧洲最大的廉价航空Ryanair的主营基地之一,大概有60%-70%的航班是Ryanair经营的。当然也有别的廉航的飞机在此起降,比如easyjet等等

Stansted内部,这里真是我见过中国人密度最低的地方。值机时,安检时,都不见中国人的人影,基本上全是鬼佬。等到在最后上飞机的时候才看到一两个华裔。安检强度…可以说是抽样调查,被抽到的人还是蛮严的,没抽到的,我同学揣着打火机都进去了

第一次坐廉价航空,还是有很多比较奇妙的体验的:比如说是是自己先走出机场的候机大厅,然后再走上飞机的,可以让人短暂接触到外界的cold air,再比如说第一次目睹了空姐手动关门的整个过程,又比如说空姐在众目睽睽之下给所有人说话,用的居然是个老式的电话机……当然,整个航行的过程也不是很长,1小时左右,波音737虽然狭小,起码能让人坐着,所以也不至于太不舒服

相较于吉隆坡和伦敦,俯瞰下的贝尔法斯特,则有股18世纪的古朴气息。撑满眼球的首先是……良田万顷,有星星点点的小房子分布其中,像是截短霰弹枪在300米外射击墙面的弹道分布一样。贝尔法斯特的国道只是4车道公路,就算这样,郊区公路上的车也是寥若晨星,要不是英国是右舵,我肯定会选择租个车在大路上疾驰,练练自己的车技

居住的Europa Hotel从上而下俯视所得到的街景,城市的建筑还是很有韵味的,对面主要是餐厅和bar,有一家tesco express满足日常需要,还有家subway。旁边是贝尔法斯特的一个地铁站,每天早上早起都可以看到它呼吸一般吞吐大量的鬼佬人流,还是很有意思的。值得一提的是,拜爱尔兰共和军所赐,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被恐怖分子袭击威胁次数最多的宾馆的名头就花落这家宾馆

贝尔法斯特的又一大特点,就是这个城市实在是太太太religious了,这个宾馆没有拖鞋没有牙刷也没有mini bar,空空如也的抽屉里却有一本Holy Bible

肥宅梦想!其实爱尔兰岛只有四家Five Guys,两家在都柏林,一家在Rushmore,最后一家花落贝尔法斯特。得知消息的肥宅们简直就是狂喜乱舞,球状闪电一般赶到了门口。其实Five Guys 在我心中的顺位是低于In N Out的,和Shake Shack差不多,主要是因为太贵,一个cheseburgur 7.95pounds,不过反正长这么大也没吃过,火速下单

看看这两块牛肉饼的厚度,国内的M记羞愧的低下了头,cheese味道也很正,而且非常大碗,满足感简直爆表……第一次吃没加什么tipping都觉得很好吃,第二次尝试了mustard和grilled mushroom,味道也还ok。milk shake我们尝试了vanilla味的,甜上加甜,怪不得美国的“鲁尼”们爱喝这个,这俩一个热量爆表一个糖分爆表,简直就是保送我在变胖的路上追风逐电。第二天去点了个“mini cheeseburger”,本来以为会是尺寸小的双层,没想到是尺寸不变的单层,差评

Victoria Square内部,应该是贝尔法斯特最有辨识度和最有代表性的商业中心,其实规模和门店我觉得都不如南京河西万达……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男装女装化妆品运动用品的店还有电影院一应俱全,伴有许多解决午饭的好地方。这个地方是非常开放的,和街道融为一体,比国内拔地而起的商业中心们显得不那么突兀,本身的设计感也很强

Victoria Square主体一共有四层,在主题部分的顶楼可以选择坐电梯或者走一个蛇形蜿蜒向上的楼梯来到一个圆形的观景台里,观景台的视野是非常棒的,不仅可以把贝尔法斯特的风貌饱览眼底,还可以看到远处的群山和山底下像小衣服一样附着着的小房子们。怨念的是这个金属的支架对视野的干扰太大,不然应该是个拍照留念的好地方

逛街的时候突然发现贝尔法斯特的一条主体商业步行街居然被拦腰截成两段,因为路中间一栋古老的建筑,同时是个商业中心,在几个礼拜前被大火吞噬了,现在只残存焦黑的废墟,还是蛮遗憾的。感觉以国外的这个人工工作效率,清理残障和重建建筑是不是又是三年五载

Europa Hotel楼下不同的角度,一路上红绿灯还真是多,原处的红灯好像已经多到连成了一片,成为了红色的海洋(片场仿佛切换到了国内大学政治课上),国内这么搞城市道路怕不是会瘫痪……值得一提的是,贝尔法斯特的行人基本上对红灯视若无睹(图中好像就有一对老年夫妇正在闯红灯……),看见没车大摇大摆的就过街了,后来我也成功习得了这个技能,方便度+50

早上七点到了,小鬼佬们都背着书包上学去了……我对小鬼佬的校服样式,简直就是醋海翻波(此处误用),男性小鬼佬们小小年纪就穿上了西服皮鞋打上了花花绿绿的领带,英气逼人。背景中的女性小鬼佬一色的灰色针织衬衫,酒红色的西服外套,下身则是短裙+裤袜,精致程度连岛国学生也自愧不如。当然作为一个有节操的人,我是不会把女性小鬼佬的特写拿出来的

女王大学的Main Building侧面。正面也非常好看,还有个雕像,是用于纪念在一战二战中捐躯的北爱尔兰人的。只是中间那栋楼的主体部分的顶部在装修,还套了个绿帽子,非常之吃藕,遂没有拍摄

女王大学学生服务中心二楼的interview room,提供career guidance的服务,interviewer会以你的专业、特长、兴趣对你进行评估,然后给你独特的人参建议,比如选择什么职业等等等等。感觉国内大学还是蛮缺这类服务的,甚至高中就可以开设。不过想到我大一的职业生涯规划老师……好吧,也许国内还是不要开设这个算了

漫步在女王大学内部的景象,应该是main building的后面,感觉草长得非常不错,郁郁葱葱,和后面的红色教学楼相映成趣。看来中国的古话“红配绿,赛狗屁”到了英伦也是会水土不服的。唯一的遗憾就是这个地方还是可以看到楼顶装修的现场,大煞风景

教室内部,老师讲课方面,其实ppt和我这个专业老师做的ppt也没有啥大的差别……不过老师的英语好了不少。硬件方面,不说了,流泪了,感觉南审的报告厅六十年后也就差不多这个效果,大且安静,投影屏幕的大小更是可以供给7人制足球队踢足球。老师基本不在白板上写字,而是会在ipad上进行handwriting的部分。可以看到商科教室里还是坐着不少华裔学生的

在女王大学外面一家名叫“听雨轩”的中餐厅吃的中饭,是锅包肉加上一碗酱油蛋炒饭。锅包肉的口感没啥问题,就是调味居然是酸+咸,和溜肉段傻傻分不清楚,来这吃的第一顿中餐,感觉还OK

这个……就不谈了,也不知道是当年动乱留在城市的疤痕,还是哪个调皮的学生亦或是个游手好闲的哥们无聊干的。不清楚这个logo的含义,希望懂的老哥能科普下

学生会的二楼,这里有人在玩桌游,还有人在创作艺术作品。二楼本身售卖海报,价格还行,大多数是简洁的标语类,体育相关的和自然风光的也能分一杯羹,剩下的都是个性比较强烈的作品。看到好几张Rick & Morty的,觉得非常有意思

Queens宿舍楼的背面。这个住宅区有两种宿舍,都是单人间,只有是不是公用厕所的区别,宿舍里床铺写字桌柜子一应俱全,要不是租金有些贵这里肯定是天朝留学生的好选择

Queens宿舍公共区的中国地图居然有台湾……这个确实需要表彰一下,就是藏南那边没太看得清

另一个角度的Queens宿舍区内部,其实Queens有三四个不同的宿舍区,这个是面积最大也是居住的学生最多的

Queens的校园非常开放,建筑也是东一栋西一栋,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的路也不像国内大学一样千篇一律。图书馆出来就看到手边是一片绿地,一位母亲正在带着两只小萝莉玩耍。远处的绿也是绵延不绝,非常羡慕

走着走着下起了雨,灰色的天穹下的Queens教学楼。鬼佬基本上没什么人在下雨天打伞,也不知道为什么

晚上又是安排的中餐……其实我非常想吐槽为啥要给我们安排这么多中餐。明明在外国啊喂!我却一顿炸鱼薯条都没吃到!这个是广式烧腊三拼饭,白斩鸡烧鸭和叉烧,这叉烧的外观是怎么做的和咸肉一样的?有个形容人脸色不好的成语,叫“面如菜色”。这里面的“菜”字如果有特指,肯定是指这个叉烧。不过菜不可貌相,口味还是可以的

这是另一位同学点的牛肉炒饭,可以看到这个肉和饭的量真的是可歌可泣,看来开在国外的中餐馆都得有填饱鬼佬大胃的勇气。

“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第二次去“五君”汉堡店买汉堡吃,等的时候吃了大名鼎鼎的免费花生,觉得好重口……同学这次点了baconcheeseburger,也挺好吃的

感觉我真的拍了好多Queens的校园啊,不过一是环境确实不错,二是回国就没得看了,赶紧多看看……

虽然日悬中天,气温却还不是很高。好吧,下午可能是日悬西天,两条懒洋洋的长凳沐浴在太阳里,地上投射着长凳的影子,让我想起我的床板

Queens学生的特色活动,这个我也不知道是什么的活动把一群同学分为5组,一组分配一位刚刚找到职位的Queens学长学姐,给小朋友们传授面试技巧,答疑解惑。在每一组辩口利辞了若干分钟后,再顺时针方向前往下一组。我围观的不知道是什么专业,学长是做Life Insurance的。据说这个活动在Queens非常重要,商科的上个礼拜已经开过了

上课,一个班也就20多个人左右,知道你们人少了不起了啦……Group Discussion,对Uber的运营进行分析和探讨,鬼佬们有的脑洞真的很厉害

这个是Queens学生入学要上的第一节课,交同学们怎么学术写作并告诉大家论文的评分标准,坐在教室里的鬼佬基本上都是毛头小子,年轻真好啊……对比下,这个教室可以说是非常复古了,木头桌子木头椅子都在时间的摧花辣手下变得斑驳了

这个……我把上面描述校舍的话直接crtl+v下来应该没有人会觉得违和吧

前往Riddle Hall的路上,停车场的景致也是相当不错。划有残疾人停车位,而且真的没有人占用。外国的环境对残疾人真的是超级友好,Queens所有的门都是自动门,按下墙上的一个超大的方块,门就会自行缓缓打开

一对归家的父女徜徉在蜿蜒在草地上的小路,快乐的笑漫在他们的脸上,影子似乎也轻快的要飞起来了。后面的大片草地郁郁葱葱,甚至还承载着一片两用的运动场。下面的球框是足球框,上面的两根杆子是用来玩英式橄榄球的。镜头没有捕捉的地方还有另一块足球场,在那亲眼目睹了悲剧:捡球的人垂头丧气的跑了老远……不过鬼佬们运动还是相当积极的,还有小鬼佬穿着西服踢球的,估计一下课就火速赶来了

这个就是Riddle Hall了,Queens的graduates会在这里上课。同时这里还是教师和一些管理人员的办公室和Trading Room的所在地。这里还有个很大的餐厅,大概会承办一些晚宴之类的活动

Queens的体育馆,membership需要15pounds,作为向贝尔法斯特本地居民和学生开放的一个体育中心,还是非常不错的。健身房不说“硕大”,好歹也能捞个“挺大”,里面有许多肌肉猛男。可以选择的课程有小一百种,我们去的时候正在上亲子芭蕾(……)。除了好几个活动室,特定的运动比如羽毛球网球篮球壁球攀岩等等等等也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游泳馆游泳池本身分为慢速区中速区快速区,旁边还有个跳水的深水池,好评了

学生创立的不同的体育社团也是琳琅满目,我去的时候射箭社正在主馆里活动。这个在墙上宣传的是洞穴探险社……我的敬佩之情瞬间如滔滔江水了。相同的还有攀岩社,他们会定期组织去北爱的一些悬崖峭壁上正儿八经的攀岩去,可能这就是外国人少的原因吧

Riddle Hall里的Trading Room,是由本地的科技公司FinTrU赞助命名,Student Manage Funds运营的一个用REAL MONEY操作炒股的地方……现在手头的资金规模超过30,000pounds。学生们会用彭博社等等工具分析股市,然后给背后的公司提出这样那样的建议,这个Student Manage Funds的成员现在超过100人

晚上又又又是……中餐馆,不过这家中餐馆着实给我不小的惊喜。这是旅伴点的牛腩饭,牛腩酥软入味,而且牛腩的量……不谈了,我们每人吃了一块他还没吃完,可以给泽园食堂三楼做一天的菜了都,非常好评

这个是我点的“鸳鸯炒饭”……第一次吃,还蛮惊喜的,下面垫底的是蛋炒饭,上面一边是好吃的虾仁,一边是番茄味的洋葱炒鸡胸肉。可能是鸡胸肉便宜的原因,占据了表面的2/3,酸味稍微有点失衡,不过整体口味还是非常棒的,这个菜自己做应该要费不少心思

中餐馆对面的“伊斯坦布尔市场”。里面还真的都是说听不懂的话的穆斯林猛男……主要售卖清真的食品,调料,饮料之类。肉类柜台有羊肉和鸡,价格还ok

这个是背朝贝尔法斯特市政厅可以看到的一栋沐浴着太阳的巴洛克式建筑,和旁边现代化的建筑相映生辉

这是贝尔法斯特的市政厅,本来是贝尔法斯特的亚麻交易市场,在1888年被维多利亚女王亲子授予City地位后,贝尔法斯特本地人筹款修建了这栋建筑,时至今日,这里还是贝尔法斯特市政厅的所在地,领结婚证啊啥的还得往这儿去

正对市政厅,可以看到这么一尊雕像。刚看到的时候还以为是纪念女王的……其实是为了纪念1951年1月在朝鲜战争的Chaegunghyon的战斗中牺牲的北爱尔兰同胞的

市政厅内部,非常的格致典雅,窗子都是教堂似的彩色玻璃花窗,柱子也是古色古香

抬头看可以看到市政厅的小圆顶,在被栏杆遮住的地方有一幅小油画,画的是贝尔法斯特城市的起源,没有拍进去很可惜

市政厅本身也售卖一些纪念品,再走进去有个双层的小展厅,基本上展示的都是一些老古董,还有历任市长的画像。那个座位不知道是给谁坐的,很有排场的样子

从市政厅后面的出口走出市政厅可以看到整个市政厅的背面

行走在贝尔法斯特的街头,一条历史悠久的小巷子映入眼帘。这样的小巷子在贝尔法斯特有好几条,本身也是一处景点,不过我觉得并没有什么看头

这几家商店坐落于贝尔法斯特最悠久的商区,本身也是贝尔法斯特年龄最大的几家商店之一

爱尔兰的国教教堂圣安妮大教堂,1904年建成完工。教堂规模宏大,负责两个教区。教堂的侧面可以看到北爱尔兰最大的十字架结构。那根钢针是为了让教堂在城市中能被轻而易举地认出来而立起的,由于贝尔法斯特的地基特殊的缘故,钢针质量太大容易引起塌陷事故,所以这根硕大无朋的钢针其实是空心结构的

教堂旁边一条午后的街道,洋溢着轻松悠闲的气氛,人不免沉浸其中,好似时间也慢了下来, 同我一起把目光抛向远方。右前方那个超市店面模样的地方其实是北爱尔兰的战争纪念馆,不知道为何今天关门大吉

北爱尔兰的的一条最负盛名的酒吧街,烈阳当空的时候,它倒是在沉睡着,一家开着的店铺也没有。可能下午两点钟才会有bar陆陆续续的开出来。这次去还没有去过bar里面,前两天主要是太累了,后两天是周末,bar里简直就是人头攒动,鬼佬和鬼佬摩肩接踵,连门口也三三两两的站着拿着酒瓶子谈笑风生的人,我也不是太好意思进去

这几家店铺可能是在摆弄墙面上养的花儿,装着一坨一坨的泥土和植物的架子就这么横亘在马路中间

这家店标榜自己是贝尔法斯特最老的建筑,早在十七世纪就傲立于此。不过还没有经过考证

走在路上又看到不知道是啥的一栋建筑,只觉得很厉害的样子

走在路上突然发现路中间站的不是交警,而是一栋钟楼。由于和上文教堂差不多的地基问题,阿尔伯特纪念钟楼建成之后即为倾斜的,所以阿尔伯特纪念钟楼又被贝尔法斯特人称为当地的比萨斜塔。它建于1867年,是为了纪念维多利亚女王早逝的丈夫


大名鼎鼎的St.George Market发源于1890年,最早是个卖肉的市场,后来各种新鲜食材的卖家也参与其中。时至今日,圣乔治市场是爱尔兰地区最有特色的零售市场之一,甚至让我有种高配国内菜市场的感觉。食品,手工艺品,服饰,食材等等,令人目不暇接。这里也非常热闹,客流源源不断,走道上人往来不绝。我吃了个5磅的巧克力味可丽饼,味道尚可,就当做餐前小食

当地的向导向我们强烈推荐的卖牡蛎的摊子,5磅6个,没记错的话8磅12个。摊主十分利索地帮我们打开了牡蛎。有两种调料可以选择,一种是柠檬汁,另一种是泡着洋葱的醋。可惜没来得及阻止有个人就把两种调料全都加了进去,吃的时候就一股洋葱味……不过牡蛎是非常新鲜的,海水味也很重

从圣乔治市场绕回了市中心,不知道这里又是开展了什么别开生面的活动,好多人举着英国国旗聚在这里,栏杆上也挂着一面大的英国国旗

前往泰坦尼克博物馆的路中,离市里其实也不远,只有三公里,基本上过一座桥就是了。我们去的时候选择步行

桥边驻足,发现了西方式的“小桥流水”。难得的好天气,使这儿的水秀山青更上一层楼。远处的山脚下房屋鳞次栉比,不禁令人畅想——他们的4G信号还好吗,如果好的话,那是怎么样的一种诗意的生活

在桥上,不知道为什么他们要把马路涂成红色,让我有强烈的在上面跑步的冲动……

走在河岸边,其实再往前走就可以看到河流的入海口了,所以这条路上也是海风呼啸。虽然没到飞沙走石的地步,也让人感觉寒冷。右手边是个大的Arena,据说一直举办演唱会,感觉也可能是北爱尔兰国家足球队的主场

继续走着,左前方是繁忙的码头,大大小小的船只停靠在这里。纷飞的集装箱昭示着不同的装卸任务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而右手边,威名远播的泰坦尼克博物馆也已经露出了它的真容

这一条河隔开了繁忙与悠闲。不过在风这么大的地方放这个长凳真的好吗?如果人能用风力发电的话,坐在这不能当宙斯也能成为皮卡丘了

这个就是泰坦尼克博物馆了。云朵悬浮在馆上,让它看上去像个装着冰沙的碗。整个馆是2012年建成的,高34.7米,和泰坦尼克号一样高。作为泰坦尼克号建成和首次航行出发的地方,贝尔法斯特人对泰坦尼克的爱与自豪溢于言表。票价是19磅,可以选择3磅的语音导览器和8磅的小册子

博物馆中的内容还是相当丰富的,你在里面可以找到关于泰坦尼克的出发,陈设,沉没和残骸的一切细节。这是相对来说入口的地方,你可以看到一些建造的过程和白星公司关于泰坦尼克的一些早期宣传

窄小的展馆走廊排起了长龙,原因是排队可以坐到Cable Car,Titanic Belfast最受欢迎的项目之一。坐在里面随着车厢腾转挪移,可以看到泰坦尼克号的建造过程

站在泰坦尼克博物馆二楼远眺,右手边可以看到一个棚子,也是展览的一部分

从博物馆内用另一个角度眺望市内,路上开过belfast city tours的敞篷公交车

其实我们的泰坦尼克博物馆的行程是蛮遗憾的……大风骑脸导致我同行的哥们身体不适,我们走马观花看了一圈就匆匆离去了,连照片也没有拍上几张,里面的资料大多数还是英语,要消化的话得花上好些工夫。在这里打了一辆uber回到了宾馆

宾馆餐厅的 Irish Prime Steak。大块的Fries,配上胡椒和Gravy配成的酱汁。牛排上面是一块烤蘑菇,煎西红柿和洋葱圈。Steak本身我就不谈了,国内只能做well done的拼接牛肉在这面前简直就是尼安德特人的食物。在用双脚丈量了贝尔法斯特一天之后,这么一道菜简直就是通向天国的钥匙

走在贝尔法斯特夜幕缠绕的大街上。对面招牌大大的Brooklyn SQ好像是个卖披萨的。旁边就是威廉希尔。其实贝尔法斯特的威廉希尔还真不少……

周日早上冷清的大街,鬼佬一个个的都不知晓一日之计在于晨的道理,有机会不起床就伺机呼呼大睡。没有了人,街道成了一大群鸟儿纷飞舞蹈的舞台。可惜不知为何,这些自然的小小舞者在镜头中却忽然隐匿了,魔术般消失不见

贝尔法斯特外来人口少的又一铁证……你们招待的牌子这样机翻真的好吗?!我们很高兴与我们在一起……我也不知道怎么吐槽好了,你们真团结

荒无人烟的大街和什么最般配呢?当然是门可罗雀的早餐了。不过这样也好,前几天人来人往的都没有掏出手机拍照片的机会……这个烤面包的机器看上去比家用的凶猛很多,我都不敢用,直到最后一天在伦敦我才看到有人示范给我用(一声叹息)

这个大概就是cereal了,可以看到可供选择的谷物种类还是相当丰富的。用牛奶冲泡之后真是口味和营养齐飞,好吃共好喝一色了

这个就不谈了,肥宅最爱,早上起来吃bacon和sausage别提有多带感了,最起码占据了我早餐份额的80%。最那边的是不加任何料的炒蛋,比起国内的所谓“跑蛋”确实口感和口味都差了点儿,不过搭配培根起来相得益彰。上面的煎蛋就不说了,嫩滑好吃就完事儿了。右手边镜头没有看到的地方有煎西红柿,potato bread,grilled mushroom等等,都是比较美味的选择

参加一天的Game of Thrones 圣地巡礼游。其实比起泰坦尼克博物馆那种人文类的经典,我还是喜欢看青山绿水。话说这一车又是只有7个中国人

路上不幸下起了小雨,天也是抑郁的灰色。司机一人兼职开车的、导游和说相声的,一边开车一边说笑话,而且和机关枪一样说个不停……最糟糕的他排炮一般的笑话能戳到我的点的屈指可数,斜前面的白人大妈倒是和司机相见恨晚,每次司机的声音戛然而止,她雷鸣般的笑声就如期而至。文化差异真可怕

到达第一个景点:Ballintoy Harbor的时候,我发现下车已经是“ 急雪打窗飞砾细,狂风卷野怒涛翻”了……可是交加的风雨不能阻止我三年没有接近过大海的心

这个长凳比起上面泰坦尼克的长凳估计是空调和电风扇的差距,因为这里的风实在是太太太太大了……我下车的时候还妄图打伞,结果发现我的小折叠伞就像橡皮泥一样被风揉捏的不断地成变换各种形状。当我试图在这拍照留念的时候,我发现照片里我的头发被风吹成了三角形,幸亏这两天吃的挺好,人还能站住

Ballintoy Harbor上飘扬的爱尔兰国旗,太魂了吧!不过这挂这旗的人要不要和上面市政厅门口挂英国国旗的那群人进行决斗啊

Cushendun,梅丽珊卓在这生出了杀死庞洛斯的阴影。本身是个历史悠久的山洞,而且我感觉里面的积水永远不会干。山洞里面还是挺好看的,顶部奇石丛生,并也色彩缤纷,可以说是蝙蝠的华尔道夫了

站在Cushendun的洞口眺望海面。怎么感觉右前方的风景有点像桂林啊……

走路前往Carrick-a-Rede Ropebridge,天气也稍稍转晴了一些。走在一条不宽的土路上,慢慢地踩出左脚,跟上右脚,看两种颜色的海静静地拍打着峭壁悬崖,空气中回荡着淼淼的水声

海中孤独的一座小岛,司机叫它Monkey Island,静静远观

徜徉土路上,向左看去,是被大海拥抱的温柔景色

向右看去又是不同的景致。上面提到的女王大学的攀岩社同学看到这里的峭壁肯定要被迷得流出鼻血。云挤着高耸的山崖,令人感受到满满的威严和压迫。会不会有道救赎之光从云的缺口中倏然穿出,让万物走向终始呢

回头看去,Monkey Island已经被我们甩在后头。在看不见的地方,时间也把我甩出老远,置我的不舍之情不顾,向家的方向箭矢似的离去了

继续赶路,吊桥应该也离我们不远了

这地方的风景有点澳洲十二门徒的感觉,虽然没有那么精巧和令人赞叹,但是却更让我感受到自然

这条路上的上下坡还挺多的,每次下坡都是一次饱览胜景的大好机会

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

这就是我们要过的索桥了,这索桥称不上什么神工意匠之作,甚至可以用小巧玲珑来形容。桥上每次能通过一人,所以过桥和回来都得排队。到了那个岛上还有一段和来的时候差不多的观景的步行道,可惜在路的中间被拦住封闭了。于是,本触手可及的,可将眼下美景饱览无余的小岛制高点顶端,便与我们无缘了

走上吊桥前手边的风景。这个吊桥不是特别长,所以完全没有那种晃晃荡荡在半空中的感觉,可以安魂定魄地观景。浅蓝色的海水太好看了

po出这张不知所云的照片,只为了让大家体验我在吊桥上掏手机手机差点掉下去的那种感觉…

换一个角度看吊桥。岛那边的人们都过桥过得差不多了,这一边的人们还等待着新的风景

不同名号的一日游包车琳琅满目。有从都柏林来的,也有贝尔法斯特来的。自驾来这个地方的人也挺多的。这个地方居然也有残疾人车位,好评了

Larrybane - where Renly swears to Lady Stark that he will avenge Ned's death, but meets his end at the hands of the shadow assassin conjured up in those caves you visited in Cushendun.不是我懒或者突然拽起了英语,而是我真的对这个地方的背景不太了解…图里可以看到这个码头上有个饱经风霜的咖啡店,外表斑驳得像我老家的柴房

这个地方比起上个地方最大的不同是,这里没有那么多的悬崖峭壁。乱石横亘在码头和一望无际的深蓝色大海之间

换个角度。经鉴定,这里是货真价实的北爱海岸了。无他,唯风大尔

在大巴上随车摇晃到下午2点多,终于在一个路边的小镇的一个餐厅里吃上了热乎的中饭。垄断参加这个一日游的旅客的午饭我感觉还是相当有利可图的…Fries还挺好吃的,汉堡感觉还差一点调味,除了肉味没啥别的味道

地处偏远却清静无忧的小镇。海上吹来大风的无时无刻不在摇动着这个小镇,却也吹来了海水的甜腥。令人羡慕的是,在这些民居二楼被风吹得不断响动的窗户后面,肉眼就能捕捉到碧玉般的海

继在市里街上看到很多白色的鸟儿之后,又在小镇上看到很多乌鸦,一大群,黑压压的

Giant's Causeway到了~这个黑色的地方是游客中心,其实这个景点是免费开放的,但是进这个游客中心倒要掏钱,还好几磅…

进去的地方地势还是很高的,可以看到一个月牙形的海湾

在步行前往Giant's causeway的路上。路倒不是很长,主要还是我们们那个熟悉的老朋友:风太大了…游客们也可以不走这段路,选择坐接驳车,但是要交1.5镑

走下这段路,再回头看看来时的地方,真是好山好水

前面已经可以看到了Giant's Causeway了,就是左前方的堆矮矮的低低的东西

站在路人之路的六边形石柱上。6000万年前,海底的板块运动导致火山喷发,炎热的岩浆遇上冰冷的海水,形成了这种六边形或者多边形的玄武岩柱。

全景。来的路上司机和我们说Giant's Causeway 是built的,让我们全车人好奇得心都吊到了嗓子眼。结果他后来又说——it was built by an Giant…好吧,这个joke又引爆了我斜前方大妈这个火药桶,引来花枝招展的一阵乱笑

在Giant's Causeway海岸,有4万多根这样的玄武岩柱排列起来,绵延几公里,最高处超过12米。气势磅礴,蔚为壮观,不愧为无与伦比的地质学杰作,就算是手机相机快门随意的一按也能催生出一张养眼的照片

右边可以看到,一个小小的观景平台上挤了多少人…所以在上面能诞生出一张成功的自拍是相当不易的

由于今天是阴雨天气,玄武石柱上非常的湿滑,稍有不慎,就会摔个大跟头。事实上,真的有人在我面前摔了,感觉超级痛,还会沾上一身的海水。很多穿着红马甲的安全员配备着哨子,时时刻刻准备给予那些不安分的游客吹哨警告

停泊汽车的平台后面原来还别有洞天…可惜在前面拍照花了太久,只有十五分钟留给我们探索的时间了,于是我们选择了…不探索

那条小路一直通向远处的山崖,没有去看看真的非常遗憾

原路返回,狂风大作,裹挟着零星的雨点,又是上坡,单从这一点来说确实令人痛苦。不过每每感受到我置身于这无限的天地之下,脚步顿时又轻快了起来

Game of Thrones Tour的最后一站,The Dark Hedge。这栋房子孤零零的伫立在树篱入口的对面,很有感觉

The dark Hedges是权力的游戏中临冬城外的小道的取景处。本身为“世界十大树隧道”之一,两边的山毛榉树龄在三百多岁左右。在长年累月的默默生长下,层层叠叠的树枝拥抱在一起,像跳起了交谊舞的章鱼

我们去的时候贝尔法斯特早已到了冷风直刮的季节,地上随处可见秋风摘下的枯枝败叶。沾了雨水的落叶紧紧贴在地上,像贫民窟的地毯。地上的叶子多了,枝头却稀疏了,可能温暖的季节这里会更好看

天色阴沉了,行程也结束了。坐上返回贝尔法斯特的大巴,口若悬河舌了一天的司机也噤声不语。睡意把我从一天的轻松舒适中剥离。大巴载着我,虽然正在前进,却让我觉得这辆车正在将我向背离自然美好的地方越推越远

在贝尔法斯特的最后一顿饭,是在一个日式的餐厅里吃的。这个菜叫Surf n Turf,是半只焗大龙虾配上半份铁板煎牛排。这个酱汁也是两用…在牛排的照烧甜味酱汁里加入了芥末

又到了坐落在田野间的贝尔法斯特国际机场,心情相较来时却是天上地下。这里也是各家廉价航空公司龙盘虎踞之地

早上七点,天还是浓浓的墨蓝色。从没有厕所的候机大厅走出,迎着冷风走向飞机。远处的飞机跑道上的指示灯一闪一闪,像天上的繁星掉了下来

伦敦街头,以前我常常跟别人说,苏州是古朴和现代的融合。但到了伦敦,每一处街景都是这不能再贴切的表现

伦敦肖迪奇区使命召唤15的广告。如果晚几天回来,我肯定能在游戏代购界呼风唤雨,唉

宾馆周围的一处也不知是自行车坟墓还是自行车停泊点的地方。虽然规模不及某社会主义大国的共享单车堆放场,可是这里的车都好帅喔

通过一个狭小的楼梯下楼之后可以看到一个涂鸦的天堂…被街头气息笼罩的地方,我不是太敢下去近距离观赏

机场的便利店,买报纸送瓶装水。这个地方瓶装水这么贵,不会报纸的价格还要更上一层楼吧

又是二十几小时的飞行横亘在我们面前,提不起精神。来时的MH002变成了MH003。扛把子MH001下午才飞吉隆坡,显然我们与马航的“头号飞行体验”失之交臂

2048双排安排上了。来的时候把能看的电影都看了,回去只能看看书玩玩儿游戏了

窗外,是飞机的机尾,还是旅程的末尾?……或许我的旅程永远没有末尾
尾声
飞机刚刚降落在贝尔法斯特国际机场,疲惫的我们坐上了包车,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七座的车坐了六个人,副驾驶的位置空空荡荡,电台叽叽喳喳的自说自话着,一茬接一茬的鸟语灌进我的耳朵,又从另一边水似的流了出来。
突然,电台里传出了熟悉的吉他前奏。
“We'll do it all
Everything
On our own……”
“Snow Patrol!”听到电台里突然传出一首听过又非常喜欢的歌曲,我猛地一激,以高出平时的分贝大声喊出了演唱者的名字。
车上显然没有人知道我在嘀咕什么——坐我旁边的男生始终目不转睛的看着手机,时不时发出哼哼声,免于我的搅扰;前面正聊得火热的老师、女同学和学姐,甚至没有把本没有什么意义的谈话暂停半秒,只是微微将头侧过来,报以一秒钟狐疑的目光,然后如之前一样的谈天说地。司机的手牢牢黏在方向盘上。他的动作不大,开得却很快。
到了酒店的餐厅,我漫不经心的吃着我的晚饭,一个由蘑菇做成的每日例汤。这时,我又注意到了喇叭里的老熟人。歌声盘旋在我的头顶。
“We don't need
Anything
Or anyone……”
我不再和任何人说什么,只是默默放缓了手使用勺子的速率。他们可能注意到了我的异常,又或许没有。我没有注意到他们。那一刻,我希望我只是一个大号的音符。
跟着副歌的旋律,我轻轻哼唱:
“If I lay here
If I just lay here
Would you lie with me and just forget the world?……”
五天时间,又容得下人们唱几首歌呢?不知不觉,又坐上了出租车。只不过这一次,在旅程的终点等候我们的,是南京十月的阴雨,机械的校园生活和一如既往的孤独。
贝尔法斯特最后一个同我谈话的人,是这位上夜班的出租车司机。现在是凌晨五点。拉完我们这一波人,温暖的被单在等待着他。
我坐在副驾驶。
“北爱尔兰人喜欢Snow Patrol吗?”疑惑的我向司机抛出了问题。”我老是听到他们唱的<Chasing Cars>。”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喜欢。只是,他们是北爱尔兰人。”司机的解答令我茅塞顿开。原来我和北爱尔兰的缘分早已开始了。
我开心地向司机解释,Snow Patrol的<Run>是我第一首学会的英文歌。
司机只是淡淡地对我说,他更喜欢Leona Lewis的<Run>。
远处的灯火从一点,一丝渐渐化为一个轮廓。这昭示着机场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有点期待广播里会传出那首我爱的<Chasing Cars>。可是,广播里真正播放着的,却是The Script的作品。副歌一遍接着一遍。他们唱的真不错。
拉上车门,道别。好心的出租车司机和他的7座商务车一同缓缓地驶离了。刹车灯撕裂了夜的黑色,红的刺眼。我拉上箱子,用快于平常的步频走在了队伍的前头。天还没亮。如果我的朋友们够细心,能注意到些什么——他们应该可以看见我闭上了眼睛,嘴唇轻微的动着,像水里呼吸的鱼。
没准还能听见我哼唱的声音:
“Forget what we're told
Before we get too old
Show me a garden that's bursting into life
Let's waste time
Chasing cars
Around our heads……”
后记:
这篇游记的诞生其实没有经过很久的酝酿与沉淀。希望内容不会太过于轻浮。我没有分成一天一天的形式,因为我比较想呈现出一种流畅的效果,可是我的照片并没有很明显的一天一天分界的特征。本文全文大概在1万2千字至1万4千字左右,并有一定数量的照片。处理这么多文字和照片本身是痛苦的:我的台式机上传的照片会凭空消失,所以只有全文最开头的文字诞生于我家的机械键盘;我的笔记本不知为何,开始写的好好的,后来每次打开编辑日记就只剩下一半的内容。所以本文的最后几部分不是诞生自手机的九宫格,就是从电脑上写好之后用手机拷贝的。手机app由于频繁报错(您的日记发布失败),也并不令人省心。幸运的是我的热情还是支撑着我完成了这篇青涩的作品。虽然已经写了很多内容,但是还是没有cover到我们这次行程的每个方方面面。几张图片也无法体现景色的美和我内心的欣喜。不过还是希望这不多的情感能传达到读者心中。我希望我的文字是有美感并且风趣的,而且不希望呈现出矫揉造作或者发力过猛的特点。如果有不妥的地方,希望各位读过的朋友能给予指正,不胜感激。不知下次有幸有机会处理那么多文字是在什么时候。我很期待。
有缘再见!
© 本文版权归 headhunter_s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