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心智|如何寻找内在动机
( 文| 阳志平 安人心智科学总监)心理学学科众多,将人肢解得七零八落。比如认知心理学家研究你的大脑如何工作;人格心理学家研究你的性格;动机心理学家研究你从事一件事情的动力。动机好比人的食物,点燃一个人的动机可以分为不同类型。不同的动机心理学家分类各不同。比如,这是动机心理学三大经典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认为人类的动机由不同需求构成,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安全、归属与爱、自尊、求知、美、自我实现。
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将人们的动机分为:保健、激励;
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将人类的动机分为:成就、权力与亲和。
这些理论有什么问题?它们都过时了!马斯洛的理论诞生于1954年;赫茨伯格的诞生于1959年;麦克利兰的诞生于1953年。那时是个什么时代背景?“二战”刚刚结束,工业革命余波未歇。新一代信息革命尚在萌芽。
拿流传最广的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来说。总有人演绎为:白天工作,养家糊口;先要温饱;再求兴趣。多数时候,你想两者兼具,然而,研究建议你追逐内心乐趣。知名心理学家迪纳2015年在名刊 PNAS 跟踪调查1997年-2006年11320 名西点军校学员,发现强内在动机组对比其他同学,从西点军校顺利毕业平均可能高20%;与内在动机驱动组相比,混合动机组从军概率低10%。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最重要的观点,底层需求制约高层需求,也是错误的。另一个反驳马斯洛的研究同样来自迪纳,他在2005年到2010年,调查123个国家十多万人,发现即使人们在危险环境下,也不是不能快乐,部分加尔各答贫民窟的人们,他们虽然不满意贫困,但是因为在家庭和朋友方面富裕,所以依然快乐。
诞生于100年前的那些动机理论,你可以统统扔掉了!取而代之的正是“自我决定论”!当你再看到某某还在大谈马斯洛的需求层次金字塔,你可以告诉他,请学习“自我决定论”。
自我决定论源自心理学家怀特:
在发展能力中,比起只通过满足基本生理需求进行奖励,任何动物都更多受到好奇心和兴趣的驱使。
正是Deci与Ryan等心理学家的努力,通过实验证明了怀特断言的正确:奖赏会伤人。金钱等外部奖励反而会削弱人类的行为动机。人生并不是像马斯洛说的一样,在玩一个爬梯子游戏,在上一段时间解决温饱,接着在下一段时间谈情说爱。如果一个人年轻时追求真爱,但常常被女孩子拒绝,就以为世界上不存在真爱,从此寻欢作乐。当真的有女孩喜欢他,他已经不再相信爱情。谈恋爱烧晕脑子,快乐得忘记了吃饭;身处泥潭,仰望星空,怀念佳人,怡然自乐。这才是有血有肉的人类!
做自己喜欢的事也是一样的。人一天的时间极其有限,如果你常常为外在动机做事,那么多年以后,你不敢相信自己有内在动机,如果碰到了自己真正喜欢的事你也会怀疑 —— 我真的是喜欢它吗?还是因为名利驱动而喜欢?你渐渐区分不出。人是世界上最好的产品;成为自己,才是对自己的奖赏。正是内在动机帮助你成为一个人,而不是流水线上的一颗螺丝钉。
在今天这个时代,成为一个内在动机驱动的人,正在变得越来越重要。你越坚持好奇、独立与热情地活在世界上,你越能找到更多喜欢做的事;你也越善于做自己喜欢的事。
一个人如果找到喜欢的事情,会选择两种处理模式:死磕不掉头,有可能成功也有可能失败;从不死磕,一件不行再换一件。这两种都属于第一序改变,只是在系统内部改变,很难达到你想要的效果。你要做的是跳出系统之外,改变自身的环境。比如加入一个时间源头的学习共同体,通过同侪压力倒逼自己成长。
找到喜欢的事情,放手去做,跑起来再说,如果你发现自己跑不远,你可以:
1.善用意义镀金术
人类大脑善于自我欺骗,同样,你可以反过来欺骗大脑,比如你明明从事的是枯燥的工作,你可以给自己一个有趣好玩的头衔,似乎人生从此大不一样。甚至,你可能是世界上第一个发明这个头衔的人。
人生意义无法寻找,而是建构出来的。你可以赋予意义,也会为意义负起责任。所谓建构,用作品说话。作品会帮助你与第三方沟通。尤其是一些你在意,但不理解你的人。
2.降低人生复杂度
年轻时常常难以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因为你要同时完成许多事情,比如摆脱童年阴影、家庭与社会不好的影响、寻找终身伴侣、修炼专业技能、寻找事业伙伴…… 为了降低人生复杂度,你要学会速战速决,把一些事情果断处理掉,不要堆积在同一时间段。你的心力资源会跟不上。
如果你想在同一时间既发展事业又寻找伴侣,最后很可能两方面都会受影响。同样,如果上班养家糊口、下班追求兴趣,这样工作和生活会越来越复杂。你会非常分裂,要用两套不同的逻辑来处理一天的时间。
3.设置时限
不要虎头蛇尾,减少启动周期型项目,这样往往会坚持不下来,最后都是在给自己挖坑打脸。同样,拒绝他人的速度要快,这样会节省心力。人是最会给自己找借口的动物,一旦你习惯不参加某些无聊应酬后,对方会聪明地找出一堆借口来安慰自己。
4.忘掉真实的自我
很多人总在寻找真实的自我,但是真实的自我是找不到的,你非要去找,就容易原地踏步,行为瘫痪。你需要行动,跑起来再说。成功会带来更多成功。不要总是在内心纠结,很多人浪费了太多时间思考,这件事我到底该不该做,那个技能我到底该不该学。
所有的内心纠结都是在浪费认知资源,学会用文字写下来,多年后,你会发现,那么多怨恨哀伤,那么多艰难抉择,早已云淡风轻。不要轻易将自己的内心纠结暴露给第三方,越多人知道越是给自己找事。成熟的职业人士是靠作品说话。你的作品越多,你就能排除掉越多杂事,“自我决定指数”就会逐渐提高,最后成为一个内在动机驱动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