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关系
婚姻作为一种社会制度,一个家庭企业,它的功能首先是社会性的,即结合两方经济利益/社会关系/抚育后代。社会功能是婚姻制度存在的根基。不过这次我想讨论的不是社会功能,而是婚姻的情感功能。
婚姻的感情功能里大致能分解为如下三种:
1.physical。身体层面。满足了身体的生理欲望/对美的渴望/虚荣心。年轻人往往最看重这点,因为性资源稀缺。1的问题在于外貌: 自身折旧率很快、厌倦速度很快、金钱容易购买。
2.carer。生活方面。照料家庭和生活,包括但不限于家务/照料孩子/出钱购买家务服务。注意这个里的生活照顾是超出基本“完成家务”层面的水平。因为基本家务绝大多数人都可以独立完成,达不到“对家庭做出贡献”这个级别。父母对儿女的配偶最看重这点,因为“照料”的职责原本属于父母。
2 的问题在于它最容易被金钱购买。金钱可以购买各种水平的家务/育儿服务,现在生育服务也是可购买的。
3.soul mate。精神层面。提供精神上的营养(交流和支持),乃至有精神上的共鸣和共同进步。无法购买。3的问题是必须两方在同一个维度里。比如你就算学富五车,面对个文盲,你的3也毫无价值。而且即使目前拥有3,两方很容易走上不同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据我观察,中国婚姻:
1. 大多数1,2和3一个都没有,只具备社会性功能;
2. 三者有其一,足以维持一段在外人眼中幸福的婚姻。而当事人通常是不满足的,需要在其他渠道满足需求;
3,三者有二,可遇不可求。会形成非常稳定的关系。当事人有很强的幸福和满足感。
4. 三者都有。这种事基本只存在童话里,我等普通人不要做梦了。
举例来说:大多数男人眼里的贤妻良母是2。因为高品质的2是很贵的。做饭不难,但是要做到色香味,营养搭配,每顿不一样,而且在家请客都毫无问题的绝对很厉害。所以很多男人用婚姻换取廉价的2。但是只有2,比如做家庭主妇,做的再好,基本上婚姻也不会非常稳固。因为你还需要1或者3。所以古人说要“出得厅堂 入得厨房”,讲的就是要兼备1和2。
很多女人的妄想是付出1或者2,来换取2。但是因为1和2的可替代性太强,可能很快就会丧失价值。
有些3比较高的男人容易犯养成系错误。因为对另一性别的误解,他们直接放弃了寻找3。于是直接找了一个具备 1或者2的人,强行培养出3。失败几率太高,具体参见高晓松。
这段理性思考的结论就是: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要搞清楚自己在1,2,3里具有哪种品质 ,想清楚自己需要什么。然后才能谈论下一步。